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二五规划

本文由用户“gudangp962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3-29 13:32: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XX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二五规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XX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二五”规划

**_*

二○一二年六月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工作进展

“十一五”期间,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得以深化和发展,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推动XX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法规制度得以完善。修订了《XX市环境保护条例》,规范和完善了规划环评、项目申报、设计备案等法律规定;出台了《XX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分地区分行业制定了环境准入门槛;印发了《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规范了全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行为。

2.优化发展促进减排。通过严格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一五”期间累计不予受理、审批和暂缓审批“两高一资”项目环评文件431个,涉及总投资418亿元,对XX、长寿、XX、XX、山.秀及XX藏金阁电镀园实施了区域限批,环评管理的“控制闸、调节器、撒手锏”作用进一步发挥;要求新建工业项目全部进入XX区,工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到70%。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布局在主XX区及其上游地区,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通过严把验收关口,落实“等量淘汰、上大关小、以新带老”等措施,削减化学需氧量11.8万吨/年、二氧化硫7.2万吨/年,有力促进了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十一五”期间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情况表

年度

环评管理情况

“三同时”管理情况





环评审批

项目数(个)

环评项目总投资

(亿元)

其中环保投资

(亿元)

环保验收项目数

(个)

验收项目总投资

(亿元)

其中环保投资

(亿元)



2006年

4086

2113

89.2

2417

973.8

23.7



2007年

4274

2475

85.9

2318

732

25.4



2008年

4219

2053.5

64.5

1377

602

24.1



2009年

4893

2892.1

116.9

1691

1847.9

40.6



2010年

6679

3970.6

102.7

2356

956.2

43.9





3.规划环评有序推进。通过规划环评参与综合决策,从决策源头防止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规划环评“保底线、严标准、调结构、优布局、控规模”的作用。成功开展了成渝XX区战略环评试点工作,48个市级XX区及主XX区轨道交通等80余个专项规划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业发展、水利发展等7个“十一五”指导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40余个综合性规划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规划环评工作进展顺利。

4.基础工作不断强化。一是机构改革取得突破。在原有建管处的基础上,分设了环评处、建管处,增加了编制,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工作,加大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力度。二是实行了建设项目台帐管理,建立了国家、市、区县三级建设项目台账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台帐实时更新。三是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检查,实时掌握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四是规范“三同时”管理技术工作,制定出台了竣工环保验收监测(验收调查)、环保设计备案和后评价技术规范。

5.政务改革提高效能。一是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加强对区县环评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了全市的环评管理效能。二是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规范公众参与,做好审批公示公告,实现阳光审批。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集体审查、分类审批和专用章制度,缩短审批时限。四是实行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制度,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和发挥效益。

6.专项治理成效显著。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摸清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500万元以上,以及其他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查出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有532个,均全部完成了整改。2010年排查了小水电项目和山.秀电解锰项目125个,其中未批先建项目75个,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了《XX市环境保护系统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十不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

7.环评队伍发展壮大。全市环评单位发展到40家,专职环评技术人员617人,其中环评工程师261人、持上岗证人员356人,年度环评合同金额超亿元;评估中心扩编增职,实力大增,为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工作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群众环境权益需求的不断提升,环评涉及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环评审批和建设项目管理成为利益矛盾交织点,对从事环评技术和管理的机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要.高求。目前,我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机构和人员还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区县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乡镇建设项目管理不能全覆盖,一些环评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思维模式僵化、工作不深入、不熟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影响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工作的深化、开拓和创新。

2.监管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一是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操作中难度大,增加了环评管理难度。二是监管能力不足,基层管理人员不到位,现场检查所需的技能和装备配备不足,对建设项目跟踪管理不落实、环境监理覆盖面窄且质量不高、试生产把关不严、验收时效性差等问题时有发生,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法力度不够。

3.技术支撑还不适应新形势。环评市场缺乏自律,不良竞争、借证、挂靠、转包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环评人员的工作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导致环评文件质量不高,不能为环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损害了环评公信力;环评监测服务的时效性不能适应环评和验收工作的要求。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面临着优化经济发展、推动污染持续减排、促进环境质量改善、防范环境风险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环评和“三同时”工作必须更加深入参与综合决策,更加主动服务宏观调控,更加有效推进污染减排,更加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十二五”期间,环评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对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大局,环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对照总量减排、环境改善、风险防范与协调发展的环保任务,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水平还有待提升;对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需求,依法行政、切实履责的力度还有待加大;对照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复杂的环境问题,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撑还有待加强。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与)和**_*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渝委发[2012]4号),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高效、廉洁的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体系及技术咨询体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我市工业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降低资源环境消耗,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1.服务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环评管理与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关系,科学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增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意识。既要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投资保持适度规模,又要严格准入把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措施,在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统一环评、“三同时”管理的思想认识。

2.确保质量,守住底线。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为底线,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 “四个不批” 、“三个严格” ,通过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大力实施“以新代老”、“等量或倍量替代”,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污量和单位产品排污量,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进一步扩大环评管理豁免范围,突出管理重点。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资源环境禀赋现状,制定与实施分区域分行业环境准入政策。加强对区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分类指导,提高区县审批水平和监管能力。

4.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完善环评领域政务公开方式、内容、程序和要求,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公众参与,构建环评诚信体系。不断完善惩防结合的廉政体系,着力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环评、“三同时”权力运行监控,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使环评、“三同时”管理做到廉洁、高效。

(三)规划目标

1.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积极参加环保部组织开展的环评和“三同时”管理试点示范,参与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订;实施环评和“三同时”管理组织机构标准化建设,统一使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率先制定重点行业环评、“三同时”管理技术规范,完善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和建设项目环评管理豁免名录;切实提高环评和“三同时”管理覆盖率,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和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环评及“三同时”审批实现零差错。

2.合理布局、优化调整。主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准确把握环评、“三同时”优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切实做到“保红线、严标准、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工业集中度提高到80%以上,万元工业投资排污量逐年下降,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明显改善,扎实推动节能减排,努力提升环境质量。完善绿色审批通道和预约审批制度,市级重点项目按时审批、验收率达到100%。

3.达标建设、增强能力。制定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机构、环境监理和验收调查机构建设标准,推行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和认证上岗制度,完成管理机构和技术咨询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建设项目管理带图运行,提高项目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提升参与综合决策的水平和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管理能力。

4.保障有力、提高绩效。环评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能力要提升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建立环评基础数据库,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逐步试行社会单位参与环评监测和验收监测。加强技术评估机构和专家库建设,完善技术评估程序,强化环评单位考核,规范环评市场秩序,建立环评自律组织,充分发挥环评单位、评估机构及专家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显著提高环评文件和技术审查质量,大幅提升环评预测的准确性和治理设施的可靠性。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强化环评和“三同时”约束效力,着力提高“未批先建”、“久拖不验”及“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违法行为成本,力争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有新的突破。

制定XX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细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以实施施工期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抓手,确保“三同时”管理落到实处;***法,完善区域限批制度;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推进规划环评工作;修订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明确工业项目布局、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相关要求;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权限,做到“放权”与“管住”相结合,既要扩大区县审批权限,又要上收污染较重、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审批权;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将污染减排项目、除施工期以外基本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的项目以及其他对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项目纳入环评管理豁免范围;完善环境监理制度、后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行为。

(二)创新工作机制

***公厅和市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自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优化规划方案、合理选址选线、控制发展规模,从布局和结构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巡查机制,提高环评管理覆盖率,防止“未批先建、未批先投产”。市环保局每季度组织到区县进行一次巡查,重点检查各XX区环评管理情况;区县环保局每月进行一次巡查,重点检查工业项目的环评管理情况。

健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管理联动机制;制定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审批程序规定,完善集体审查、责任追究、公众参与等工作机制;建立现场踏勘工作机制、按项目编号进行跟踪监督检查机制、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环境管理联动机制。将环评批文、验收文件或试生产批复作为核发排污许可证(含临时排污许可证)、核定和征收排污费、安排污染治理资金等必备要件之一,将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作为上市融资环保核查、清洁生产审核重要内容。通过环境管理联动,增强环境监管合力,杜绝“未批先建”“久试不验”现象长期存在。

(三)制订技术规范

制定规划环评审查要点、化工园区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表面处理(含电镀)、电解锰等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三同时”管理指导意见,对建设项目逐步实现由末端进行单一控制向清洁生产、提高自动化监控水平等综合协同控制转变,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高项目建设整体质量。

制定“三同时”分类管理名录,完善设计备案名录,优化设计备案程序,提升设计备案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施工期工程监理技术规范,建立环境监理方案和报告审查制度,明确工程监理内容、范围和要求。

专栏三: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钢铁行业,大力清理整顿“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提高环境准入条件,加强二VA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防治。

有色金属行业,推动工艺改造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环境安全和保护人群健康角度,强化项目选址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居民搬迁,实施“以新带老”,严密防范重金属和二VA英污染。

火电行业,控制新建电源点,优化火电发展布局和规模,科学确定新建项目污染减排区域控制指标;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推动汞排放和重点水域温排水环境影响控制。

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提高煤炭开采环保措施与生态保护方案的有效性,促进矿井水、煤矸石和煤层气等的资源化利用和综合管理;严格控制新建稀土开发项目,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推动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方案,推进解决长期开采导致的水土流失、地表沉陷等遗留问题。

化工石化行业,加强项目特征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合理确定防护距离;优化项目布局和选址选线,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在XX区内建设,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采取最严格的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措施;改扩建项目应落实“以新带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区域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通过规划调整、居民搬迁等措施降低现有工程环境风险。

煤化工行业,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控制焦炭、电石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传统煤化工实施“上大压下”、“产能置换”,新型煤化工推进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造纸、印染等行业,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强化项目选址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已无环境容量重点区域停止新建单纯扩大产能项目的环评审批。

交通运输行业,严格执行相应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标准,落实防护范围内敏感目标拆迁要求,提高环保措施效果;建立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制,加强水运等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管理,研究解决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和环境敏感区保护的矛盾;提高公众参与和风险评价管理水平。

水利水电行业,坚持生态保护为前提,统筹干、支流开发,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开发流域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建立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同步落实各项环保设施和措施;提高生态放流要求,保持河流水体和生态连通性,强化鱼类资源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电镀行业,严格准入条件,新建(改、扩建)项目进入电镀集中加工区,严格控制一楼设置电镀生产线;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电镀生产线自动化;强化污染防治措施,污水管网可视化,严密防范重金属污染;加强管理,建设中央控制系统实行在线监控。

涉铅行业,从严控制项目选址,制造项目应进入相应XX区。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以新带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准入规定和防护距离要求,落实防护范围内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搬迁。实施铅排放总量控制,新建项目应取得铅污染物排放指标。



(四)推进规划环评

推进重点区域和行业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抓好化工园区和其他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促进布局优化、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抓好资源环境与城乡发展矛盾突出的重点地区的规划环评,优化调控城乡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抓好资源富集、开发强度较大、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资源能源开发规划环评,统筹资源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安全;抓好流域梯级开发、航道建设等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规划环评,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基本原则,促进流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开展XX区、城市XX区规划环评和化工园区跟踪评价,督促完成重点产业发展、XX区、流域开发、交通建设等“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对未按规定开展环评的规划,不受理和审批规划中具体项目的环评文件。

(五)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着力解决环评审批与日常监管脱节的问题,从环评文件编制、技术评估、行政审批三个环节入手,坚持环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结合现有企业类比预测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可行可靠,注意将环保验收、日常监管、群众投诉等情况反馈于环评管理中,确保审批符合实际,反对“本本主义”和“照本宣科”,提高环评审批与实际管理的吻合度。

加强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管理机制,主动服务宏观调控;优化项目选址选线,推动集聚集约发展,合理确定防护距离。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排污交易,推动污染治理和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制定行业审批原则,提高审批质量。强化公众参与,推行政务公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城乡规划、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以及影响区域流域环境功能达标、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不成熟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针对区域发展的阶段特征,实施环评分类引导。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集聚集约建设,加强能源化工基地中长期环境风险防范。主XX区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两高一资”和煤电、煤化工等传统能源开发以及重化工、原料药等行业准入,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增产减污”,加快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其他地区和XX区要大力推动XX区建设和重点产业科学布局,实施“等量替代”,大力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个/年×15万元/个)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600万元/年(30个/年×20万元/个,含技术审查费2万元/个),主要用于:补助市政府组织编制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篇章(说明)的编制和审查费用。

3.重大项目跟踪服务40万元/年(10个/年×4万元/个),主要用于: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协调工作,加强重大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4.“三同时”技术审查专项工作200万元/年。

5.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绩效体系,开展绩效考核和评估工作,经费预算60万元。

6.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业务培训及考察学习25万元/年,其中培训费20万元/年(4次/年×5万元/次),考察费5万元/年(1次/年×5万元/次)。

7.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完成标准化体系达标建设,补助经费40万元(40个×1万元/个)。

8.健全完善环境监理制度体系,开展环境监理试点,经费预算50万元。

9.“十二五”中期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效能评估,经费预算50万元。

抄送:**_*,各环评机构。

**_*公室 2012年7月11日印发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工厂规章制度范本与员工守则
  2. 目视管理案例
  3.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4. 水利十四五规划工作汇报
  5. ***“一个决定、三个办法”考试题库
  6. 招商局合规管理手册
  7. 个体工商户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否适用“双罚制”
  8. 06中铁五局管理手册
  9. 新《环评法》修订后的解读
  10. 《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178号)
  11. 4、项目劳务现场管理流程图
  12. 【文章导读】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13. 试生产验收需要材料:
  14.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15. 疫情心理应激的管理与自助
  16. 班级管理培训总结
  17. 管理驾驶舱解决方案-商业银行版
  18. 健康管理师概述
  19. XX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二五规划
  20. 【疫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

以上为《XX市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十二五规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