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语》导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导论:
孔子的特殊性:
其人格和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有号召力——所以统治者树立这样一个形象
文化上的永恒地位:
非人力所能抹杀(中国文化的集大成和精选);
不可以用现代性视角下的“过时”来摒弃之(竞争分等某种程度是泯灭人格,“让”是至德,谦让和尊重人格);
人类社会的永恒关怀、永恒问题--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伊卡洛斯,人类的有限性;傲慢的罪)
课程目标:认识、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国之伦理政治人才,孔子之伦理政治(政治观念)人才(得其一体以兴)也,其言皆演孔子之一节以成
长期读(学习体悟的方法)
为什么读《论语》——一般意义上的生命、人类文明的思考
文明的经典传承载体:(永恒的价值与意义(事关人类永恒话题思考的书)+经受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个地区、某国人民)+内容和形式都出类拔萃(精炼准确到位)+与人类的基本问题相关)
人类基本问题:【华东师大 冯某某;冯某某】;批判性是哲学的本质(与媒体的招揽式宣传根本相悖)——论语提供了深思的机会,“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共生的关系(彼此消长的张力关系);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今日不能与物质文明的发展脱钩,这是人类文明的责任
阅读经典,借以担负人类文明传承与健康的责任,(其次才是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有正义感与批判的能力;《论语》是第一本经典
《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融入进中国各阶层的精神生活中了;知道什么是文明意义上的中国,一定要读论语
教材与教学内容:
《论语新解》钱穆——“义蕴”的理解:引注于千年注疏史,同时有自身的精切的见解
怎么读经典(《什么是经典》 经典是成熟心智、语言、文明的产物 英国诗人;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提供智慧而不是客观知识——脉络式(思考的脉络,而非知识的脉络)的学习(庄子,一定要讲到其对墨子的批判,对孔子的批判等;怀疑论锻炼批判能力);义理式的阅读(读出根本性的、普遍关怀性的问题)
启发、开释、提点(后人进行后人的思考):启发性的、指示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概念,是为了读者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问题——概念的弹性,随着问题于时代的丰富可以增值(而西方的概念是刚性的)
【要整理上学期的笔记!!!】
经典的具体读法:
知人论世——孔子的人生乐趣在于回答时代的问题【立志】
(孟子·万某某)作者与作者面对的时代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论语的问题是普遍的问题,但是有其时代的特殊性(孔子是从对人性和文明的根本理解来回答时代的问题,不是就事论事;如果就事论事,比如讲“女性诗人受到的压迫和诗歌中表现的反抗”,就是基于某种性别视域的经验性事实来讲,而不是有关这些诗歌本身的内容特点)
孔子面对价值失范的社会(涂尔干;传统秩序失去了权威和规范性——《左传》,范是人伦)从人自身的完善着手来试图改造社会(成己成物,修己治人)
孔子认为,文明的任务首先是要让人成为人,其次才是建立一个人道的社会;成己成物(长期的、持续的修养;成人才能成事),这就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开太平”
要理解孔子的学说(面对、关注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永恒的价值,即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关注上下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王某某),理解孔子的志业(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做到了哪些)
哲学上而非字面意思来理解《论语》——问题意识
体会和发挥,闻一知十;
只有字面意思理解的东西没有深度:“御”不是驾车/
具体方法:阅读经典必须要有问题意识(科林伍德 问题逻辑 问答逻辑——问答哲学亦称“问答逻辑”。指的是英国科林伍德的历史哲学。认为哲学理论是哲学家对自己所提出的某种问题的解答。和实在主义者认为知识只是对于“实在”的理解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武不能屈”,现代人对自己的利益过于敏感)
周游列国:没有人接受其德政思想,“道不同不相为谋”,拒绝卫灵公与齐某某;一边讲课一边宣传;在陈蔡绝粮,弦歌不辍(生死关头见道德,子路子贡颜回,天下不理解,不尊重仁义道德,所以伯夷叔齐会饿死,而君子只是在意自己的道是否修,德是否讲而已【义务】,“不容何某某,不容然后见君子”)有骨气的读书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待而不用,讲学诗书。
奠定文明,教化众生——修身与治国连为一体,但是修身一定是最先的,凭正派的为人就可以影响许多人,文明的目的包括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也包括使得人真正成为人。士之气度,其中之一是重视汉语的质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论语》导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