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本文由用户“ayaya123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17 20:40: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某某、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

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XX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18、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

19、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等。

20、关于噬菌体的知识:

①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②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③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2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2、质粒与生物学性状的对应关系:

F质粒-生殖;R质粒-耐药性;Vi质粒-毒力;细菌素质粒-细菌素;代谢质粒-代谢酶。

23、质粒DNA的五大特点:

①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②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④转移性

⑤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24、细菌基因工程:

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25、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26、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之分。

外毒素可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要求掌握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白喉毒素、霍乱肠毒素。

77页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几乎每年必考。

28、85页5个概念,病理学也要求掌握,故是重点。

29、二重感染的概念:机体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这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即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较严重后果,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细菌学各论

一、葡萄球菌属基本知识点:

1.G+

2.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

3.在血琼脂平板上,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溶血菌株大多有致病性。

4.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表(看一看即可)

5.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其他。

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血浆凝固;结合凝固酶-细菌凝聚。

导致β溶血的是α溶素。

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

可引起TSS的物质有:TSST-1、G-杆菌内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溶素等。

6.所致疾病:重点看看假膜性肠炎,并要和病理学假膜的构成成分联系起来。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又名抗生素性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ed enteritis),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病原可能非单一因素。过去认为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体,以后则认为病原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腔内,当菌群失调时则出现异常增生,其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肠粘膜与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假膜而成为假膜性肠炎。肠的各段均可受累。病变特点有:肠壁充血水肿,常见出血、粘膜表面坏死和假膜形成。假膜脱落后,可形成表浅而不规则的溃疡。肠腔扩张,腔内充满液体,可致水样腹泻、脱水和休克。除上述细菌性肠炎外也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肠道菌群中与霉菌相拮抗的细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肠霉菌病。如肠曲菌病、毛霉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此时肠粘膜表面坏死,有溃疡形成及出血。肠白色念珠菌病时在肠粘膜表面还可形成灰白色假膜。

7.标本采集:化脓性病灶采取脓汁、渗出液;疑为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粪便等。

8.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主要根据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发酵甘露醇等作为参考指标。

?

二、链球菌属基本知识点:

1.G+

2.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这类菌也称溶血性链球菌。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 不溶血,不致病。

3.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4.致病物质: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M蛋白、链激酶、链道酶、F蛋白。

链球菌溶素有两种:O和S。了解临床上风湿三项的检查内容。

致热外毒素也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透明质酸酶:你能理解病理学中蜂窝织炎为什么不易局限了吗?

链激酶:了解临床上用来溶栓的药物。

5.所致疾病:大致可分成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三类。

化脓性疾病: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跟致热外毒素有关)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跟SLO有关)

?

三、肺炎链球菌与甲链的鉴别超级重点:

试验名称

试验结果





肺炎链球菌

甲链



胆汁溶菌试验

细菌溶解,培养液变清

-



菊糖发酵试验

大多数为+,故仅作参考

-



Optochin药敏试验

抑菌圈直径常>20mm

抑菌圈直径常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2020年高考语文(XX卷)试题 与参考答案(2)(1)(1)
  2.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考试试题
  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XXXXX疑点
  4.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及复合工艺的进展
  5. 危重疾病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
  6. 细菌说课稿ppt
  7.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8. 高中生物「选修一」基础知识清单,高三复习提分利器!
  9. 病原学总复习题
  10. 细菌的培养方法
  11.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总结
  12.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大纲
  14.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
  15. 细菌培养特征观察实验报告
  16.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以上为《《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