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实验14.对20个土壤样品分层聚类分析

本文由用户“Todd0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4-18 18:27:27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上机实验14.对20个土壤样品分层聚类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上机实验十四

对20个土壤样品分层聚类分析。



图14-1 20个土壤样品指数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由图14-1可知,2号、6号、19号、7号、18号、1号土壤样品的相似性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8号、9号、4号土壤样品的相似性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3号、5号土壤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12号、20号、14号土壤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10号、11号土壤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15号、17号、13号土壤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且较早聚成了一类。如果聚成3类,则3号、5号12号、20号土壤样品为一类(第1类),5号、12号、20号、14号、10号、11号土壤样品为一类(第2类),其余土壤样品为一类(第3类)。如果聚成4类,则16号土壤样品自成一类(第4类)。



图14-2 20个土壤样品指数聚类分析碎石图

由图14-2可知,随着类的不断凝聚、聚类数目的不断减少,类间距离在逐渐增大。在聚成5类之前,类间距离增大的幅度较小,形成极为“陡峭的山峰”,但到5类以后,类间距里迅速增大,形成极为“平坦的碎石路”。根据类间距离小则形成类的相似性大,类间距里大则形成类的相似性小的原则,可以找到“山脚”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

5.80

7.30

6.6923

.54994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13











3

含沙量

1

67.20

67.20

67.2000

.





淤泥含量

1

22.70

22.70

22.7000

.





粘土含量

1

10.10

10.10

10.1000

.





有机物

1

33.30

33.30

33.3000

.





PH值

1

6.20

6.20

6.2000

.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1











表14-1 20个土壤样品指数聚类分析的各种特征

由表14-1可知,共聚成了3类。第1类有6个土壤样品,其含沙量、淤泥含量、粘土含量、PH值均名列三类之首,有机物指数最低,各项指数都是最上游的;第2类有16个土壤样品,其13个指数均位于第二,各项指数均处于中游水平;第3类有1个土壤样品,其含沙量指数最高,其余各项指数均最低,各项指数均处于下游。在本例中,第3类的样本数量有且仅有一个,不利于进一步区分该类内省市间的差异,可通过增加土壤样品数量的方法解决该问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上机实验14.对20个土壤样品分层聚类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