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乡变化多》教学设计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 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 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某某/***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观看图片
导入新课
5’
活动一:观察图片找变化(5’)
观察两组组家乡今夕对比的图片。
交流找不同。
教师评价,引出课题。
在互动中调动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积极性。
环节二
伙伴合作
交流变化
30’
活动一:家乡变化大搜索(20’)
小组合作,先交流课前搜集的“家乡变化”大搜索资料,完成组内剪贴报。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评价、小结,顺势完成班级主题剪贴报。
小结。(完成目标一)
观察身边事物,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感到自豪,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家乡故事我来讲(6’)
讲述郑东新区的变化发展故事,看视频《CBD宣传片》。(引导孩子从网上收集资料)
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变化的故事。
老师适时引导、评价、小结。(完成目标一)
通过故事、视频等方式了解家乡变化历程,从细微的角度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评价任务一)
活动三:小记者在行动(2’)
听采访音频,从不同角度来发现家乡新变化。
2.小结。(完成目标二)
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多方面感受家乡变化,树立公民意识。(评价任务二)
活动四:我的感受我来说(2’)
通过交流资料、讲述故事、记者采访,感受家乡变化。
老师小结。 (完成目标一二三)
学生说出家乡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对家乡未来有美好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3.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讨论、讲故事、小记者采访等,完成“家乡变化大搜索”学习单和剪贴报,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通过“我希望……”的畅想,憧憬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贴剪贴报、汇报展示,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乡变化多》教学设计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