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5号文”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5号文”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1-08-14 17:00
扫码文末“投小圈” 加入行业交流群
作者:袁某某
来源:中证鹏元评级
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15号文”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析,核心观点如下:
(1)尽管“15号文”中的绝大多数监管规定并非最新提出,但其围绕着防范化解隐性债务的监管目标,将以往监管文件中的核心要求重新整合,以更加全面、细化、严厉的措辞呈现出来,监管力度是空前的。
(2)无论是承担隐债的***,还是不涉及隐债的***,都将面临信贷收紧的挑战。其中,对债权融资的依赖度越高,股权融资的利用率越低,受“15号文”的冲击就越大;对银行信贷及信托、融资租赁等非标(除去对应具体项目、指定用途的部分)的依赖度越高,对信用债的利用率越低,受“15号文”的冲击也就越大。
(3)早在发文之前,***所处的监管环境就在持续收紧,而此次发文无疑又给***开展融资、开展政府性业务设置了更多约束,其对城投行业的负面影响肯定是广泛存在的,进而也会对***信用基本面造成一定的冲击。
(4)未来***还将继续在公益性/非公益性领域承担重任,其存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具有合理性、必要性、重要性,这就决定了***的信用资质相较产业类国企、民企等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城投债仍将是值得关注的良好投资标的。
(5)从负债角度来看,建议将“3年以下刚性债务占比”作为考核指标,该项指标越高,说明其债务结构偏短期,对包括流贷在内的较短期资金的依赖度更高。则更容易受到“15号文”的冲击。
(6)从业务结构来看,“15号文”之后应对传统城投业务占比低、市场化业务占比高的***提高警惕,及时关注其流动性缺口的情况,同时排查其获取流贷的渠道是否被围堵以及是否有替代性的渠道。
(7)***的存量隐债未来一定会不断被压缩,直至为零;没有了隐债的***并不意味着它的城投属性就必然减弱,信用资质就必然下降。
(8)对于投资者中盛行的“无隐债,不刚兑”说法,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升级版的或定向版的“城投信仰”,短期内这种择券策略尚具备一定的“避雷”功效,但中长期来看一定会失效;而且,短期内以此策略投资城投债,也存在较大的误伤好标的的概率。
“15号文”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还在持续,笔者对近期投资者提出的一些共性困惑进行了解读。以下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涉及投资建议,供大家参考。
“15号文”对***信用基本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15号文”对市场情绪形成极大扰动,有观点认为城投信仰将遭受巨大冲击,有部分观点认为此文的新提法不多,大可不必担忧***信用基本面,到底该如何看待监管文件的影响呢?
确实,从行文上来看,“15号文”确实鲜见新的提法,但笔者认为市场还是应该充分认识到此一轮城投监管收紧的力度,不能单凭新提法不多就轻易地去低估政策的影响。原因在于:
“15号文”将隐性债务的严控新增和妥善化解作为核心监管目标,将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点几乎全部覆盖,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隐性债务问题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而非暧昧的,而且未来监管部门会对相关金融机构的跟进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督查。比如,“15号文”针对近年来被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惯用的各类违规模式设定了一个完整的负面清单,将政府违规担保、以国有资产或不合规土地提供抵质押、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明股实债、滥用政府购买服务等“一网打尽”,可清晰窥见监管的真实意图:“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隐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严防死守、切实保障。
再比如,对于银保机构配合地方化解城投的到期存量隐性债务,“15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断被压缩,直至为零;没有了隐性债务的***并不意味着它的城投属性就必然减弱,信用资质就必然下降。具体而言,若其在公益性/准公益性***平台,那么没有了隐性债务,恰恰说明它是化债走在前头、能更快抢占轻装上阵谋发展先机的优质城投,信用资质只会提升而不会下降;当然,若其在上述领域越来越边缘化,没有了隐性债务则需要警惕政府支持意愿下降的可能。?最后,提示一点:对于投资者中盛行的“无隐债,不刚兑”说法,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升级版的或定向版的“城投信仰”,短期内这种择券策略尚具备一定的“避雷”功效,但中长期来看一定会失效;而且,短期内以此策略投资城投债,也存在较大的误伤好标的的概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5号文”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