以下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他的讲话很接地气,他的这个“扣子”比喻更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总书记的“扣子论”在青年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社会上有个时髦词“新常态”,政治新常态、作风新常态、社会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我们教育也有新常态:均衡发展、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势在必行。XX外滩踩踏事件和9.11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们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差距。
一、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粒扣子效应”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德性修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德之氛围是个人_持纬稍慈鋈薩持扪枪业轮芎汀R桓鲇械轮欢ㄊ腔蛏稀⒘⒂谑澜缜苛种?一个有德之人,一定是对社会有用之人。所以,养成青年学生的良好德行,就是帮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文明礼仪是一种正能量。
什么是“德”?
老祖先造字时,让“德”字由三部分组成:彳(chì)、直、心。左偏旁“彳”是行走,登高;右边上半部分是变形直字,右边下部分是心。
依我的理解,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朝着正确的价值观方向,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路向前走,不走弯路,不走斜路。即顺应自然、社会、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现代汉语词典中说:_常侨嗣枪餐罴靶形淖荚蚝凸娣叮沸校分省?/p>
所以说德是立国、立民、立人之根本。它的内涵博大精深,覆盖着国家的方方面面,跟随着一个人的天天、月月、年年,终其一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德育无可辩驳地要放在首位。怎样抓好德育?我们要根据青年学生特点与实情,找准突破口。依我看,狠抓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什么是“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是一个人德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它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约束力、凝聚力、感召力。有了文明礼仪,国家就会进步、和谐、兴盛。有了文明礼仪,个人就会有正气,有魅力,有不竭的发展潜力。
文明礼仪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可感的。具体来讲,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乘车让座,是遵守排队秩序,是爱护公共财产,是尊重理解宽容他人,是勤俭节约恪守本分,是珍惜时间努力生活,是干净整洁言行得体,是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等等,等等。可以说,文明礼仪渗透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
讲文明,讲礼仪,我们做得怎么样?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做得不怎么样!我们看到的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不走人行道;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拼命抢座,踩到别人的时候不屑于说对不起;停车场上倾倒一片的自行车,街道两旁人为打碎的路灯、折损的花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争吵、对骂,公共财物随意损坏,甚至顺手牵羊,自私狭隘嫉贤妒能甚至造谣生事,等等,等等。很多很多不文明现象发生在我们周围。大家表现出的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却是自己的人格尊严,丢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发展的环境。这一粒扣子扣错了,人生就输光了。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事实上,越是懂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所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探讨四个话题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包含很多很多内容,仅中小学生守则的解释就有60条,每条又涉及诸多方面。今天,我与大家共同重点探讨其中的四个方面:一是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二是养成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三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四是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希望与大家达成共识。
(一)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许多人认为爱整洁、讲卫生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礼记?大学》中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中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修身是基础,是前提,修身中就包含着爱整洁、讲卫生之修养,所以整洁卫生绝不是小事。
1、为什么要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我先讲一个事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年八国联军进XX前,英国一间谍到中国考察,他偷偷到咱们炮台一看,一条士兵的内裤晾晒在炮筒上,校场杂物散落,灰尘满地。这个间谍没有再做深入考察,回头就报告上司:中国不足畏,可以长驱直入。由此,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国门。所以说:
一个垃圾满地、公物亏损的国家,一定是个人心涣散、日趋衰败的国家;同理,一个凌乱不堪、灰尘布满的家,一定是个消极懈怠、落魄不幸的家;一个衣衫邋遢、手脸不洁的人,一定是个散漫无品、粗俗肤浅的人。
外表是否整洁卫生,反映的是内在的精神风貌,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这个命题。当前线战士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中穿行时,他们衣衫破损满脸污秽,那是肩负神圣使命无暇顾及,当贫困农民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烂旧的没新的日子里讨活命时,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那是天灾人祸,无力顾及;如果一面锦衣玉食,一面垃圾遍地,那真的是人性的退化,人性的悲哀。
晚报上有这样一个报道:
“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_*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再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愉悦地继续游玩。
我想问问在场的校长,你们听了这个事例有何感想?
我看了这个事例后有三个感受:一是养成干净整洁好习惯的韩国游人无法踩着垃圾走过去,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便自发地捡拾垃圾,然后安心走过。我对他们敬佩有加。二是衣着亮丽、雅兴浓郁的中国游人竟忍心一路浏览美好风光,一路制造垃圾,甚至一面抱怨前人垃圾垫路,一面抛掷杂物成为后者谩骂对象,我对有这样的无德同胞兄弟姐妹无奈悲叹。这种“无德”之事之人距离我们并不很遥远。
2、在养成整洁卫生习惯上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今年4月份我们在组织市运会节目排练时,孩子们排练完后,体育场草坪上纯净水瓶、饮料瓶,零食袋到处都是,今天捡拾干净,明天又扔一片。还有我多次下乡,发现有的校长办公室,物品摆放杂乱无章,办公桌椅上灰尘覆盖,连个干净的坐的地方都没有。再如许多学校在组织学生背《弟子规》,《弟子规》中有这样几句“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是说帽子必须戴某某,衣扣必须扣好,袜子和鞋要合脚。?脱下来的衣服,帽子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学生虽然会背了,但不理解其中含义,不能真正付诸于行动,依旧东西乱放,衣服不洗,手脸不洁。同志们,为什么孩子们乱扔垃圾,因为我们的校长不重视,因为我们的老师能容忍,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我们的公德意识不够,我们没有意识到良好的整洁卫生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有人说:“一个人能容忍办公桌上的灰尘,就能容忍工作的不完美。”此话有理。从一个人的办公环境、仪容仪表可以看出他的基本素质、文XX平和工作能力。如果走进一所学校,看到校园整洁有序,学生彬彬有礼,那么这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不低!反之,也成立。学生行为不文明,责任首先在校长,其次在教师,再其次在家长。
3、如何抓整洁卫生习惯的养成?
在抓整洁卫生习惯养成中,我们通过一个多月活动的开展,许多学校已经走到了前列,取得了成效。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要下狠心治疗“脏、乱、差”这个顽疾,要像韩国人一样,眼里看不得垃圾,身边容不得垃圾。第一,各校要发扬成绩,完善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把此项活动抓下去。第二,我们要从局机关做起,从全县中小学校长做起,不仅自己不扔垃圾,还要养成在办公区域随手捡拾垃圾的习惯,为全县师生做好表率,爱局如家,爱校如家。第三,办公环境要干净整洁,形成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的好习惯;第四,县局还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查校长、教师办公室;查校园环境,包括宿舍、餐厅、厕所、教室、活动室等;查卫生制度的落实情况。我们要让孩子们养成“扫一屋”的好习惯,进而积蓄“扫天下”的豪气,让外国游客到中国再无垃圾可拣,让外国间谍到中国再无缝隙可钻。
(二)养成举止文明的好习惯
举止是指人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它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能够被别人信任的程度。
1、为什么要养成举止文明的好习惯?
一是社会需要。举止文明是做人的最起码标准,是有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智慧重要、它比学识重要,它比金钱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形象的塑造,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形象。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外交中刮起了一阵旋风,产生了巨大影响,是缘于世界人对她高贵的气质、谦和的态度、优雅的举止、内敛的谈吐、得体的衣饰的崇拜与羡慕,她给国家加了分,给人民争了光。只有具有深厚底蕴、言行文明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美的人,才能形成强大的个人魅力,散发出最美的光辉,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是个人需要。有这样一则事例:20世纪60年代,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几十名宇航员参观飞船走进舱门,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交给一个有如此良好严谨习惯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举止文明、习惯良好,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请大家再听下面一则事例:XX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有点急事要出去,请大家等10分钟,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翻看桌上的资料文件,10分钟总经理回来后,说:“面试结束了,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大家只不过动了一下他的普通资料文件,这与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无关,总经理是否有点小题大做?在坐的各位是否能剖析一下总经理这样做的理由?
我认为这些大学生或许有学识,有能力,但没有他人允许,不是工作之需,竟去随意翻动他人东西,既不尊重他人,又不恭谦严谨,更不自尊自重。这样的人粗枝大叶,漏洞频出,是很难担当大任,很难有所作为的。
三是目前“文明”缺失。从全国来看,我们许多学生对父母撒娇耍赖,言语冲撞,不思感恩,一味索取;对同学讲脏话、爆粗口,缺乏友爱,缺乏同情,甚至打架斗殴、依强欺弱;与他人交往更是缺乏规则,进他人房间不敲门,见了长辈不问好,借东西不归还,做了错事不道歉。有的损害公物,抽烟,喝酒,以丑行为帅美,以粗鲁为豪放,以蛮横为骄傲,这种局面不扭转,说严重一点,将可能出现“国将不国”之灾难。
2、如何培养举止文明的好习惯?
党和国家已认识到文明缺失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教育大的改革正在形成,“品学兼优”的传统话题郑重推出,这是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来。习总书记“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提出正当其时,正如孙山.中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要顺应潮流,实实在在抓好文明建设。
首先,要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千字诗》、《幼学琼林》等蒙学,都是很好的教材。如古人对“站、行、坐、卧”的概括就非常经典:“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睡眠时要屈膝侧卧,养气益力。这些理论都是实践的结晶,我们大可采取“拿来主义”。
其次,各单位之间要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县各校纷纷起步,不乏一些好办法。但要养成习惯,就需要“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坚持,再坚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希望各单位不仅“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使我县的举止文明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这里我讲三层意思:
1、什么是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四字中,勤是做事尽心尽力,不偷懒的意思。俭、节、约三字的本义中都有约束、限制的意思。古人造字时用心良苦,要求人们不仅尽心尽力,勤勉做事,而且要自我约束,不奢侈、不浪费、不放荡,如此才能避开危险,不断强盛。唐朝李商某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便是此意。
有人也许会说,过去社会财力匮乏,人们不得不节俭。现在科技发达、财物丰裕、无需勤俭节约。是不是这样?下面我讲第二层意思,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2、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的资源不雄厚。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有6个省(市)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规定的0.8亩的警戒线;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此,我们不但没有浪费之道理,更无奢侈之资格。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民力不富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等。我国富裕起来的是少数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水平低或生活无保障,随着贫富悬殊的加大,贫困人口还有增加的趋势,许多民众的储蓄无法抗衡如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家庭除了混凝土加钢筋的住房与几张人民币的存单外,没有应对自然灾难的深厚积累。
第三个原因:我们的浪费很严重
先以浪费粮食为例。你也许想象不到,我们的浪费多么惊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楚光曾做过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再如能源浪费方面,多台电视机同时开,电脑不用时不切断电源,饮水机24小时运作,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这些浪费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是点点滴滴的浪费,对于每个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聚合起来,能源浪费现象相当突出。
第四个原因:个人修养需要勤俭节约
有人说,我收入高,家境好,不需要勤俭节约。其实,穷人的节俭是被迫的节俭,富人的节俭则体现着内心的强大,体现为节俭的自觉特质,是最值得尊重的行为。如我国陈某某先生在1929年的财富就达到了29亿美元,在世界也是商界巨富,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的一些简单食品,他挣的所有的钱,全部回馈给故乡,建起了那么多大学。虽然他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却一分钱都没有留给女儿,因为他希望女儿能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他遵循的是“财富来之于社会,就要还之于社会”这样一个高尚的价值观。
有一篇《不让电梯层层停》的文章,说的是作者在日本亲历的一件事,文中写道:我在日本一个商家从办公楼坐电梯的时候,忽然听到日本职员喊:“我要下到一楼,如有同行者请过来,让我们一起下去吧。”几乎是同时,站在别的电梯口边上的职员都集中到了这台电梯上。不用说,一群人只坐一台电梯,可以节电。
日本商家告诉我,职员每每上下电梯时,都要看看周围是否有人能一起乘,这么一个小小的努力,每月都能省下不少电费。试问大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有没有这样做的意识?有没有这样的觉悟?
3、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首先要做到勤,要尽心尽力去做事,不断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要尽心尽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与道德修养。学生除了勤奋努力学习以外,也要勤于打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国外孩子零花钱要靠自己做家务或打零工来赚取,让孩子从小懂得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道理。我们的家长不妨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的勤劳品质,又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还为家长减轻了压力,何乐而不为?
其次,节俭要从学生自我做起、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在吃、穿、行、用等方面,同学之间不攀比、不炫富,不吃零食、不穿名牌、不乱花钱,做到时时节俭,事事节俭。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毛钱、一粒粮的良好习惯;在用餐中,按需盛菜盛饭,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在出行中,多选择公交、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低碳生活。积极向家人、邻里和朋友宣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推广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小窍门、小发明,做宣传俭朴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前段教育局派送了几批人到XX学习,其中看到XX某校有这样一个细节,学生数学草稿纸都被叠成火柴盒大小,然后展开,在学生演算时,一块一块要写满,用完之后,满满荡荡一页,清楚条理不浪费。各学校、各老师要寻找不浪费的窍门与做法,真正指导学生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基层单位不乏好的做法,许多学校发动师生写了顺口溜。大家在此分享一下:
用餐文明不讲话,窗口排队不拥挤,节约粮食不浪费,餐具干净桌整齐。
人走灯灭节约电,人走水关保水源,铅笔墨水要用完,时时事事想节俭。
纸张本子要写满,写完之后不乱团,整整齐齐收一边,资源再用应称赞。
学习用品不乱换,都是父母辛苦钱,物尽其用好习惯,用完分送回收站。
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意识已在学生中慢慢觉醒,希望大家把“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古训当做座右铭,时时激励学生做个勤俭节约的人。
(四)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尊重”是我们人人都渴望的,但“尊重他人”却是我们常常忽视的。在这里我仍然讲三层意思。
1、尊重他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尊重指尊敬与重视。只要与人接触,就会有尊重他人的内容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尊重他人的劳动。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他人劳动成果的积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每个人都不可以破坏。
(2)尊重他人的人格。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都是荆棘。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要容纳个性,允许差异。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的恶意施加到他人身上。
(3)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唯一的,生命是短暂的。尊重生命就是要关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无限的光彩。注重安全,不伤害他人身体,不伤害他人心灵,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4)尊重他人的“缺陷”。
要善于欣赏他人,接纳他人,不能够嘲笑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与不足。接纳他人不如自己的地方,欣赏他人超越自己的地方。
(5)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翻看他人的信件、手机、日记、抽屉、包包、文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名中国人的骨气与底气,增强做一名新时代接班人的实力与魄力。要课内讲,课外讲、校内讲,校外讲,讲出正气,讲出文明,讲出学生的蓬勃朝气,讲出校园的文明新风,讲出XX教育的欣欣向荣。
三是要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拿在手上。放在心上是思考策划,说在嘴上是宣传发动,拿在手上就是要动手实施,要把文明习惯的教育平台做大,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习惯养成。如:文明讲堂、经典诵读、诗歌创作、儿歌编导、文艺展演、模范评比、故事讲述、家校联谊、课堂渗透、影视教育、书报阅读、经验交流等等,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渗透在学校工作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毕业离校、回眸凝望母校的那一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到:学生无悔,我们无愧。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正铺展开来,教育的美丽春天正在蕴蓄着勃发的伟力,社会呼唤文明,时代需要文明。“大畜则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让我们在良好习惯养成中强健自己,让我们在实干中磨亮自己,让自己在日臻完善的大德之中,书写教育的精彩,我相信在各位家长鼎力支持下,在各位教师的辛勤付出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XX教育的伟大复兴梦。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