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

本文由用户“JTZ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29 14:43:3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德育评价作为对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发展的评估工具,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然而,当前的德育评价体系受到科学实证主义和绩效主义等思潮的不良影响,导致对本体价值的追求逐渐丧失。

本体价值作为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为我们的德育评价提供了价值指引和目的导向。它强调人的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整全发展,注重人的内在性、精神性和人格性的培养。然而,科学实证主义和绩效主义的思潮使得德育评价更加注重结果和绩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内在品质和人格发展的关注。工具理性的影响使得德育评价变成了一种工具,只关注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对本体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为了解决德育评价合理性危机,我们需要回归本体价值,重新审视德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首先,我们应当倡导人本主义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其次,我们应当推崇生成主义评价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最后,我们应当倡导建构主义评价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建构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创造。

除了理念的转变,我们还需要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摆脱绩效主义管理的束缚。共建共治的思想可以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和共同目标。解放绩效主义束缚可以让德育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避免过度强调结果和绩效。多元协商的实施可以确保德育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促进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最后,我们需要构建多元评价方法,真正从内在性、精神性和人格性的角度来综合评价和引导人的道德成长。融合性评价可以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业成绩相结合,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开放性评价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增值性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

总之,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是当前德育评价体系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破除科学实证主义、绩效主义和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倡导人本主义、生成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以及建构融合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克服德育评价的合理性危机,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二、德育评价的不良影响

A. 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科学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客观、可量化的数据和事实,追求可重复性和预测性。在德育评价中,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使评价过程过于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测量,忽视了对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指标往往局限于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忽视,以及对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疏漏。

B. 绩效主义的影响

绩效主义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追求高效率和高某某。在德育评价中,绩效主义的影响使评价过程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成就,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评价指标往往偏向于能够量化和可视化的结果,如考试成绩、竞赛获奖等,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功利化思维和结果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负面影响。

C. 工具理性的影响

工具理性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理性思维方式,强调利用手段实现特定目标。在德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影响使评价过程过于注重达到特定目标和解决特定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成长。评价指标往往偏向于培养学生特定的技能和能力,如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等,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德育过程变得功利化,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需求和发展。

总结:科学实证主义、绩效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影响使得德育评价过于注重可观察的行为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品质和人格发展。为了回归本体价值,我们需要进行德育评价的改革,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内在性、精神性和人格性的发展,真正实现德育的全面发展和人的道德成长。三、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

A. 人本主义评价理念

人本主义评价理念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人本主义强调以人的尊严和发展为中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在德育评价中,人本主义理念要求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人格体,重视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更要关注其内在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其内在动力,提高其道德自觉和自律能力。

B. 生成主义评价理念

生成主义评价理念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生成主义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主体,是能动的参与者。在德育评价中,生成主义理念要求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已有的道德素养,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评价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评价结果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轨迹和个人成长,而非仅仅关注某一时刻的成绩和表现。

C. 建构主义评价理念

建构主义评价理念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是由个体在与社会和文化的互动中建构而成的,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在德育评价中,建构主义理念要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更要关注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建构过程。评价过程应注重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培养其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评价结果应注重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建构和贡献,而非仅仅关注其对于已有道德准则的接受和遵守。

以上所述的人本主义、生成主义和建构主义评价理念都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些评价理念都关注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强调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内在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关注。通过引入这些评价理念,可以使德育评价真正回归本体价值,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实现德育评价的价值指引和目的导向。四、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

A. 共建共治的思想

德育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工作,不能仅仅由教师或学校单方面决定和执行。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参与,共同协商和决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他们对自己的德育发展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学生应该被赋予参与评价的权力,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参与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制定过程,确保学生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

其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也应该参与德育评价的决策过程。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教师是德育评价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该在评价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评价工具。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学校作为德育评价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起到协调和引领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德育评价委员会或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和社会组织参与评价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B. 解放绩效主义束缚

目前,德育评价往往被绩效主义的思维方式所束缚,过于关注结果和成绩,忽视了学生德育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差异。为了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我们需要解放绩效主义的束缚,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上。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评价的目标和导向。不再将德育评价的重点仅仅放在成绩和排名上,而是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其次,我们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传统的德育评价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这样的评价方法往往只能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评价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评价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关注评价的过程和反馈。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次性判断,更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评价工作坊和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同时,学校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和家长评价结果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C. 多元协商的实施

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并非易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为了实施多元协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成立德育评价委员会或小组,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组织的代表组成,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委员会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和培训班,促进各方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和社会组织参与评价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专家可以参与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制定,帮助学校解决评价过程中的难题和疑惑。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学生和家长对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构建多元评价方法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和引导人的道德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方法能够从内在性、精神性和人格性的角度来综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发展,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A. 融合性评价

融合性评价是将不同来源的评价数据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在德育评价中,可以将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评价数据进行融合,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日常表现等。通过融合性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品德发展情况,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B. 开放性评价

开放性评价是指学生可以参与和反馈评价过程,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进行自主解读和反思。在德育评价中,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同时,还可以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通过开放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主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C. 增值性评价

增值性评价是指通过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在德育评价中,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实现个人的价值提升和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引导,激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发展水平。通过增值性评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构建多元评价方法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融合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全面评价和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使德育评价真正回归到本体价值的追求上来。只有建立多元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评价的目标,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六、结论

本文旨在探讨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以解决德育评价合理性危机,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通过破除科学实证主义和绩效主义的影响,倡导人本主义、生成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评价理念,我们可以恢复德育评价对本体价值的追求。同时,建立多元协商、共建共治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摆脱绩效主义管理的束缚。最后,构建融合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从内在性、精神性和人格性的角度全面评价和引导人的道德成长。

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对于德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体价值作为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为我们的德育评价提供了价值指引和目的导向。通过回归本体价值,我们能够确立人本主义评价理念,将学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作为评价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内在修养和人格发展。同时,生成主义评价理念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和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建构主义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建构性和个体化,通过对学生的特质和个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

在构建多元协商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方面,共建共治的思想是核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形成德育评价的共同治理和共同责任的格局。同时,解放绩效主义的束缚,注重德育评价的质量和深度,而不仅仅关注结果。通过多元协商的实施,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构建多元评价方法是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融合性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水平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表现,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放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提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对学生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以上为《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