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隔壁搞基的哥哥”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28 11:53:15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反思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开州

学校

德阳初中

姓名

邹某某

学科

初中历史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学环境

教室里配有鸿合教学一体机,教室无网络但可以连手机热点,可以使用PPT,学生无任何智能学习机。



教学主题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对象及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具有初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本课是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内容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补充史料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在科技、医药、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视屏播放、倒计时工具、手机投屏、移动授课和思维导图等功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学生易懂,老师好教,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觉得实施效果不错。



信息技术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发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可代替。信息技术的观赏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成就,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科技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特点。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知识掌握牢固。



改进提升

 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熟练和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一、在备课环节中,要熟悉PPT的各项功能和备课资源,力争把课件制作的更精美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二、在授课环节中,要预演各个环节,课堂上操作起来熟练,各个环节紧凑:三、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不能让信息技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平时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教学措施和语言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带来的乐趣和高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