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手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录 一、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特征 ............... 1 二、理解感染防控相关概念 ................................ 2 三、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加强防护 ............... 3 (一)标准预防.................................................3 1.标准预防的原则 .........................................3 2.标准预防的防护管理 ................................. 4 3.手卫生管理 .................................................. 5 (二)科学选用个人防护用品实施加强 防护 ......................................................... 7 1.疫情防控期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推荐 .... 7 2.疫情防控期间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分级选 择使用(表格附后) .................................... 9 3.防护用品使用要求重点提示.....................9 四、强化院区综合管理 ...................................... 11 (一)持续加强预检分诊 .............................. 11 (二)不断强化综合管理 .............................. 13 (三)患者及家属管理和宣教 ...................... 15 (四)工作人员管理 ......................................16 (五)隔离留观病区(房)和隔离病房 管理 ....................................................... 18 一、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 征与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显区别。该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 分钟、乙醚、 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 剂均可有效灭活。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 伏某某 1-14 天,多为 3-7 天;传染源主要是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 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 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 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 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 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冠 —1— 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可能随时更新,广大医务 人员应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和研究进展,更新防 控观念,不断提高防控意识。 二、理解感染防控相关概念 (一)标准预防: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 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发生的暴露风险选用防 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安全 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被动和主动免疫及环境 清洁等。 (二)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 动过程中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三)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 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包括口罩、 帽子、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 面屏、防水围裙、鞋套、靴套和其他个人防护 用品等。 (四)隔离技术: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 —2— 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的方法。包括空间隔离、 屏障隔离、PPE 的使用、污染控制技术如清洁、 消毒、灭菌、手卫生、环境管理等。 (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 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引起伤害健康或危及生 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三、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加强防护 (一)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院内传播 的重要原则之一,其目的在于降低已知或未知 病原体感染传播的风险。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 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医疗机构均应普遍遵循标准预防 原则。 (2)标准预防措施应覆盖诊疗活动的全某某 程。 —3— (3)既要保护医务人员,也要保护患者。 (4)根据疾病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 (5)既要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也要防止 非呼吸道疾病传播。 2.标准预防的防护管理 (1)在医务人员频繁操作的医疗活动场所 和出入口均应设置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 龙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和干手纸巾等手卫生 设施; (2)在感染高风险病区、隔离病区或传染 病区应设有专门的防护更衣区域; (3)防护更衣区域除了配备上述防护用品 外,还应设置穿衣镜、靠椅(靠凳)、污衣袋、 医疗废物桶以及沐浴设施等; (4)防护更衣区的出入口张贴防护服的穿、 脱流程某某; (5)制定更衣区域的清洁消毒制度与流程, 明确岗位职责; —4— (6)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合理分配 和使用。 3.手卫生管理 (1)所有医疗机构完善流动水洗手设施, 包括手卫生方法挂图、流动水、水龙头、洗手 液、干手用品和纸篓,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 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合理布点安放快速手消毒 剂,加强管理,规范使用。强调戴手套不能代 替手卫生,手套污染应立即更换。进行高风险 操作或无菌操作时应戴手套,改变操作部位或 目的时应及时更换手套,脱去手套后应立即进 行手卫生。 (2)尽管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不同专业、 不同岗位的诊疗工作不尽相同,但手卫生的时 机还应强调如下环节: 下列情况之时:抵达工作场所; 下列情况之前:直接接触患者、戴手套进 行临床操作、药品准备、接触、摆放食物或协 助患者进食、离开工作场所; —5— 下列情况之间:不同患者、对同一患者进 行不同部位的操作; 下列情况之后:取下手套或取下个人防护 用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被 其污染的物品;接触已知或可疑被血液、体液 或渗出液污染的物品;无论是否戴手套,只要 有个人躯体需求时,如使用厕所、擦拭或擤鼻 涕等。 手消毒时,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 类复配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 75%乙醇进行 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 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 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 0.05%含氯消 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 方法消毒。 医疗机构应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纳入医疗安 全管理,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知识、 技术纳入医务人员日常培训工作中。 —6— (二)科学选用个人防护用品实施加强防 护 医务人员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根据具体诊疗行为来科学选用防护用品,确保 防护用品 “精准调配”和“精准使用”。各岗 位工作人员应科学、规范、有效、正确选择和 使用防护用品,确保医疗安全,并杜绝过度使 用。 1.疫情防控期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推荐 (1)所有工作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期间落实 标准防护,均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预检分诊处:医务人员穿戴普通隔离 衣、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 防护面屏,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3)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从事一般诊疗活 动时,穿戴病区专用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 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或防 护面屏,一次性手套,工作鞋或胶鞋、必要时 穿一次性防水鞋/靴套;当近距离接触患者有可 —7— 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喷 溅时,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当实施产生气溶 胶操作时(如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 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戴双层手套,建议 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可加穿防渗隔离 衣或防水围裙。 (4)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 医务人员穿戴病区专用工作服、医用一次性防 护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 (防雾)或防护面屏,一次性手套,工作鞋或 胶鞋、一次性防水鞋/靴套;当实施产生气溶胶 操作时(如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建议使 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可加穿防渗隔离衣 或防水围裙。 (5)相关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务人员穿戴 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双层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或 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鞋、一次性防水鞋/靴套。 —8— 建议高危操作时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必要时加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6)对污染区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时,穿戴 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 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 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 鞋或胶鞋、一次性防水鞋/靴套、防渗隔离衣或 防水围裙。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 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 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尸体处理人员参 照此条执行。 (7)其他人员如物业保洁人员、保安人员 等需进入相应区域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根据 具体情况使用防护用品。 2.疫情防控期间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分级选 择使用(表格附后) 3.防护用品使用要求重点提示 (1)对可能存在的暴露风险充分研判,根 据具体诊疗行为选择使用。 —9— (2)一次性防护用品,不能自行消毒灭菌 后复用。 (3)遵循程序,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 建议进入污染区开展工作前,在清洁区穿戴好 全部防护用品。 (4)禁止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污染区, 以避免各个区域的交叉污染。 (5)为穿、脱防护用品提供宽敞房间或区 域,应配备非手触式手卫生设施、穿衣镜、流 程某某、防护物品柜、应急处置职业暴露用品等。 (6)诊疗操作中和穿脱防护用品各环节均 应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 (7)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 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8)医务人员之间做好督促和提醒,及时 纠正不规范使用。鼓励各医疗机构在每个潜在 污染区、污染区出入口配备专职防护监督员, 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情况给予监督、指导 和帮助。 — 10 — 四、强化院区综合管理 (一)持续加强预检分诊 1.预检分诊处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 风良好,流程合理,配体温计,具有消毒措施 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门急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应由医务人 员来承担,培训后上岗,并加强对预检分诊医 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问诊技巧等培训,应当指 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 业的医师,充实预检分诊力量,承担预检分诊 任务,提高预检分诊能力。 3.医疗机构按照《XX市医疗机构门急诊发 热患者传染病预检分诊登记(推荐版)》开展传 染病预检分诊问询并做好登记工作。对虽无发 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罹患传染性病 可能性大的,也要进一步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 并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 4.各科室在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询问病人 新冠肺炎感染的有关流行病学史等,结合病人 — 11 — 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一步预 检。普通患者抵达门、急诊及医技辅助科室候 诊区后,分诊护士要进行体温复测,并再次进 行鉴诊问诊,医生在接诊后仍需再次进行问诊 和鉴诊。 5.为预检出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患者及其陪同家属发放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 6.预检出发热患者/具有新型冠肺炎感染流 行病学史患者/具有相关症状患者等,应分诊至 发热门诊就诊。必要时应由医务人员陪送至发 热门诊,同时对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 状明显、罹患传染性病可能性大的,也要进一 步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并转移到发热门诊就 诊。 7.陪送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沿医院专用通 道或指定路线护送患者至发热门诊。指定路线 的划定,应当符合室外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 少的原则,必要时沿途提前疏散人群。发热门 — 12 — 诊标识指引清楚,夜间应有灯箱。 8.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处的环境消毒。 9.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和流程某某上墙或附页, 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人员)及电话,使 具体工作人员随时能看到。 (二)不断强化综合管理 1.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落实“早发现、 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医院院区入口应控制分流,对自述发热并 有外出史、接触史、聚集史的患者及车辆进行 指引,直达发热门诊区域,尽最大可能减少对 医院普通门急诊及住院部等区域的影响。 3.医院各建筑应尽量减少出入口数量,每个 出入口有管理人员值守,管控人员进出。 4.医院各建筑入口处必须设立测温登记处 及预检分诊处,对进入建筑的人员先进行测温, 并登记所有人员的姓名、住址、电话,如发现 患者有发热(≥37.3℃)应进行复测,仍发热的 应立即将其及随行人员引入预检分诊流程。 — 13 — 5.加强住院患者管理,住院患者到达住院科 室办理手续时必须签署承诺书,不得隐瞒病史、 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接触史等与“新冠肺炎” 相关信息。 6.加强信息登记、测量体温、预检分诊医务 人员力量,尤其加强安保力量,尽快将来院人 员引导、疏散至相应区域,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现象。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强协调,使医 院内人与人之间保持 1 米以上安全距离。各候 诊区的分诊护士应严格对候诊区及诊区进行 管理,各诊室实行一人一诊一室。 7.各住院病房(区)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 用于疑似患者的隔离救治,并启动医院相应预 案妥善开展隔离医疗救治。 8.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和医疗器械消毒 灭菌工作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科学 有序开展。做好候诊区、诊区、病区、电梯间 等公共区域的消毒管理。科学选择和配比使用 消毒剂,避免出现消毒剂过度使用或消毒无效 — 14 — 的现象。 9.加强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门诊、急 诊、手术室、血透室、消毒供应中心、儿科、 产科等重点科室的管理,加强患者的监测、管 理,做好医务人员防护,保证工作流程和各项 感控措施到位,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三)患者及家属管理和宣教 1.加强配戴口罩的管理和宣教。所有患者、 家属须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医院院区,做好正确 使用口罩的宣传教育,强调口罩必须完全遮盖 住口、鼻,佩戴过程中切勿触摸污染面(外面)。 住院患者若病情允许,必须戴口罩,外出检查 时必须戴口罩。 2.加强手卫生管理和宣教。为患者及家属提 供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使用,增加提示语指 导患者及家属勤洗手,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 手卫生方法。 3.尽量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必须 转运时做好防护。 — 15 — 4.疫情防控期间所有病区禁止探视。 5.严格落实探视制度。普通病区固定陪护人 员,限制陪护人员活动范围;隔离病区不设陪 护。陪护人员每日自测体温检测。体温有异常 或出现其他可疑症状随时联系病区医护。新有 陪护人员须严格调查流行病学史。 (四)工作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最新的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行 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最新的诊疗规范对 患者进行筛查,对疑似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并及时报告。 2.在开展全覆盖培训的基础上,每科或部门 要设一位培训专员,随时对本科室人员进行补 充培训,确保防护技术、各种应急预案和职业 暴露处置措施人人知晓,人人掌握,人人落实。 3.加强感控专职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应加大 感染控制部门的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力度,建 议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 16 — 规定配备。感控专职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感染控 制和防护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院内质控,随时 检查、指导各科室岗位所有医务人员对感染控 制和防护工作的落实情况。 4.所有工作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身体健康 状况,登记在册,有异常随时上报。确保所有 人员健康上岗。 5.做好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次新 冠肺炎疫情特点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 置工作预案,加强演练,保障预案可实施可操 作。各科室应配备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物品,并 处于备用状态,全员知晓存放地点和应急处置 方法。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能够立即开展 处置工作。 6.疫情期间,各医疗机构要采取转变工作方 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培训,避免人群聚集, 可采取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网络培训等方式 进行工作传达部署。要根据临床工作需要,科 学管理,采取弹性排班和错峰上下班、错时就 — 17 — 餐、错时洗浴、不聚集用餐等措施,减少交叉 感染的风险。 7.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 人员非工作必须,不得在不同病区内交叉走动。 (五)隔离留观病区(房)和隔离病房管 理和消毒 1.患者管理 (1)疑似患者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经病原 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2)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 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3)限制隔离病例活动范围,减少转运。 (4)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进行 辅助检查时,由科室医务人员陪同,并采取相 应措施防止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5)确诊病例尽快转至定点医院。 2.医务人员管理 (1)隔离留观病区的医务人员相对固定。 — 18 — (2)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规范使用。 (3)始终严格实施手卫生。 (4)加强医务人员健康评估和心理疏导。 (5)科学合理排班,科学测算医务人员工 作负荷,避免医务人员劳累。 3.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设置负压 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 范管理。 4.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 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 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 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5.严格落实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按照国家 卫生健康委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 控方案》中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开展。 (1)室内空气 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 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在无人条件下 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 — 19 — 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2)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 抹布等)沾取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 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 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 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 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 分钟以 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 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 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分泌物、呕吐 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 2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 2 h。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 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 — 20 — 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 钟,然后清洗干净。 (3)粪便和污水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 内投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等可能产 生气溶胶的操作; 浅蓝 4.终末消毒人员; 5.院内尸体处理人员; 6.接触确诊病例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等人员; 7.实验室核酸检测人员(含 CDC) 产品 评级 品名举例 应符合标准 应用场景 标识 管理 — 28 — 1. 中 国 GB 1.发热门诊; 1. 中 国 KN95 、 19083-2010(未 2.隔离留观病区(房); KN100; 进行灭菌); 3.确诊或疑似病例转运人员; 2.美国 N95、N99、 2.中国 GB 2626; 4.流行病调查人员; N100 口罩; 3. 美 国 NIOSH 5.急诊科医护人员; Ⅱ级 3.欧盟 FFP2、FFP3 口罩; 认证; 6.新冠肺炎相关尸体转运人员。 浅黄 4.日本 DS2、DS3 口 4.欧盟 EN149; 罩; 5. 日 本 JIS T 5.韩国 KF94、KF99 8151; 口罩。 6.韩国 MFDS 认 证 Ⅰ级 医用外科口罩 YY0469-2011 全院诊疗区域内非本次疫情相关医 务人员及预检分诊(含测温人员)。 浅粉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手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