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分数的两种意义。
3、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分数的两种含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之前也学习了除法的相关知识,实际上,这两个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情景1:
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啊?
(PPT2)
师:一天,他们师徒4人走在取经的路上,又累又饿,沙僧拿出8张某某,(PPT3)
请问8张某某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多少个?
(学生列式回答)8÷4=2(张)
板书:8÷4=2(张)
师:到第二天时,沙僧又拿出4张某某(PPT4),请问4张某某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多少张?
(学生列式回答)4÷4=1(张)
板书:4÷4=1(张)
师:为什么你们用除法来解决这两道题?
生:因为是等分除(总数÷分数=每份数)
探究分数与除法关系
(一)初步感受
情景2:
师:同意吗?那第三天,(PPT5)只剩下1张某某了,大师兄决定和沙师弟一起去化缘,让八戒照顾师父。(PPT6)八戒望着剩下的那张某某,口水都快留下了了,心想,趁着他俩不在,我和师父分了这张某某吧!(PPT7)问题是,1张某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某某呢?
生:1÷2=
1
2
(张)(或1÷2=0.5(张)问:商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1÷2=
??
??
(张)
师:为什么可以用
1
2
来表示1÷2的商?
生:因为是把1张某某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半张某某就是
1
2
张某某。
(二)深入探究
情境3:
师:八戒很快把
1
2
张某某吃完了,(PPT8)而大师兄化了3张某某回来,正愁不知道怎么分,结果看到这一幕,气坏了,心想这个呆子,又只顾自己,这回我要为难为难他,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八戒。什么难题呢?
(PPT9)把 3 张大饼平均分给 4 人,每人分得多少张某某?
师:谁会列式?得多少呢?
生:3÷4=
3
4
(张)。(用小数表示的话问你是在计算吗?能不能不计算直接口答?)
师:到底是不是这个结果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下面请你们四人为一组,先想一想要怎么分,再通过学具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每人分得的是不是
3
4
张某某。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预设)
方法1:我们先把1张某某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追问:1份是几张某某?)。再把第二张某某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得1份,再把第三张某某也这么分,每人又得1份,所以每个人得到3份,就是3个
1
4
张某某,就是
3
4
张某某。(追问:你怎么知道你分到的是
3
4
张某某?)
(黑板贴图)
师:你们听懂了吗?谁能上来再给大家讲一讲?(PPT方法1)
师:还有人和他们的分法不一样吗?
方法2:把3张某某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1份,每份是3个
1
4
张某某,就是
3
4
张某某。
师:给大家举起来看一下,是每人分得
3
4
张某某吗?
师:他们这样分行吗?那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他们是怎么分的。
(PPT方法2)我们把3张某某叠在一起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4份)每人分得几份?(1份),这一份就是?(3个
1
4
),就是几张某某?(
3
4
张某某)。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分法。
(板书:把3张某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
张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通过不同的分法和摆法得出
3
4
张的两种含义,一个是1张某某的
3
4
张,另一个是3张某某的
1
4
,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学生发现当被除数是除数倍数时,用整数表示商,而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则可以用分数表示商。
在习题的设置上,我针对前面学生的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再次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区别等。
本节课很多地方仍需改进,比如:
(1)教学的语言应该再精炼,精准一些。
(2)在呈现分数的两种意义时应该再多给学生时间理解,并同时配合手里的学具演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