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21.女娲造人教案

本文由用户“gtq8015371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07 14:11:2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七上、21.女娲造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1 课 女娲造人

一、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内 容

重点

难点



知识

与技能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

√





3、了解神话的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二、教学课时:共______课时,总第 — 课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一:识记本课生字词。

【教学活动】生—师型。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后,给加点字注音。

女娲(wXXXXX ) 开辟(pì) 踪迹(zXXXXXng) 掺和( chXXXXXn ) 揉团( róu) 澄澈( chéng) 莽莽(mXXXXXng)榛榛( zhXXXXXn ) 疲倦不堪(kXXXXXn)

【学生活动二】解释下列词语。

神通广大: 有特别XX的本领。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学习目标二:了解神话的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生—师型。学生:搜集、圈划、识记;教师:点评、补充。

【学生活动一】查阅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袁某某(1916-2001)四川新繁县人,神话学家。 代表作品主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学生活动二】了解的神话知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XX子》等

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生—师型。学生:朗读、思考、复述;教师:点拨、补充。

【学生活动一】结合课后习题一的要求,然后小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要求: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学习目标四:探究阅读,分析女娲形象。

【教学活动】生—师型。学生:阅读、筛选、练习、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例: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你捏的小家伙,刚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征服世界!——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

【学习反思】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发现存在的知识、方法、技能缺陷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班级管理习题及答案
  2.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3. 三年级  美术 学科考试情况统计和简析
  4.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5. 中小学师德十条红线
  6. 个人工作总结
  7.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提升总结
  8.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提升总结

以上为《七上、21.女娲造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