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1000题多选陷阱浓缩整合版

本文由用户“w64971301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1-16 08:37: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考研政治1000题多选陷阱浓缩整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肖1000题多选陷阱浓缩整合版

1.马某某-第1部分

/陷阱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它不可能提供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方案)

/陷阱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绝地真理。(解析:凡是选项说“普世价值”皆错)

/陷阱3:“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陷阱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否认意识由物质决定。(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没有否认意识由物质决定)

/陷阱5: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解析:有些事物比如电磁场是人们感官不能直接感觉的,但人们可以通过科学仪器感知它,通过理性思维把握它)

/陷阱6: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而不是所有“物质”的固有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陷阱7: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解析:鬼神不是客观对象,因此,鬼神观念不可能是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陷阱8:意识来源于人脑。(解析: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但不是思维的源泉)

/陷阱9: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陷阱10: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解析: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

/陷阱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解析: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陷阱12: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观察的结果。(解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陷阱13:实践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解析: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陷阱14: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相互的联系。(解析:没有“相互的”,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陷阱15:人不能创造但可以改造规律。(解析: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造规律)

/陷阱16:自然规律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规律都客观存在着,没有主观性)

/陷阱17: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总是具有支持作用。(解析: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陷阱18:数据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解析:世界普遍联系的客观基础是物质)

/陷阱1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陷阱20:真相和本质是同一的,假象和本质不是同一的。(解析: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陷阱21:同一内容只能通过一种形式来体现。(解析: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

/陷阱22:可以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得到发展;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解决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解析:矛盾双方能融合,但不能调和)

/陷阱23: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无法确定。(解析:真理和谬误存在着原则界限)

/陷阱24: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解析: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陷阱25:考查量是认识质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解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查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陷阱2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陷阱27: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不包含差异和对立。(解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包含着差异和对立)

/陷阱28: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解析:精神文化的生产不是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

/陷阱29:实践客体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解析: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陷阱30:实践主体是指一切人。(解析: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不是指一切人)

/陷阱31: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陷阱32: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真理。(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陷阱33: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解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结合的问题,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提法不正确)

/陷阱34: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解析:不存在这种提法)

/陷阱35: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解析: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陷阱3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达方式。(解析: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陷阱37: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解析:是唯心主义观点)

/陷阱38:价值是主体的欲望、情感和兴趣,与客体无关。(解析: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陷阱39: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尺度。(解析:必然是自由的根据和尺度)

/陷阱40: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解析: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陷阱4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解析: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陷阱42:生产力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解析:生产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陷阱43:经济基础的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解析:经济基础的性质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性质决定)

/陷阱44:语言属于上层建筑。(解析:语言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

/陷阱45:国家是社会存在的核心。(解析: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陷阱46: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

/陷阱47:阶级首先是一个政治实体。(解析: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

1.马某某-第2部分

/陷阱1:自然经济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解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或落后地区,自然经济依然广泛存在)

/陷阱2:商品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解析:商品是历史范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陷阱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实体。(解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而不是使用价值)

/陷阱4:抽象劳动转移可变资本的价值。(解析: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陷阱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解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陷阱6:货币就是资本。(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货币并不就是资本)

/陷阱7: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解析:货币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陷阱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解析:这一矛盾存在于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

/陷阱9: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能够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解析: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再创造出来)

/陷阱10: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陷阱11: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中,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所有权出发去把握和理解。(解析: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

/陷阱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的统一。(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的统一)

/陷阱13:具体劳动转移(或新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解析: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新创造的,而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

/陷阱14: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都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解析: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都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陷阱15:具体劳动时间低于抽象劳动时间。(解析:这种表述本身错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陷阱16:资本积累是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降低趋势的根本原因。(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由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资本家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陷阱17: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解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陷阱1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解析:剩余价值率是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它不会因为周转速度而发生变化)

/陷阱19: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便消失了。(解析:超额利润是同一部门内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后超额利润不会消失)

/陷阱20:平均利润形成后,每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都等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解析:平均利润形成后,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大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小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陷阱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陷阱2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解析: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

/陷阱23:垄断没有改变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解析: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变化了,就是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陷阱24:将部分要害核心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是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之一。(解析:错在“要害核心技术”,正确说法是“非要害技术”)

/陷阱25: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解析: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

/陷阱26: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所有制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解析:法人资本所有制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陷阱27:十月革命使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解析:十月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陷阱28: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关于“共同胜利”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革命。(解析:十月革命是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陷阱29:十月革命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解析: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陷阱30:1918至192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实行粮食税制和实行租让制。(解析: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粮食税制和实行租让制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的政策)

/陷阱31: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解析:这是列宁的观点)

2.史纲-第1部分)

/陷阱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摄取的权益有:割占香港岛、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投资设厂、驻扎军队。(解析:投资设厂和驻扎军队不是。“投资设厂”是1895年日本通过《XX条约》摄取的;“驻扎军队”是各国列强通过1901年的《辛丑条约》获得的)

/陷阱2: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优点。(解析: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共同的优点)

/陷阱3: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解析: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

/陷阱4:《辛丑条约》涉及香港。(解析:涉及香港的条约有《XX条约》、《XX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没有《辛丑条约》)

/陷阱5:《资政新篇》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陷阱6:洋务运动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兴起。(解析: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陷阱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激进性。(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激进)

/陷阱8:百日维新提倡西学,废除科举制度。(解析:百日维新废除八股,并没有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1906年起正式废除的)

/陷阱9:维新派触及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但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仍然打着孔子的旗号)

/陷阱10:维新派没有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不敢触动君主专制制度。(解析: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陷阱11: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行民主共和是后来孙山.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陷阱1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解析: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陷阱13: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保路风潮。(解析:没有保路风潮,保路风潮发生在辛亥革命前)

/陷阱14: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解析:是根本原因,不是主观原因)

/陷阱15: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支柱是: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解析:没有民族资产阶级)

/陷阱16:五四运动前作为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之一的民主的含义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解析:五四运动前作为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之一的民主的含义,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赋予了民主新的含义,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陷阱17:工人阶级自始至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解析:五四运动开始时,学生是主力。从6月5日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陷阱18: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解析: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开辟XX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找到的)

/陷阱19: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领导者。(解析: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不是领导者)

/陷阱20:XX会议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_**

/陷阱21: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解析:李大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史纲-第2部分)

/陷阱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在XX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解析: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不是正式形成的标志,它只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陷阱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陷阱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共产党必须对中间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解析:是要争取中间势力,同顽固派作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陷阱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消灭顽固势力。(解析:是孤立顽固势力,而不是消灭)

/陷阱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解析:还有地方实力派。抗日根据地政权构成“三三制”中的中间分子构成才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陷阱6:1946年1月在**_*议达成的五项协议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解析: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

/陷阱7: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解析:中间路线实际上是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新民主主义道路不一致)

/陷阱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陷阱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陷阱10: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文化上实行新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陷阱11: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的主要矛盾有个变化过程,1952年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逐步成为主要矛盾)

/陷阱1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了美国在东方的霸权。(解析:没有结束美国在*_**

/陷阱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解析:没有“三反”、“五反”运动。

1950、1951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1952年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五反”运动)

/陷阱14: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在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和在新XX区进行土改属于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表现。(解析:在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和在新XX区进行土改,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陷阱15: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改造。(解析:对官僚资本主义是没收的问题,不是改造的问题)

/陷阱16: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解析:没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1982年十二大报告增加的)

/陷阱17:1956年八大指出(或: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析:这不是八大提出的,也不是毛泽东提出的,而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陷阱18:在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中,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与适当兼顾相结合的方针。(解析:是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陷阱19: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十四大的决定)

/陷阱20: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是1992年邓小XX巡谈话提出的。(解析:是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陷阱21: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服务)

/陷阱19:国家是保护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解析: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陷阱20: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或核心),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陷阱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解析: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陷阱22:便捷安全原则是民法的原则。(解析:便捷安全原则是商法的原则)

/陷阱23:《民法总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解析: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陷阱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解析: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陷阱25: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解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陷阱26:一个行为不会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解析: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该文档为免费文档,内容和预览一致,预览是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什么样的。

以上为《考研政治1000题多选陷阱浓缩整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