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家庭文明建设对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家庭文明建设对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个家庭,就像是国家和民族这座大厦的坚强基石,维持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书写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在几千前就阐释了家国一体、不可分割的理念。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必须承认,家庭是一个人最恒久的活动中心,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如果这个中心和摇篮发生病变,其病毒就会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其它健康细胞,慢慢侵蚀国家和民族这个肌体。对于乡村社会也是一样。乡村家庭是乡村治理的对象。唯有每个乡村家庭搞好家庭文明建设,彼此互鉴,良性互动,才会形成向上向善、相亲相爱的文明家庭,进而推动形成崇德向善、互信互助的文明某某,从源头上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维护乡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在这个意义上,家庭文明建设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家庭文明创建可以有效减轻乡村治理压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因此,乡村治理应以乡村家庭文明建设为切入口。具体而言,应广泛开展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公婆”、“最美丈夫”、“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家庭、公益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引导乡村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以学兴家;应构建文明家庭创建平台,在乡村组织健康公益、邻里文化、亲子娱乐、厨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吸引乡村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倡导邻里互助,围绕脱贫攻坚、扶老助残、化解矛盾、便民服务等,在乡村开展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形成向上向善的乡村风尚。应尽量扩大乡村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家长学校优势,吸引更多学生家庭参与;发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优势,搭建乡村群众乐于参于、便于参与的渠道,提升乡村家庭文明创建的吸引力。
良好家教是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力量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基离不开“家”字。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担负着教育和养育之责。无须讳言,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家教的熏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示范,都对子孙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言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作为,是否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否具备了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都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正基于此,良好家教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绝非可有可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需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家庭教育不可或缺。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具有涵育道德品行、润泽心灵之用,具有潜在的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譬如,乡村治理中的德治,就需要借助家教的作用,因势利导,引导乡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所以,应大力弘扬良好家教,以千千万万乡村家庭良好家教带动整个乡村风气,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良好家教为乡村治理筑牢了思想之基,缓减了乡村治理的压力。故而,应把家庭教育作为乡村治理中的有效力量。具体来说,应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主题讲座、巡回演讲、农民夜校等途径,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广大乡村家庭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长观,既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应加强家庭教育平台建设,***、幼儿园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推动家庭教育基地建设,发挥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场地,推动家庭教育平台向外拓展;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应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应以乡村家庭为基础、乡村学校为平台、乡村政府为引导、乡村社会为载体,构筑乡村家庭、乡村学校、乡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和意义,这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重要途径。社区应鼓励家庭参与公益活动,把公益活动当做定期、定量的一份义务,让人们看到还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生活困难重重但仍然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进行公益活动的时候,需要家庭成员互相协助,有时还需要几个家庭彼此协调,调配资源,管理时间,共同合作完成。公益活动中的被救助对象,能够让救助家庭了解到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受到幸福安康,让家庭成员带着感恩的心参与家庭生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共同面对困难,认识到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有助于良好家教家风的培养,达到助人者自助的目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家庭文明建设对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