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诗二首电子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古诗二首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想象诗中描写的春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读出诗歌描绘的画面美。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 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人都喜欢美丽的春天,诗人更是写下了一首首古诗来赞美春天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
1.初读诗歌,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题解意,认读“诗、村、咏”。
(1)课文一共给我们带来了两首古诗,所以题目是《古诗二首》。
①认读“诗”。
②学生试读第一首古诗题目“村居”。
③结语:《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时,看到了乡村动人的春景后写下的一首诗,所以取名为“村居”。
(2)学生试读第二首古诗题目“咏柳”,然后说说“咏柳”的意思。
(“咏”是一个动词,表示用语言去赞美、歌颂的意思。咱们曾经读过骆宾王的《咏鹅》,其中的“咏”也是这个意思。“柳”就是咱们熟悉的柳树。用“柳”字组词。)
(3)再读《咏柳》这首诗的题目,注意“咏”是后鼻音,“口”是它的形旁,“永”是它的声旁。
提示:“诗”和“村”两个字都可以使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诗”,左边言字旁加上右边“寺”字。“村”,左边木字旁加上右边“寸”字。
3.借助图画,认读“莺、堤、柳、丝、绦”。
(1)出示词语“黄莺、堤岸、杨柳、丝绦”:结合课文插图找一找,你找到这些事物了吗?你能准确读出它们的字音吗?
(2)重点指导“堤、丝、绦”。
①“堤”是由什么建成的?可以组什么词?(河堤、堤岸)
②你见过“丝绦”吗?(出示实物图片)
(诗歌中将“柳枝”比作“丝绦”。“丝绦”是用丝编成的带子或者绳子,这里用来形容柳条轻柔多姿。)
4.凭借经验,认读“拂、醉、妆、裁、剪”。
(1)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谁能用这个字组词?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2)重点指导“拂、妆”。
①“拂”,你能做一个“拂”的动作吗?给它组组词。
②“妆”的右边为什么是一个“女”字?你见过女子化妆吗?用“妆”组组词。
二、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1.朗读古诗,正确流利。
(1)认读了生字词,现在你能字正腔圆地读读这两首古诗吗?请大声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3)读好重音。《村居》中的“醉”读时可适当放慢语速。《咏柳》中“一”要读二声,“绿”可读重些。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
(2)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每一行的字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3)结语:对,像这样每首诗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诗就叫“七言绝句”。它们读起来有自己的节奏,请听老师读。(PPT中出现停顿符号)
(4)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吗?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1.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一首古诗,借助课文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指名说一说两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2.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1)出示《村居》: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看着这样的景色,你的心情如何?读出心情舒畅的语气。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又带给你什么感觉?多么生动活泼的画面,读出孩子的快乐!
(2)出示《咏柳》:读读这首诗,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柳树?能够用朗读表现它的美吗?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在想什么问题?他想用这个回答来赞美什么?读出赞美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诵,链接课外
1.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1)如果让你帮助《村居》的作者高鼎将他所看到的美景画出来,你会画什么?仔细想一想,并试着在你的脑海中画一画。
(2)谁来介绍一下你脑海中的美景?多美的画面,现在请你一边欣赏,一边给这幅画题上《村居》这首诗吧!
过渡:欣赏完村居的画面,让我们走近堤岸,去细细欣赏河堤上那一排排柳树吧。那一棵棵柳树就像什么?再走近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柳叶?面对这样的柳树,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哪首诗?柳树很美,作者的诗歌也写得很美啊!谁来当当小诗人,学着古人的样子再次吟诵?
2.抓住事物,记忆背诵。
诗句变成了这样,你还会背吗?
( )莺飞( ), 拂堤杨柳醉( )。
( )散学归来早,忙趁( )放纸鸢。
( )妆成( ),万条垂下(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似剪刀。
3.有感情读背,熟读成诵。
(1)这么美的诗歌,怎能不将它牢牢地记在心上,美美地背诵出来呢?谁来完整背诵出今天学习的诗歌,注意背出韵律美和意境美哦!大家一起来试试!
(2)诗歌总是和音乐相配,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吧!(配乐)
4.过渡:春天,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风筝飞扬,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好的季节!在你的眼中,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5.这些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你还能背出几句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吗?
二、抓住特点,学写汉字
1.出示“诗、村、妆、绿”。
(1)观察这4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
要点: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注意点。首先要看清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起笔,注意其在田字格竖中线左右两边的分布。“诗、妆、绿”为左窄右宽。为左右等宽,“村”左边的木字旁最后一笔要化捺为点。“绿”的最后一笔是“捺”,同时提醒学生千万不能将右下部分写成“水”。
2.出示“童、碧、丝、剪”。
(1)这4个字有什么特点?
(2)在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要点:书写时在每个部分写得稍扁一些的基础上,注意上下比例得当,重心要稳。“碧”字的上下结构容易出现错位,可以编一首儿歌来记住字形,如“王某某,白某某,两人坐在石某某”,以此记住它的上下结构,同时提醒上部分要写得紧凑。“童”“丝”“剪”中均有一个关键笔画——长横,要写好这一画,让整个字变成漂亮的方块字。
3.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4.写后展示、交流。
三、作业布置
1.练写生字。
2.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3.班级开展有关春天的古诗的飞花令。
板
书
设
计
/
教
学
反
思
2找春天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3.能根据图片展开想象,想象春天的样子,仿照第4~7自然段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4.留心观察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投身大自然怀抱中的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主识字,通过反复朗读,读出寻找春天时开心、天真的语气。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
学生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春晓》,指名朗读,再指名说说春天的特点。
2.过渡: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请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圈出不懂的字或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难度的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柳、桃、杏”,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中为何都有“木”?
5. 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1) 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女+古=姑 ?+付=符
(2)利用词语一起识字:
脱 袄 鹃
三、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3.交流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4.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急切、盼望、激动)
5.再带着这个感受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6.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快乐。
7.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好,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会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其中蕴含的感情。
8.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体验,练习说话
1.通过朗读全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美呢?美在哪里?老师也觉得有几个句子很美,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呢!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4)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2.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春天来了!我们 ,我们 ,我们 ,我们 。她在 ,在 ;她在 ,在 ……
发散补白: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闻到了……;我们触到了……(同时放映各种春光图,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空白。)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仿照例句,赞美春天。
(1)出示例句: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 ?
②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 ?
(2)看图,学生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第二课时
一、观察描红,练写生字
1.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出示生字:“冲、姑、娘、吐、柳、桃”。
要点: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桃”的第5笔是竖撇,不能写成平撇。
2.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出示生字:“寻、荡、杏”。
(1)让学生观察“荡”字,发现书写要领。
提示:“荡”上面的“”要写长一些,下面的“汤”左右两边要紧凑,两撇要注意左短右长,笔画平行不相交。
(2)让学生观察“杏”“寻”,说说这两个字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提示:“杏”中木字旁的撇捺要写长,下面的“口”要写得扁一些。“寻”中“寸”的一横要写长,上面的“彐”左端上下对齐。
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提示: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走进自然,画春写春
1.导语:同学们,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她给大地换上了新的衣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吧!
2.学生实践活动。
(1)找春天。
提示:组织寻春活动,小朋友们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找春天。
(2)画春天。
提示: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自己找到的春天。
(3)写春天。
提示:给图画配上几句文字,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
三、作业布置
1.练写生字。
2.完成画春天、写春天的任务。
板
书
设
计
/
教
学
反
思
3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会把句子说具体。
4.理解“美好的礼物”的含义,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懂得“美好的礼物”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传递的美好情愫。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
学生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读词串,认识事物
1.借助图片,认读“邮局、邮递员”。
(1)出示图片: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熟读词语“邮局”。
(3)出示图片:在邮局里负责送信件的人我们称他为什么?(邮递员)现在人们写信,一般是用电子邮件了。如今快递很发达,我们把送快件的人称为“快递员”,实际上,他们也是“邮递员”。
(4)熟读词语“邮递员”。
2.借助短语、句子,认读“堆、籽、裹、寄、绚、猬、礼”。
(1)出示“一堆花籽、一个包裹”,指名认读。
(2)仔细看看这个“裹”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提示:“裹”是由“衣+果”组成的,原来是指古人用衣服包住从山上采下来的野果。
(3)出示“寄包裹、领包裹、打开包裹、拿着包裹、包裹单”:“裹”字在我们课文里有很多朋友呢!你能把它们都读正确吗?
(4)熟读“裹”的词串。
(5)出示“美好的礼物、绚丽多彩的鲜花、刺猬太太”,指名认读。
(6)出示 “一大片、绚丽多彩”,请你把它们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3.借助实物,认读“破了、漏”。
(1)手拿装有豆子但是有个小洞的布袋:看看这个布袋,你发现了什么?
(2)熟读“破了、漏”。
4.教师范读,读好带“啊”的词串。
(1)出示“啊”字,这个字大家会读吗?
(2)出示本课中带有“啊”的词串:多美啊、真美啊、蹦啊跳啊、多么美好的礼物啊。仔细听老师读一遍,说说有什么发现。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直至熟练自如,顺口顺耳。
(4)出示本课中带有“啊”的句子,先让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读。将句中“啊”的变音读得自然、顺口。
二、听读故事,读出美好
1.听故事,厘清关系。
(1)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并用铅笔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故事中的人物。
(2)想想故事中的人物该填在哪里。
给鼹鼠先生寄包裹, 给鼹鼠先生送包裹,鼹鼠先生请 看包裹,最后包裹里的东西都漏在小路上了。
要点: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松鼠太太。
(3)你能猜到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吗?(花籽)
2.读故事,读通读顺。
(1)自由读故事,读不通、读不顺的地方自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故事,读错的地方互相提醒后再读。
3.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鼹鼠先生的懊丧。
(1)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抓住“赶紧”一词读出鼹鼠先生接到包裹单后的兴奋与激动。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抓住“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读出鼹鼠先生兴奋过后的懊丧。
4.朗读第6~12自然段,读出美好的感觉。
(1)指导朗读第7、9、11三个自然段,读出春天里满路鲜花的灿烂美丽。
(2)指导朗读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鲜花后的惊奇。
(3)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同桌练读、指名读。
(4)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三、图文阅读,感受美好
1.理解词串,读出鲜花的美丽。
(1)出示课文中的词串: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朵簇簇。读一读这些写花的词语,你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提示:理解“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花朵簇簇”可以借图片先理解“簇簇”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送到句中读一读。
2.仿照例句,学习具体表达。
(1)课文例句读一读。
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门前开着鲜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
(2)看着插图说一说。
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图中的房子旁边、山坡上……都有什么,仿照例句用上表示数量与色彩
的词也来说一说。
提示:除了房子旁边、山坡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其他的地方来说一说。
(3)联系生活继续说。
用眼睛去寻找,你会发现咱们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请你仿照例句接着说。
提示: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恰当的形容词自由说、大胆说。
3.前后对比,找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1)看到满路的鲜花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猜猜鼹鼠先生是怎样的心情。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鼹鼠先生快乐的心情可以联系课文第6~12自然段的内容来感悟。
(2)当初,包裹里的花籽都漏掉时,鼹鼠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
要点:懊丧。
提示:鼹鼠先生懊丧的心情可以直接从课文第5自然段里提取出来。
(3)认读“懊丧”,你也有过心情懊丧的时候吗?
4.读读想想,理解“美好的礼物”。
(1)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要点:花籽。
提示:可以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松鼠太太的话中提取信息。
(2)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提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把美好的原因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1.课本中有两幅插图,请你仔细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第一幅图的故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第二幅图的故事?
要点:第1~5自然段讲的是第一幅图的故事,第6~12自然段讲的是第二幅图的故事。
2.读读第7~10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第7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内容差不多。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的内容是一样的。
3.把第7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中不一样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路过”和“经过”不一样,“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不一样,“惊奇”和“奇怪”不一样,“多美啊”和“真美啊”不一样,但它们的意思相似。
4.现在给你这两幅图,你可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1)四人小组内看图互讲互评。
(2)小组内的优秀讲述者在全班讲述,教师即时点评。
二、观察比较,学写汉字
1.范写“局”,学写“原、递”。
(1)出示“局、原、递”3个字,这3个字的结构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要点:都是半包围结构。“局”“原”同属于左上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下部分半藏半露,“递”是左下半包围结构,写时被包围的部分应从上面突出包围圈。
(2)教师范写“局”,学生练写“原、递”。
2.范写“鲜”,学写“礼”。
(1)出示“鲜、礼”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要点:“鲜、礼”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鲜”,学生练写“礼”。
3.范写“邮”,学写“叔、堆”。
(1)出示“邮、叔、堆”3个字,你们发现这3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要点:都是左右结构。“邮、叔”都是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的字,“堆”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邮”,学生练写“叔、堆”。
4.学写“员”。
(1)说说“员”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要点:“员”字书写时要注意上窄下宽。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作业布置
1.练写生字。
2.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
书
设
计
/
教学反思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
2.学会借助动作演示、图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是古诗的美妙之处。
(3)背诵古诗。
二、我爱阅读
1.活动一:自读故事。
要点:借助拼音读通故事。
2.活动二:感受人物。
(1)说一说:你觉得李时珍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要点:①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叫李时珍。②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2)找一找:他为了编纂这本书经历了哪些困难?
要点:①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②他有时上山采药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就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③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④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3)评一评: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3.活动三:讲故事。
(1)自由说: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小组合作完成故事讲述。
教
学
反
思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古诗二首电子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