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考查试卷

本文由用户“zhen14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14 13:33: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翻译概论考查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2022/2023学年第2学期考查试卷

课程名称: 翻译学概论 考试方式: 考查

专业名称: 22级外应 学号: ***021 姓名: 马某某

题 号

一



分 值

100



得 分





阅卷人







There are two articles titled Text-close thick translation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aozi and Translation in Action: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Early Modern Diplomacy, respectively. Please read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political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light of the inter-subjectivity among the text, the translator, the reader, and the publisher.

答案:

1.翻译原则:

(1)文学翻译原则:一般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重现甚至提升原文呈现出的情感,美感及语言特点。而后者也是文学翻译的核心要义。相比而言,文学翻译给予译者在语言方面很高的自由度,不要求译者拘泥于某种语言形式,由此,译者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政治翻译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在理解原文核心信息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其次要融通中外,用目标受众能够读懂的语言进行翻译。此外,政治翻译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一些敏感表述的翻译,比如:性别,年龄,种族等,以便达到政治宣传作用。

2.文本分析:

(1)对于文章1两种译本的老子《道德经》翻译:

首先,林语堂的译文基本做到了对中国文化忠实,同时也兼顾西方读者,比较成功地再现原文本的思想内涵,并力求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语言美感。林译本的《道德经》从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选用,既体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又不失为译文的读者考量,充分考虑到读者当时的需求和心理,从而达到译者和读者两个主体之间的契合。林语堂选择译介《道德经》,是出于他推广中华古典文化的使命感和他个人对道家思想、哲学和审美情趣的偏好。文中,林的译文是从译者主体角度出发对译文添加了副标题,注释(以解释性注释为主),评论和补充材料。为了使读者可以置身于更加深厚的语境当中来理解文章所传达出的思想,林某某71章之处加入了与其传达的思想在大体上相同的庄子选集作为补充材料,庄子写作使用散文,轶事等形式,形象生动,使得译文也更好理解。

其次:A&H对于老子《道德经》的翻译与林语堂有所不同。A&H在对文章的注释中多采用了注释(目的多样性和解释性注释)和评论,少了林译本的副标题和补充材料,虽然没有像林译本一样力求保留原文美感,却利用注释背景知识使目标读者理解原文意思。此外,A&H最大化地使用评论来抒发作者主观意愿,使读者可以感知上下文。A&H译本所站角度是将外文译入母语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传达出老子所倡导的道家哲学思想,其重心并不在于转述中文知识。A&H的目标读者与林译本也是有所不同。他们立身角度不同,背景有所差异,但是都是用厚译的翻译策略来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小标题形式,他们认为应该按照中国哲学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理解中国哲学,这样中国哲学的智慧才能与西方哲学越来越相关。

出版者认为政治翻译要最大化地忠实原文内容,准确传达出原文旨意,避免出现传达模糊误区,站稳立场。同时,政治翻译中案例研究要做详细考察,避免出现误译,混乱等现象。比如:在全球方法和多种语言部分,霍某某强调了北欧政体间谈判的多语言性质,质疑欧洲外交领域的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真正采用法语作为通用语。对于霍某某的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可进一步去查证资料以确保文章翻译的准确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翻译概论考查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