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国居民家庭主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
/
居民家庭主食消费状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日常三餐的消费情况及其所包含的总体特征规律。消费状况不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还与消费偏好、所处的地域条件等因素有着一定联系。
本次调研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组织在校学生志愿者,利用寒假返乡(2014年1月到3月)对籍贯所在地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样本3449份,样本来自XX、XX、河南、山东、浙江、四川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内容涉及中国居民家庭主食消费的各个方面,包括消费习惯整体情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消费特征,家庭制作及外购行为特点以及对主食产品的评价与期望等。
一、我国居民主食消费习惯整体情况
1.早餐食品
调查结果显示,70.8%的受访居民有早餐食用鸡蛋的习惯。在汤粥饮品方面,我国居民最习惯早餐食粥,习惯饮用豆浆的略超过牛奶。谷物食品方面,65.7%的受访居民经常以面包做早餐,超过了早餐食用馒头(56.8%)、米饭(55.4%)、包子(52.8%)和面条(43.4%)的比例。我国居民经常食用的早餐食品见表1。
2.就餐场所
(1)早餐场所。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在家吃早餐的占59.9%,在单位、学校食堂吃早餐的占17.3%,在早餐店吃早餐的占14.7%,还有6.9%的受访居民经常在路边摊吃早餐。我国居民早餐就餐场所见图1。
(2)午、晚餐场所。约有66%的受访居民经常在家中吃午饭,而在家中吃晚餐高达80.2%。食堂是仅次于家中的第二就餐场所,经常在食堂吃午饭的受访居民占37.2%,在食堂吃晚餐的占23.8%。
3.购买、制作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家庭的餐桌主食,已经比较依赖主食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居民早餐时购买成品直接食用、或者购买半成品稍作加工的情况比较多,而在外吃午餐的比例超过早餐和晚餐。早餐时段,有39.5%的居民购买了成品或者半成品备餐,而午餐和晚餐时段均为29.1%。相对来说,我国居民仍然习惯于购买原料自制餐桌主食,早午晚三餐自制主食的比例分别为41.8%、50.2%和60.5%,明显高于购买成品、半成品的比例。我国居民三餐主食购买、制作情况见表2。
调查显示,有35.0%的居民家庭受访当日曾经购买成品主食在家直接食用,其中仅有一餐食用成品的占23.7%,有两餐食用成品的占7.1%,三餐均食用成品的占4.2%;居民对半成品主食的消费情况与成品基本类似。有71.7%的受访家庭当日用原料自制主餐食品,另有28.3%的家庭当日没有自制主餐食品。有50.9%的居民在家以外的地方吃,其中三餐均在外就餐的占10.5%。我国居民一日三餐主食购买、制作情况见图2。
二、主食消费习惯的区域差异
1.城乡居民主食消费习惯差异分析
(1)调查样本城乡结构分析。本次调查统计了受访居民家庭所在位置。结果显示,受访居民家庭有12.2%位于农村,有33.2%位于县城,处于地级市的占27.4%,处于一类城市(包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占27.2%。调查样本城乡结构细分见图3。
(2)早餐主食习惯差异。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经常以面包做早餐主食的样本比例超过了其他食品,***占比例较大有一定关系。如仅分析农村受访居民的早餐习惯,则馒头、米饭、包子和面条的占比分别为60.3%、67.0%、49.6%和43.2%,面包的占比为50.1%。
(3)就餐场所习惯差异。城乡地域区别对居民经常就餐的地点影响很大。农村居民在家中吃午饭的比例为78.5%,而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XX区居民在家午餐的占53.4%,比农村居民低25.1个百分点。城乡差别对居民午餐就餐场所的影响见图4。
(4)购买、制作差异。早餐时段,城市居民习惯于购买成品或者半成品,具有这种习惯的城市居民约占50%。城市家庭自制早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农村,大城市中心区的居民31.5%有自制早餐的习惯。外出吃早餐方面,除农村占比较低(只有18.2%)以外,其他XX区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城乡居民早餐食品购买、制作差异见图5。
午餐时段,越是***居住的人群,越是习惯于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就餐。这一时段,城乡居民购买成品、半成品用于备餐的比例相差不大,并且小于早餐时段的就餐需求。城乡居民午餐食品购买、制作差异见图6。
与早餐、午餐相比,城乡居民在晚餐时段购买、自制食品的差别不太明显。晚餐是家人相处的黄金时间,因此城市居民在家做晚餐的比例较高,外出就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午餐。在购买成品、半成品方面,晚餐和午餐的情况非常近似。城乡居民晚餐食品购买、制作差异见图7。
因此,城乡差别对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和制作习惯有很大影响。农村居民相对更少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就餐,购买的成品、半成品食物也比较少,用原料自制主食的比例明显高出城市居民。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农村居民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村餐饮服务业相对不发达有关。
2.南北方居民主食消费习惯差异分析
(1)调查样本结构分析。本次调查回收的3449份有效样本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受访居民占比情况见图8。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方,其中受访居民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7.55%和52.45%。
(2)早餐主食分析。提及南北方饮食差异,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迁移、文化扩散,饮食地域差异在缩小。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南北方居民早餐主食习惯差异不大,鸡蛋、粥、面包、馒头这四类食物在南北方餐桌上都很常见。北方居民食用馒头、米饭、花某某、炒饭、油条的比例要略高于南方居民,南方居民食用包子、面条、饺子的比例要略高于北方居民,但差距并不明显。相比而言,对于米线(南方20.99%、北方10.39%),米粉河粉(南方20.41%、北方6.19%),汤圆(南方15.97%、北方11.33%)等南方的特色米制品,南方居民的偏爱程度要远高于北方居民。我国南北方居民早餐主食比例分布见表3。
(3)主食购买倾向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南方、北方居民家庭购买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的比例都较大,表明这些主餐食品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很受居民喜爱。就南北方比较而言,北方居民购买馒头、面条的比重较高,南方居民购买饺子、包子的比重较高,而购买米线、粽子、米粉等米制品的北方家庭远少于南方居民。一方面,显示了南方居民对于米制品的情有独钟及“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北方的米制品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南北方居民购买传统主食产品情况见图9。
3.不同粮食主产区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差异
(1)调查样本分析。本次调查将不同粮食主产区分为小麦主产区、水稻主产区及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三类,并进行分类比较。小麦主产区涉及的主要省份为XX、陕西等,有效样本647份;水稻主产区涉及的主要省份为广东、云南、浙江、福建、贵州、XX、辽宁、湖南、XX、河南、江西、广西等,有效样本975份;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涉及的主要省份为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等,有效样本578份。
(2)早餐主食分析。调查显示,鸡蛋、面包、馒头、粥在各地区早餐桌上都很常见。在谷物主食方面,不同粮食主产区经常吃的食品品种略有差异。水稻主产区的居民经常吃米饭(53.64%)的比例略高于馒头(50.67%)的比例;小麦主产区、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经常吃面包、馒头的比例要高于米饭的比例。对于米线(水稻主产区24%,小麦主产区10.66%,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14.36%),米粉、河粉(水稻主产区21.64%,小麦主产区4.79%,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10.03%)等特色米制品,水稻主产区居民偏爱程度远高于小麦主产区。不同粮食主产区居民早餐主食比例分布见表4。
(3)购买倾向分析。调查显示,各地区居民都比较喜欢购买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主食。在面制主食方面,小麦主产区居民家庭在一周内购买过馒头、面条、挂面、花某某、烙饼的比例,分别为70.32%、42.19%、35.09%、22.26%、24.57%;而水稻主产区同产品购买比例,分别为42.77%、24.62%、32.72%、15.69%、8.21%,远低于小麦主产区居民家庭的购买比例。在米制主食方面,水稻主产区居民家庭一周内购买比例要高于小麦主产区。例如,水稻主产区购买米粉、米线比例为22.26%、19.69%,小麦主产区却只有8.19%、3.55%。水稻小麦兼作主产区基于其既生产小麦又生产水稻的原因,故其居民家庭购买米面制品的比例也处于居中位置。由此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我国居民家庭的主食消费品种,受种植生产的影响较大,生产水稻的地区更喜爱米制主食,生产小麦的地区更偏爱于面制主食。在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方面,各地区居民家庭的够买比例都比较大,深受居民家庭的喜爱。因此,带馅食品消费市场前景明朗,应创新品种,加大开发力度。对于预制菜肴、盖某某、炒饭等食品,各地区的购买比例都比较低,应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不同粮食主产区居民家庭购买传统主食情况见图10。
(未完待续)
三、家庭厨房主食制作行为特点
1.自制原因
在平均每天做饭一次以上的家庭中,自制主餐食品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有保证,占66.3%;二是花费更少,占41.9%;三是习惯性经常做饭的,占30.5%;四是对做饭感兴趣而经常自制主食的,仅占18.4%。我国居民家庭自制主餐食品原因见图11。
2.自制频率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天做饭在2次以上的占38.4%(即基本餐餐都在家自制的超过三分之一),平均每天做1~2次饭的占33.7%,这两种情况之和占72.1%。平均每天做饭不到一次的居民家庭占27.9%,有8.9%的家庭是几乎不做饭。我国居民家庭主食制作频率见图12。
https://doc.001pp.com/html/2017/1210/***0.shtm
https://doc.001pp.com/page/2014/0822/***.shtml
下
https://wenku.baidu.com/view/529a5c1e***be1e650e52ea551810a6c986.html
http://doc.001pp.com/p-***66395.html
https://doc.001pp.com/page/2014/0917/***.shtml
/
/
/
三、家庭厨房主食制作行为特点
1.自制原因
在平均每天做饭一次以上的家庭中,自制主餐食品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有保证,占66.3%;二是花费更少,占41.9%;三是习惯性经常做饭的,占30.5%;四是对做饭感兴趣而经常自制主食的,仅占18.4%。我国居民家庭自制主餐食品原因见图11。
2.自制频率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天做饭在2次以上的占38.4%(即基本餐餐都在家自制的超过三分之一),平均每天做饭1~2次的占33.7%,这两种情况之和占72.1%。平均每天做饭不到一次的居民家庭占27.9%,有8.9%的家庭是几乎不做饭。我国居民家庭主食制作频率见图12。
3.备餐时长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日花费在做饭上的时间约为1小时35分钟。其中,平均每日花费1~2小时做饭的家庭最多,占36.7%;花费2~3小时做饭的家庭占23.5%,与花费半小时到1小时的家庭占比相差不多;做饭时间超过3小时的家庭占7.2%,在10分钟到半小时之间的占5.5%,还有5.2%的家庭平均每日做饭时间不到10分钟。我国居民家庭每日做饭花费时长见图13。
受访家庭与2000年前相比,自制主食(在厨房做饭)的时间有40.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明显变化;认为有明显减少或者有减少但不明显的家庭分别占25.3%和20.6%,合计45.9%;认为有增加的占13.2%。与2000年相比我国居民用于自制主食的时间变化见图14。
对于做饭时间有减少的家庭,减少时间在半小时至1个小时的占38.6%,减少时间在10~30分钟的占31.5%,减少时间超过1小时的达到23.2%。其中,有3.9%的受访家庭认为做饭时间减少超过了2个小时。经综合分析,与2000年相比,做饭时间有减少的家庭中,做饭时间平均减少45分钟。我国居民平均每天自制主食的时间减少情况见图15。
对厨房备餐时间减少的原因进行调查,有54.9%的居民表示厨房电器节省了备餐时间;有46.8%的居民因购买成品、半成品节约了备餐时间;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而不得不减少备餐时间的占33.3%;因为家庭人口规模减小而节约了备餐时间的占30.4%;还有14.6%的家庭是为了省出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而减少了备餐时间。我国居民自制主食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见图16。
4.家庭厨房主食制作设备
大米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口粮食品之一,也是最方便即做即食的谷物食品,因此各类厨房家电中,保有率最高的是电饭锅/电饭煲,90.5%的受访家庭都拥有电饭锅/电饭煲。微波炉最主要的功能是给食品复热,与冰箱配合使用可以极大地方便家庭备制主餐食品。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微波炉62.24台,拥有冰箱98.48台;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冰箱67.32台。保有率超过50%的厨房小家电还有电磁炉、豆浆机和电压力锅,分别为65.7%、59.8%和58.7%。居民家庭厨房主食制作设备拥有情况见图17。
四、居民主食外购行为特点
1.消费倾向
与居民在厨房做饭时间减少相对应,越来越多的成品、半成品主餐食品出现在餐桌上。调查显示,馒头、面条是最受居民欢迎的主餐食品,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的购买比例也较高。米制食品中,炒饭、盖某某的购买比例占调查样本的15.8%,米线、米粉、粽子等米制食品的购买次数相对较少。购买预制菜肴的家庭比例占调查样本总量的16.5%,该产品的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居民外购传统主食情况见图18。
2.外购原因
调查受访居民外购主食的主要原因时,有64.5%的居民表示购买主食是为了节约时间,有40.5%的居民因为不愿意做饭而购买成品、半成品,因为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而选择外购的占22.9%,还有9.3%的受访居民因为住的地方不具备做饭的条件而选择购买主食。我国居民外购主食的主要原因见图5-8。
3.购买渠道
大型超市、社区超市和社区集贸市场是最主要的三个主食销售渠道,三者之和占94.3%。我国居民经常购买主食成品、半成品的渠道见图20。
对于集贸市场供应的主食,有54.3%的受访居民认为质量一般,有18.5%的居民认为不太可靠,有20.5%的居民表示无法判断,有6.7%的受访居民认为在集贸市场销售的主食质量可靠。我国居民对集贸市场销售主食的质量评价见图21。
4.购买倾向
居民购买主食时,受重视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卫生条件,调查中有78.8%的受访者选择了卫生条件,这也反应了居民对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受重视程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口感,占47.9%。食物在满足了人类基本的营养需求后,最重要的就是满足人们享受美食的愉悦感,因此居民选择购买时,对口感的要求排在保质期、价格、离家距离等因素之前。受重视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保质期,由于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性高度相关,因此也是居民购买主食时比较注意的因素。受重视程度排在第四位的是价格、离家距离和营养配方,居民购买主食时,对价格、离家距离和营养配方的重视程度仅次于保质期,明显高于品牌。受重视程度排在第五位的是品牌,居民购买主食时对品牌的兴趣越来越高,调查中已有21.6%的受访居民做出购买决定时看重品牌。我国居民购买主食时看重的因素见图22。
城乡居住位置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看重因素有一定差异。价格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敏感,这与城乡居民收入有差异可能存在关系。城市居民对品牌、卫生条件、离家距离等因素的看重情况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别对购买主食时看重因素的影响见表5。
5.产品评价
调查显示,有76.2%的受访居民认为,成品、半成品主食能够满足方便快捷的需要,这是相对于家庭自制主食最大的优势。排在第二位的优势是种类繁多,有38.5%的居民选择该项优势。居民对工业化主食的营养性认知不足,认为营养充足的只有9.6%,不足十分之一。研发新产品,使主食种类更丰富、味道更可口,是主食加工企业的主要职责;而公众对主食的营养充足性不够认可,还需要企业、协会、政府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居民对成品、半成品主食的评价见图23。
居民对工业化生产的主食质量安全有较大不信任感,认为能够保证质量安全可靠的占20.2%,只有五分之一。居民对主食质量安全的担忧,与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有关,转变公众的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整个行业苦练内功、提升形象。
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滞后,当前中小型加工企业和作坊式生产还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在监管不到位、制度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的风险确实存在。为使主食产品质量更安全,一方面需要企业严格把关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建立更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
6.提升期望
在期望方面,有82.9%的居民认为,第一期望是加工主食应保障质量安全,这与20.2%的居民信任工业主食质量安全相呼应。第二期望是加工主食应保障新鲜。居民对保障主食质量安全的期望高于保障新鲜39.3个百分点。考虑到食品新鲜也是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提高质量安全、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主食安全可靠,是主食加工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居民对主食的提升期望见图24。
此外,在提供的几个期望选项中,期望价格更便宜的占34.9%,期望能够推出更多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如满足糖尿病人饮食需求的占到24.8%。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主食市场细分,还有待于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我国居民家庭正越来越依赖主食的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日花费在做饭上的时间约为1小时35分钟,与2000年前相比,45.9%的家庭在厨房做饭的时间有减少,这些家庭平均少花费45分钟备餐时间。我国家庭的餐桌上,约三分之一(32.57%)有主食成品、半成品,若加上外出就餐情况,该数据将更高。三餐相比,居民在早餐时用成品、半成品备餐的比例更高,为39.5%,午餐和晚餐均为29.1%。居民购买面制主食的比例要高于米制主食,在调查前一周内,有57.7%的居民家庭购买过馒头,占比最高。
(2)不同区域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在城乡结构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仍然以食用馒头、面条、米饭等传统主食为主,并且用原料自制主食的比例要明显高出城市居民,他们相对更少在家以外的地方就餐,购买的成品、半成品食物也比较少。而在地理位置方面,“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居民饮食习惯与当地粮食产量密切相关。
(3)家庭厨房设备的先进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将米饭与馒头、花某某、面条等面制主食作比较,可以看到由于电饭锅、电饭煲的普及以及所具有的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使得几乎所有家庭都是采用家庭自制的方式制作米饭(炒饭、盖某某除外);而馒头、花某某、面条等面制主食,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配套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尤其是城市居民多以外出购买为主;而在调理食品方面,由于微波炉的普及,居民购买半成品进行简单加工食用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此外,由于豆浆机的推广及前几年牛奶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居民早餐习惯饮用豆浆(51.3%)的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安全、标准制修订和重点试验室建设等,财政资金要重点向主食加工业倾斜。二是协调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主食加工企业用好、用足现有优惠政策,支持主食加工业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建议适当降低主食加工业增值税税率,适度调减主食加工企业所得税税率,对新办企业和技术改造企业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所得税减免,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6)打造新型消费结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固有的主食消费结构依然存在,原始性消费结构已逐步打破,居民家庭的主食消费逐步向主食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转变,主食消费逐步由能量型向营养型方面转变。根据新形势、新发展,一是应按照人体健康状况和消费需要,建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主食消费结构,保障不同人体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均衡;二是进一步优化主食工业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引导消费需求向工业化主食转移,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快捷的生活需求;三是建立以优质化、便民化为特点的主食销售模式,着力解决主食价格与品质的矛盾、新鲜度与保质期的矛盾、老字号与工业化的矛盾、购买渠道与购买期望的矛盾。通过理顺现有消费需求、消费倾向、消费期望、购买渠道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主食消费营销策略,打造新型消费结构。?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我国居民家庭主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