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03-0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基础模块。信息很普遍,也很重要。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基于对实际生活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了解”的认知层次,以感知和感受信息与信息技术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意图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以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活动使得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对本课内容已有一些直观体验,但他们并不了解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会感到新奇,但要做到不混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等概念,仍有一定难度。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生活体验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手机等设备;有些则接触较少,他们更多接触到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
(2)在实例中感受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等过程。
(3)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了解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4. 行为与创新
在思考信息的价值性、真伪性等活动中,初步形成信息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2. 难点: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手机、平板、温度计等。
八、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发现,感受信息与信息技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未来做一些计划。例如,明天出门,我们需不需要穿雨衣?如果明天下雨,就要穿雨衣。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天气APP(如图1所示)查看明天的天气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明天的天气情况就是信息,而天气预报的生成、我们查询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信息技术。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信息和信息技术。
图1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能让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二)在事物里探究,了解信息无处不在
其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活动1:体会事物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1. 填空,交流获得的信息。(如图2所示)
花开( )天到 ( )季某某,雁南飞
用( )示意靠边停车( )可以表达信息
图2
2. 说一说校园里不同的铃声传达的信息。
强调:花开花落代表着“季节的更替”的信息;大雁南飞传递着冬季即将到来的信息;人们利用动作、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表达与传递信息;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设计意图】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学生对信息的印象将更加全面,在量变中存储质变的能量。
(三)在情境中实践,理解人们离不开信息
信息无处不在,却又需要我们去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
活动2:获取脸盆中水温是否适宜洗脸的信息(部分小组有水温计)
倒入脸盆中的水冒着热气,请判断水的温度是否适宜洗脸。
将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告诉同学。
强调:在判断水温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用手接近水,然后小心地触摸,这是使用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还有些同学使用了温度计测量水温,这是使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 对比古今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变化,说一说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
小结:例如,我们人类在教育、交通、医疗、航天历史上的变化,都说明了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电报、电话、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每一次进步,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设计意图】古今对比,配上图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然后把这些内容填写到“成果篮”中。
【设计意图】梳理让学习变得更有系统,更加完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疑问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教案设计:单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03-0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