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的现实阻梗与路径重构

本文由用户“搁浅瑾年”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10 00:18:2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的现实阻梗与路径重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职教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作用。然而,目前职教师范生培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出发,对职教师范生培育现状进行评析审视,并提出重构职教师范生培育路径的建议。通过立德树人、实践导向和多元主体评价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职教师范生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教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掌握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然而,当前职教师范生培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育目标过于重视学科导向,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次,培育过程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与现实世界的有效连接。再次,评价方式过于关注毕业结果,忽视了职教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发展与成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重构职教师范生的培育路径。首先,在培育目标方面,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兼顾职教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其次,在培育过程方面,应注重实践导向,践行多元协同的“教学做合一”培育模式。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应注重多元主体参与,重视过程性和真实性评价。

本文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践哲学的视角,对职教师范生培育现状进行评析审视,提出了重构职教师范生培育路径的建议。这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职教师范生培育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和方法,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现状的评析审视

A. 中西方实践哲学发展脉络及特征梳理

实践哲学是一种注重实践和行动的哲学观点,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变世界。中西方实践哲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论,以及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实践哲学的特征包括关注个体的实际行动和经验,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注重实践的价值和目的。

B. 职教师范生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 目标重学科导向而忽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

目前职教师范生培育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这导致职教师范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无法适应现实教育工作的需求。

2. 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现有的职教师范生培育过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是职教师范生培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培养模式中,实践环节往往被边缘化,缺乏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3. 评价方式过多指向毕业结果而忽视过程发展

目前的职教师范生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毕业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发展。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培育过程变得功利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构职教师范生的培育路径。

【内容拓展】

实践哲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注重行动和经验的重要性。在职教师范生的培育中,可以借鉴实践哲学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方面,培育目标可以重构为立德树人与专业发展的兼顾。职教师范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培育过程可以重构为实践导向和“教学做合一”培育模式的践行。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实施,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学和实践应该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评价方式可以重构为多元主体,注重过程性和真实性评价。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评价应该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包括教师、学生和社会单位,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路径重构,可以提高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注重实践和行动,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范生,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的路径重构

A. 培育目标的重构

1. 立德树人与专业发展的兼顾

在职教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育目标应该突出职教师范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使其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通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育出具有综合素质的职教师范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路径重构:

a. 设计专门的课程,培养职教师范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开设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等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b.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育过程的重构

1. 实践导向与“教学做合一”培育模式的践行

在职教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应注重实践导向,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路径重构:

a. 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实际职业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教育实习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

b. 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评价方式的重构

1. 多元主体与过程性、真实性评价的注重

在职教师范生的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以及过程性和真实性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能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路径重构:

a. 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b. 重视过程性和真实性评价。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而不仅仅关注毕业结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能力水平。

通过以上的路径重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职教师范生培育存在的问题,使职教师范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其培养质量和能力,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四、结论

A. 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的重要性

实践哲学视角对职教师范生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哲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而实践哲学视角能够帮助职教师范生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

B. 重构职教师范生培育路径的意义和价值

重构职教师范生培育路径是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通过立德树人与专业发展的兼顾,可以使职教师范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实践导向与“教学做合一”培育模式的践行,可以使职教师范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元主体与过程性、真实性评价的注重,可以使职教师范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情况。

C. 展望未来职教师范生培育的发展方向

未来职教师范生培育应该以实践哲学视角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培养路径的重构。首先,应该加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次,应该加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应该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真实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以上为《实践哲学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育的现实阻梗与路径重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