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整理习题

本文由用户“攻君艾子”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4-17 13:22:2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土壤整理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绪论

一、填空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S.Matson 最早提出了土壤圈的概念。

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又是地理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禹贡》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 早文献。《管子.地员篇》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文献。

二、名词解释

1.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的水分(简称水)、养分(肥)、空气(气)与热量(热)的能力。

3.土壤地理学:以土壤与地理环境的特殊矛盾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科学。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犹如地球的地膜。

一.简述国外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状况

1、俄国

1)B、B 道库恰耶夫(1)他第一次提出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2)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学说①土壤成土因素学说②土壤地带性学说(3)它创立了土壤的发生学派,为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B、P 威谦斯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同时提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3)H、M 西比尔采夫(1)显域土: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土壤类型;

(2)隐域土:与生物,气候条件相关性不强,(在区域性生物气候影响下形成的土壤类型)

(3)泛域土:新冲积(或其它作用)形成的未发育的土壤。

2、西欧1)李某某(农业化学学派)“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

2)F. A 法鲁(农业地质土壤学派)他认为土壤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由此,导出随着土壤的发育、风化和淋溶作用趋于增强,必引起土壤养料越来越少,肥力下降的结论。它混淆了土壤与母质的本质区别,忽视了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美国1)希尔格德,他是土壤科学发展的先驱者之一。

2)马某某,美土壤科学的奠基者

(1)俄国的土壤发生学派出所观点引进美国。 (2)他制定了美国的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

二、土壤圈的功能

它是连接自然地理各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是非生物与生物强烈交互作用的基地,受四圈的制约,对四圈产生影响

/

第一章第一节土壤系统的组成

填空题

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聚合土体是由许多相互毗邻,特性相同的单个土体所组成

土壤发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型式和厚度,统称为土体构型。

土壤颜色的测定方法包括目测法和门赛尔比色卡法。

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比色卡法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新生体分为化学起源的新生体和生物起源的新生体两种类型。

选择

1.下列选项中属于复杂剖面的有( )

巨型剖面 堆叠剖面 弱分异剖面 异源母质剖面

2.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划分层次不包括( )

A B C D R O

3.下列属于侵入体的是?

骨骼 二氧化硅 冰结核 蠕虫穴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2.土层:又叫土壤发生层,是指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在土壤剖面上表现出来的或多或少的水平层次,最基本的土层划分有 A、B、C、R。

3.土壤剖面构型:(层次构型或土体构型)土壤发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型式和厚度。

4单个土体: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单位的一个土壤个体。一个能够代表某一种土壤大部分特性的标本单元。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

一、土层划分的依据。

颜色,结构,质地,结持性,新生体,这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影响下产生土层分异作用的结果。

二、土壤剖面类型有哪些?

1)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可分为:(A)C剖面、AC剖面、A(B)C剖面、ABC剖面。

2)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

简单剖面-A、原始剖面(刚开始发育的剖面,只有A层或 AC层的剖面);

B、弱分异剖面(分异不明显,A、B、C各层无明显界线);

C、正常剖面;

D、侏儒剖面(土层完整,但各层厚度甚薄);

E、巨型剖面(湿热条件,高度风化,超深厚的剖面);

F、侵蚀剖面(又截头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的剖面)。

复杂剖面-A、异源母质剖面(成土物质不是剖面底部的母质或基岩);

B、埋藏剖面(在土壤剖面上或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埋藏剖面);

C、多元发生剖面(不同成土条件形成不同剖面构型,土壤剖面中含有多种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发生层)

D、堆叠剖面(沉积物质的覆盖或人为施肥等措施使土壤表层不断垫高);

E、翻动剖面(表土层的土层经人为翻动);

F、人造剖面(采矿或兴修水利而造成的土壤剖面)

三、土壤形态特征表现有哪些方面?各方面情况如何?

(一)土壤的颜色

1. 研究土壤颜色的意义

它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

2.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

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有: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3.测定方法

1)目测法(其复合关系可用土壤颜色三角图式表示)优点是方便,快速;缺点是主观性,任意性和异读性强。

2)门赛尔土壤比色卡法: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

(二)土壤质地 指土壤颗粒的粗细情况。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三)土壤结构

指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

土壤中固体颗粒或者彼此孤立地存在着,或者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物,称为结构体。

土壤结构类型有片状结构、柱状结构、角块状等;各种结构中又分为很小、小、中、大等结构;

土壤结构体的发育程度可分为无结构、弱发育结构、中度发育结构和强发育结构等级别。

(四)土壤的结持性

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在野外,应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五)土壤的孔隙状况

在野外观察土壤孔隙状况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孔隙的大小;一方面是孔隙的多少。

①土壤孔隙的大小分级标准:孔隙直径:小孔隙:

以上为《土壤整理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