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1. 引入。
出示数字娃娃3、0、4、8。
谈话:小朋友们,这里有四个数字娃娃,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学生试写,并组织交流。
2. 激疑。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如:
48 - 3 38 - 4 84 - 3
30 - 8 34 - 8 43 - 8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3. 揭某某。
谈话: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0 - 8、34 - 8、43 - 8这样的算式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通过两组算式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准了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30 - 8。
启发:我们先来看30 - 8这道算式,你会计算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试算后,同桌交流。
组织反馈:
(1) 指名演示摆法,边用小棒摆一摆,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2) 指名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过程,边拨算珠边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口述算理,形象地展现“退一作十”的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34 - 8。
谈话:我们再来看一道题。(指34 - 8)34 - 8的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你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计算的?能把你的算法介绍给大家吗?(指名交流算法,教师逐一板书学生的计算过程。)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 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4根合起来是26根。(板书:34 - 10 = 24,10 - 8 = 2,24 + 2 = 26)
(2) 拆开1捆小棒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先算14减8得6,再算20加6得26。(板书:14 - 8 = 6,20 + 6 = 26)
(3) 先算34减4得30,再算30减4得26。(板书:34 - 4 = 30,30 - 4 = 26)
(4) 先算34减10得24,再算24加2得26。(板书:34 - 10 = 24,24 + 2 = 26)
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引导: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34 - 8的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方法的计算过程吗?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第二种算法。
小结:(略。)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告诉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化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鼓励。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发展求异思维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引导。在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和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地防止无价值的或思维含量低的方法的简单重复。
3.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数学学习最主要和最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数学问题本身。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通过挑战性的问题导入、形象化的直观操作、多样化的方法展示、应用性的问题解决等环节,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