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四语组 张某某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课前呀,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是啊,有的同学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有的同学为了将来生活的更好,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深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咱们敬爱的周总理跟大家一样大的时候,也曾响亮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让我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理解“崛起”和“中华崛起”的意思。
2、出示学习目标。
(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资料,加深理解,说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3、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已知方法的运用,。
二、自主读识,归纳内容
(过渡)周恩来经历了哪些事让他从小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这样远大的志向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出示: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自学检测:1、我会读 2、我会写
3、我会说:课文讲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请根据表格的内容对每件事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学法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的言行等要素进行梳理。
事 件
时间
地 点
主要人物
做什么
第一件事(1-10)
第二件事(11-14)
第三件事(15-17)
(引导):把一件事说清楚是我们四单元学会的本领,但是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就可以把事情说得更准确,我们这样说第一件事:周恩来立下了读书志向。你能这样说说后两件事吗?(2)耳闻“中华不振”(3)目睹“中华不振”
把三件事连起来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把事情连起来说清楚就要理解这三件事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是的,课文先写,再写,后面两件事是写他立下志向的原因,所以第一件事和二三件事是因果关系,现在谁能把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之所以周恩来从小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教师相机引导: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归纳主要内容。
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的时候,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他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小结:像这样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先说清没件事讲了什么,再理清楚几件事的关系,最后用连接词将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读议,体会“中华不振”
1、弄清楚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文中有一个关键词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词呢?对“中华不振”。
2.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勾一勾、画一画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中华不振”?用我们第6单元学过的批注方法,在你有体会、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批注。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梳理关键信息:
他们为什么不敢怎么样 ?你有什么感悟?
3、总结学法:面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在全文寻找相关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4、引导: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再看到“中华不振词,有什么问题不问不痛快?
预设:(1)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有事还要绕着走?
(2)为什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以说理,而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却没处说理?
(3)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要训斥中国人?
(4)为什么中国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正因为有了像周恩来这样的一代代领导人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
(视频:中国的强大)
5.方法回顾: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查阅背景资料、读懂历史人物,理解了周恩来从小立志于一生践行自己誓言的伟人风采,现在的中国日益强大,你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呢?
六、写一写读书目的,树立远大志向
1、引导学生思考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自己读书的及理由,并写一写。
2、学生交流读书的目的和理由。
结束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从小立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让我们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