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 融通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 融通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前言 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高层次合格的医学毕业生。高 层次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既要具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又要具备专业 人士的职业素质。前者体现了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共 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后者体现了医学教育(含医 学人文教育)的特性,是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必然要求。尽管医学生 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在目标与任务上各有侧重,但都是集科学精神与 人文精神、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为一体的全人教育。因而,探索建立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融通模式,造就仁义良医,就 成***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程。 自 2001 年以来,海***坚持以“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实 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于 2007 年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生思想 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融通培养模式,为培养仁义良医作出了突出贡献,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并于 2017 年荣获海南 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了医学生思想政治-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 观念与行动》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为:“XXXXXXXXXX培养高层 次合格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将成为满足人类活动各方面需求的负责 任的公民。” 1 鉴于医学生既是国家公民,又是未来的“白衣某某”之双重身份,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公民与仁义良医正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使 命与价值所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全面 现代化。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指一个具备现代公民素质的人。这样 的人才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基于此,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郑重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010 年 7 月,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重申 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意旨。可见,高校教育——尤其是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重任。 2.遵循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培养仁义良医 尽管医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中,但是医学的宗旨与 医者承担的职责却是共同的:即治病救人。由此,可以形成医学教育 的全球标准。 自 20 世纪初以来,《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全球医学教 育最低基本要求》等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广为接受。2008 年 9 月, 我国依据全球标准,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试 行)》。这些标准均将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价值、态度、行 为和伦理要求列为标准体系之首,强调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 践的核心。 综上,基于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公民和未来的“白某某 使”之双重身份,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 国国家标准的核心使命及内在契合性,我们确立的思政-人文教育的 培养目标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怀有一颗仁心、具有两种精神(人 2 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掌握三种能力(公民生活能力、医者职业能力、 终生学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与仁义良医。 (二)构建起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 1.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数据库:为整体化、进阶性教育 教学方案的拟定与实施奠定基础 自 2001 年起,我们通过新生心理测试、职业倾向测试,以及定 期的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评估,及时、客观地把握学生思 想政治和心理实况,建立起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数据库,为整体 化、进阶性教学方案的拟定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2.构建整体化、进阶性的教育教学体系:克服“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的碎片化教学的弊端 我们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知识的储备水平、接触临床与实 践的程度以及学段的递进,将思政课程与人文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 三大课程模块:思政-人文教育基础性课程模块(主要在大一开设)、 思政-人文教育核心性课程模块(主要在大二、大三开设)、思政人文教育综合性课程模块(主要在大四、大五开设),由浅显到深入、 由一般到特殊、由理论到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逐步递进。 3.构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使知之”,而且“使 由之” 通过实践教学内化并深化理论教学,促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以行成知”,力图达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具体 操作分两个层面进行: (1)构建整体化、进阶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公民与仁义良医为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与 成长规律,施行整体化、进阶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中,推行志愿者行动,突出 现代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培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课 3 程某某,开展以“红色历史”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课程某某,开展以“辩论赛”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在《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某某,开展以“专题社 会调查及调查报告写作”为形式的实践教学。 (2)以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人文医学实践教学体 系 遵循整体化、进阶性施教哲学,联通、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社团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创建大学生志愿者基 地、人文教育基地,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人文情怀。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低年级学生做义工;2)组织中年级学生开展与医疗实践相关的 临床体验活动;3)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临床实践与义诊。 4.主推“案例/问题导学”式“专题教学”:弥补传统的“一课一 学”式教学的不足 遵循整体化教学目标与任务,依据教学大纲深化、拓展教材,将 授课内容整合成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的专题单元,采用“案例/ 问题导学”式“专题教学”法。并以此带动研讨式、探究式、互动式、 情境式教学法以及经典阅读的施行,实现各种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协同 合作。 5.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者活动基地与人文教育平台:促进 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 我们创建了十多个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基地,发起成立了海南省卫 生法学会、海南省人文医学研究基地等多个人文教育平台,常规化开 展实践活动与学术活动,培养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 6.建立全员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开展“懂得生命、尊重生命、敬 畏生命”的生命观教育 4 自 2011 年 10 月起,我校每一位学生都要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并要考取救护员证,以扎实的技术来践行“医者仁心”。截止 2017 年 10 月 31 日,共举行 157 期应急救护培训,培训师生 21023 人。 (三)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解决医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基础课教学、临床课教学中, 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之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 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 2.实现思想政治-人文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实践教学是深化并内化理论教学的必要途径。我们依据课程教学 大纲,设计了与专业教育相连接的、“知情意行能”相融合的实践教 学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力图达致知 行合一、止于至善。 3.实现思想政治-人文教育的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培养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不只是对学生强调各种“应 当”或“必须”,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将思政-人文的价值、知识、规 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重在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认识社会, 理解医学事业的神圣,体悟医学职业精神,自主构建人生态度,自觉 践履真善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的创新点 (一)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确立了医 学生思想政治-人文教育目标 鉴于高层次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既要具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又 要具备专业人士的职业素质,确立了将医学生培养成为“怀有一颗仁 心、具有两种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掌握三种能力(公民生 5 活能力、医者职业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与仁 义良医的育人目标。 (二)坚持“立德树人”,以思政教育为主导,以人文教育为基 础,构建了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 鉴于思政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我们构建起以思政教育为主导, 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 致力于全人培养。本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整体化、进阶性的课 程某某,主推“案例/问题导学”式的“专题教学法”,推行“知行 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形成性教育评价机制,搭建思政-人文 教育平台等。 (三)把“志愿精神”作为培养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的重要内容,将“志愿者行动”作为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实践教学的 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利他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 是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与人文情怀的重要 途径。我们遵循整体化、进阶性施教哲学,常规化开展与医学生学业 阶段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志愿者行动,创建大学生志 愿者基地,有效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以开展全员应急救护培训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懂得生 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观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是培养仁义良医的重要内容。我校将开 展全员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作为培养医学生生命观的切入点,自 2011 年 10 月起,开展全员应急救护培训活动,要求所有毕业生均掌握心 肺复苏技能,并考取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此举将生命观教 育融通于临床专业技能培训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四、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效果 (一)成果应用效果 6 2014 年 6 月、2017 年 12 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与教 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都对我校施行的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 人文素质培养融通模式的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团 队和个人 本项目自 2007 年在我校全面施行以来,已有十届学生(计 25916 名)参与了此项教学改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得以较大 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团队和个人,荣获各种殊荣:如**_*专 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集体,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海南省一等奖、 海***一等奖,**_*实践优秀调查报告三等奖, **_*实践优秀调查报告一等奖、二等奖,海南省大 学生辩论赛团体季军、最佳辩手(2 人),“海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跪地为晕倒老人急救的“最美背影”江某某,一批无偿捐赠骨髓以及 救助弱势群体的海医学子等。 2.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教学科研 成果 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30 多项,发表相关教研论文近 70 篇,出版相 关专著近 10 部,主编、参编相关教材近 20 部,参与学术交流 30 多 次,教研与科研成果获奖 30 多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 批校级精品课程;四门思政课获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人文医学课程 获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自 2008 年以 来,获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本科组) 一等奖 2 人次、二等奖 1 人次、三等奖 7 人次,获“粤桂琼滇赣五省 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1 人次。 (二)成果推广示范效果 1.论文发表 7 在《伦理学研究》、《医学与哲学》、《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 期刊和《健康报》上发表论文 70 多篇。 2.学术交流 2012 年在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 2013 年在第二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2014 年 在海南省高级专家国情研修班,2017 年在第八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_*、 **_*等重要学术活动中,对本成果进行推 介并获得广泛好评。 3.院校交流 ***、海南热带***、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新华 学院等高校在与我校的交流、学习中,都认为本成果具有创新价值与 借鉴意义。 (三)专家评价 2018 年 3 月 16 日,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张某某教授为组长的六位专家对本成果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该 成果在多年的应用中实际效果显著”。 8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 融通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