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22新课标与2011年对比变化与分析——音乐学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2新课标与2011年对比变化与分析——音乐学科
20级音乐教师 王某某
新课标指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 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 动。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 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 美好心灵。
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有:
本次新课标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个基本原则,关于课程方案修订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在《课程方案》中还提出,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对此做出了说明: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
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有: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其中围绕艺术课程的几项改革让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被重视,多重信号释放音乐教育提速升级!
音乐教育成艺术教育主线
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要保持分段教学,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模式。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教学,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 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生 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根据规定,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
音乐教学内容形式更丰富
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 “表现” “创造”和“联系” 4类 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 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 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 化理解素养。通过“表现”,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 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 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素养。通过“创造”,学生对音乐及其他 各种声音进行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 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 通过“联系”,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 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音乐教学目标要求再升级
除了掌握基本音乐知识,能够感知、了解、体验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还要能演奏会表演,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领悟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等,教学目标任务更具体可更完善也更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想法和情 感,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热爱中国音乐文化,能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 信;领略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包容不同音乐的表达方式,尊重文 化差异。
?认识不同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理解音 乐与其他学科,以及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 作用。
教育部“2022新课标”,艺术教育被高度重视,音乐教育成艺术教育主线,被多角度多形式推动开展实施,意味着音乐教育将在美育推行、素质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的领头作用,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022新课标与2011年对比变化与分析——音乐学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