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学十三五规划

本文由用户“homefunny_vip”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14 19:39:07 举报文档

以下为《**_*学十三五规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_*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015年7月,学校整体南迁至XX市XX区,目前占地面积194亩,总建筑面积984663。钅孔芡蹲试?.5亿元,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辅以智能办公平台、智能教学交互平板,基本实现了管理网络化、教学现代化、资料信息化。整个十二五期间学校一直保持60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在籍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300多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全过程。作为XX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系统课程,“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被确定为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XX省心理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秉持“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了稳定优质的发展态势,本一本二录取率保持在63%、95%左右;学科竞赛成绩突出,作为省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基地,每年均有百余人次在全国、省级竞赛中获奖,现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学校、XX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学校。学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强调个性发展,艺体教育成绩显著,“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的高度评价。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十次获得**_*团体冠军。

作为XX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XX市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教师专业化成长,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核心,逐渐确立了“师生共生”的发展文化,明确提出“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骨干”的总体要求,形成了“活动锻造、科研提升,考核督促、档案记录”的培养体系。由省市授牌的名师工作室以及学校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沙龙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涵育了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九项,教师每年发表(获奖)省市级论文150篇左右。学校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劳动模范4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德育标兵5人,市园丁奖获得者4人;有教授级高级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6人,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人,市名校长、名教师2人,市226工程第二层次人才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4人,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1人;“十二五”期间有30多人在全国、省级优课评比或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近年来,学校发展在继承历史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以项目管理为统筹,横向抓管理效益;以文化建设为抓手,纵向挖教育潜力,恪守校训,秉持理念,将“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学校精神,“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崇严,崇精,崇活”的教风和“勤学,勤思,勤问”的学风等文化元素,内化为教育态度,外化为教育行为,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文化育人成为品牌,学校先后荣获XX省文明单位、XX省文明学校、XX省模范学校、XX省和谐校园、XX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内部优势

作为全区龙头学校,教育影响力大,社会声誉好。学校管理理念较先进,项目管理和可***独树一帜。学校硬件设施在学校迁建之后有了跨越式提升;在生源和教师方面有一定的体系保障。总体说,生源基础好,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师资配备能满足需求,优秀教师和高层次教师人才占比相对较高;教育教学成绩省内一流,高考成绩突出,优秀的教学成绩为学校整合资源,争取支持提供了可能;学校历史悠久,办学文化浓厚独特,“共生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影响力,学校在部分领域有较多的话语权和较大的辐射面。

二、外部机遇

1.国家层面

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其中战略主题的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厘定了教育本质要求。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奠定了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框架。两个《意见》首先在XX、浙江试点,基本明确了今后高中教育的育人模式。2016年2月,**_*初步透露的高考改革框架,与浙江、XX大同小异。

2.社会层面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定义和需求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这从根本上影响到学校的育人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教育质态发展提出了内涵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使中学教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XX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XX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均指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需要凸显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和关键支撑作用,并明确提出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要求。尤其在XX区《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地区教育确立了高位目标的背景下,学校发展的客观环境必然改善。

三、面临问题

1.新校区二期建设的滞后与提升办学形象、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

新校***实事工程,搬入新校区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校区整体建设现代化水平较高,硬件设施较为先进,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但是,一期工程与高标准高中建设要求尚存一定距离,功能设施未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体育场馆未能到位,文化设施如校史馆等未能有效同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冶化”的应有功能尚未完全实现。

2.现有教育教学体系与未来高考制度改革之间的衔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XX省新高考方案将要出台,学校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施方式和评价制度等势必要提前做好衔接准备。然而,目前在硬件设施、心理准备、应对研究方面都未曾形成对接的态势。学校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均匀,课程开发后续力不足,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课堂教学改革在年级和学科间推进程度不均衡,课改要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改变未能全面达成。同时,学校要立足课改,研究招生改革,探索“学术性高中”建设的思路和体系。

3.教师队伍现状与师资专业发展要求之间的距离。

学校师资队伍学术视野不够宽阔,对学科前沿知识信息的吸纳还欠主动积极;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教师将优秀局限于教学追求,忽视全面育人宗旨,缺乏事业升华意识,由学科到学术、由教学到教育的主动意识不够;师资构成结构不尽完善,中青年教师支撑力不够,学科师资不平衡,“卓某某”教师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教师队伍中优秀的后备人才梯队没有形成,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4.学生全面发展与拔尖生培养之间的不协调。

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整体培养水平尚需提高。在现有教育行为下,学校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方式方法不够有效得力,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轻实践,重成绩轻全面的现象,学生身心、德智、发展与评价之间的协调性存在偏差。学校尤其在在立足全面教育,突出拔尖生培养方面尚有空间。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省市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要求,秉承学校办学传统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

二、总体目标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聚焦学校文化,提升“共生文化”建设品位,协调师生发展;构建学术性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形成一流的学生发展质态,努力建成有省内影响力的高品质普通高中。

三、具体指标

1.办学条件。尽快推动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快校史馆建设,重点建设体育馆、游泳馆;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以学校精神文化为统领协调文化设施布局,打造与学校文化价值内涵一致的“美丽校园”,努力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唤起师生的归属感,强化文化认同感;加大教学保障力度,保证各类功能室正常发挥作用,在实验室配备、图书资料、阅览条件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加大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微格教室”“未来教室”的利用率,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2.办学规模。适当调整学校招生规模,保持700—800在校生人数,使在校生人数、班级数、班额及教师数量、师生比等指标更趋合理,更好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在XX市保持第一方阵地位,符合高品质高中定位,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重视高考成绩的社会影响,保持学科竞赛等素质竞赛水平位居大市前列,体现优质教育成果。

4.学生发展。围绕核心素养,以“培养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和热心的世界公民”为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突出的综合素质,使之有责任有能力,有情怀有胸襟,具备积极进取、包容接纳、志趣高雅等品质,表现XX中学学生应有气质;以德育为根本任务,依托心理课程基地、生涯规划,完善德育课程建设;立足全面发展,凸显个性养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均衡发展和优势发展构建“适合教育”。依托“共生文化”研究与实践,构建“和谐人”培养体系,为学生成为符合期待的“未来社会人”做铺垫。

5.教师发展。进一步强调树立师德优先的自我意识、专业发展的自醒意识、名师成长的自觉意识,以“五个有教师”(上好一堂课,负责一项选修课程,参与一项课题,带领一个学生社团,开发或参与一项校本课程)为任务驱动,整体提升师资水平。以提高名师比例为目标,倡导教师品牌文化,重视名师对名校的形象带动作用,力争XX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晋人数大市领先,特级教师达到8人,中学正高级教师达到6人;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和学科名师的合理分布,着力培养2-3名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型、卓某某教师,使每门学科均有具备一定专业荣誉的名师,整体形成学术性高中师资支撑。以学习和反思为基础,以活动和科研为平台,鼓励教师提升学历,使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进一步提高,突出教育科研的推动催生作用,学校承担国家、省级课题至少两项,获得各类学术称号的教师人均发表(获奖)省级以上论文1篇。

6.教学改革。继续推进课程改革,以“共学课堂”为核心力促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形成风格;加大对新高考的研究力度,提前考虑“走班制”“课程选修”在具体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切实加强选修课程和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大学先修课程等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实现突破,使课程成为学术性高中建设的关键;依托教研组、备课组,加强课程基地和学科基地建设,实现所有学科优质、均衡发展,争取3-5门学科形成较大的市级影响力,1-2门学科拥有一定的省内影响力。

7.管理改革。以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为前提,创新学校管理,贯彻“一横两纵”管理思路:“一横”即在宏观上对学校施行文化管理,推行学校核心价值,强化共同理想;“两纵”即以“项目管理”和“可视化管理”为抓手贯穿学校管理全过程。在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实现行政管理到文化管理的递升,借助文化力,弱化行政指令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自主性和事业责任感;建立健全学校制度,完善新的绩效考评体系,将制度内化为文化,逐步实现制度管理向道德领导的转变,建立学校命运共同体;培育新型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形成人文民主、融洽共生的管理氛围,强化制度保障力,淡化行政推动力,提升道德的影响力,激发对共同理想的追求热情。

第三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第一节 主要任务

一、硬件建设——突出物态文化,建设美丽校园。

1.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重视物质文化由外而内生成影响。新校区绿化、美化的空间较大,物质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品位,要以学校精神文化为统领,协调布局文化设施,使精神因素渐染其中,打造与文化价值内涵一致的“美丽校园”,实现环境育人目标,唤起师生的归属感,唤醒人的幸福感。

2.完成XX区二期工程,重点把体育馆、游泳馆建设成高标准高中标志性工程;加快校史馆建设,重视学校文化渊源、精神根源等历史资料的整理挖掘,为“校史课程”的开发提供资源,借助校史教育让师生触摸校训脉搏,强化共同价值观。

3.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构建集教学、教研、学习、管理、评价、对外交流等内容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4.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技术保障,完善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必须的技术条件,提高“微格教室”“未来教室”的利用率,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

5.借助信息平台,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链接有益社会资源,开展学术型资源库建设,形成“教师空间”“学生空间”“教学空间”三大学术空间。

二、学校管理——树立核心价值,施行文化管理。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逐渐形成文化管理模式,强调以共同价值观推动实现共同教育理想,通过价值观念的认同形成全校性的公众精神、群体气质,重视文化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影响。

1.提高文化认可度,涵育文化向心力。基于目前精神文化的符号意义大于引领作用,文化要素磁场效应还不够强大这一现状,学校将寻找精神文化的渗透点和生长点,将理念文化践行为行为文化。

(1)开展以“通高文化通高人,通高精神我继承”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氛围,促成明确而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养成通高人应有的精神气质,提升工作内驱力。

(2)突出“三风”建设力度。在学校文化体系中,“三风”的规范约束性相对明确,学校将从“三风”入手,结合热点难点问题,达成文化对教育行为的修正作用,可以提升文化号召力。

(3)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鼓励师生阅读,要求教师走进图书馆,将校园读书节延伸至教师层面。学校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借助阅读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情趣雅气,提高育人理念。

2.施行文化管理,促成制度内化。学校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并努力将制度转换成个人意志,让“别人要求做”到“自觉自愿做”,使学校获得发展动力;借助强制性的制度引领、制约、塑造师生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让制度生成环境,为文化学校提供保障。

(1)巩固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项目第一,校长第二”。在落实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项目管理制度,打破行政分割,实现行政资源利用最大化,促成“项目第一,校长第二”成为管理文化。

(2)细化“可视化”管理。所谓可视化,就是让所有工作“看得见,拿得出,可评价”,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凡事依据制度,保证工作规范不走轨;二是凡事精益求精,追求最大效益。大到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小到备课组制等均要遵循这一理念,重点是教学常规要提高教学六认真、集体备等过程性管理的“可视化”程度,做到可控、可管;要调整修订《规矩集》,讨论拟定新的绩效考核制度。

(3)以德治校,重视学校道德领导力建设,重视管理团队道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道德共同体,构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全校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治学的意识,激励全体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对领导干部的选拔选用必须以师德为前提,考核评价必须体现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领导干部“德能兼长,能上庸下”竞用体制,重视后备干部培养,保证管理文化的延续性。

(4)推进“共生文化”,探究“和谐人”培养途径。“共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特色,已取得相应成果,“十三五”期间要将研究成果巩固落实为更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以已有成果为基础升格研究“共生文化下和谐人培养”课题,争取将其从概念表述成为行动表述,产生一定影响。

三、课程建设——秉承学校文化,构建共生课程。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在精神文化渗透下,形成更为鲜明的课程建设文化:养成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选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形成;拓展课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课程建设要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是课程的落脚点;要整合学校资源,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生命体验为主轴,实现教育元素的优化组合和高效运转;要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1.完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开发力度。

(1)加大对《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研究力度,学习借鉴XX、浙江新高考模式的经验,积极关注江苏高考改革信息动态。根据新高考要求,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整体负责学校课程建设,具体管理课程的开发、选择、实施、管理和评价,争取再建1-2个省级课程基地。

(2)实现两大课程转化,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通过前者完善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大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的融合度,通过后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解决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平台制约问题。广泛吸纳校内外优质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主动联系高校,开展课程开发合作,侧重研究与大学课程的早期衔接,为学术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学术化、信息化平台。

(3)探索学术性高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性高中课程,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要求,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初步明确有我校特色的学术性高中内涵和建设途径,并取得初步成果,重点在两个条块实现突破:一是创新班培养课程,突出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突出创新教育成果呈现,保持学科竞赛、高考高分段人数等成绩大市领先地位;二是“走班制”分层教学下的选修课程设置,使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4)高度重视艺体类学科课程,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保持“体教结合”省内领先水平。全面细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大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学校条件、社区支持具体呈现,使之既能覆盖三个年级,又能根据年级、选修专业有所区别。

(5)定期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引进国际课程,聘请外籍教师,组建可以开设国际课程和提供国际教育咨询的团队,提供学生多元选择,为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转型,培养有国际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师生。

(6)借助大数据管理,构建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对于新高考的辅助选拔作用,对于学生成长的正向参照作用;严肃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工作,使之体现学生工作的严谨和权威。

2.重视课堂教学,保证课程实施效果。

(1)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共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达成和谐的课堂系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每个教师要形成有自己教学风格的“共学课堂”模式,并至少建立一个课堂典型案例;争取3-5门学科拥有较大的市级影响力,1-2门学科拥有一定的省内影响力;实现整体教学质量大市一流的目标。

(2)配合学术性课程,研究学术性高中教学内容特点,“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覆盖所有学科的学术性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学术型学习资源库,改变学科教学单纯依靠教材的实施方式,将重要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化,让教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反“四风”,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学校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三、提高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区政府支持,提高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确保学校经费在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能逐年有所增加,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单项申请,优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重点使用。进一步规范、改进财务管理,完善学校经费使用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使学校经费使用公开、透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营造良好环境,提供资源保障。

主动融入XX区社会整体发展,扩大与政府部门、社区、高校、公益单位的沟通联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学校发展建立良好的功能“脐带”;利用二期工程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对社会开放,回馈社会资源利用;优化舆论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现代信息媒体进行宣传沟通,争取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依托五校联盟等校际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知名学校的联系沟通,推进资源合作共享;定期开展管理、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高校院所专家、知名校友等到校讲座,定期邀请外校名师到校讲课。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乡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2. 学校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3. 以科研引领发展--让校园彰显智慧
  4.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5.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6. 中发〔〕9号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7. 海定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8. 我的再发展行动计划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10.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11. 在疫情防控一线及时发展入党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12. 学校学习考察心得
  13. 健康领域包含哪些内容
  14. 我的再发展行动计划
  15.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16. 职业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程序
  17.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1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9.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20. XX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以上为《**_*学十三五规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