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实施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01“教—学—评一体化”与“教—学—评一致性”
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唐某某老师认为:“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学案作为收集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评价确定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目标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一种教与学的新范某某。这种模式把评价看作是学习和教学的一部分,核心在于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的是教师为确认学生或自身现在到底学到什么程度、目标应该在哪里,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这是一种为了学习的评价,而不是对学习的评价华东师大崔某某对“教—学—评一体化”解释得更为通俗易懂。他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学科素养习得的路径:从哪里来(课程标准、学术依据)——到哪里去(单元目标、教学目标)——带什么去(学科知识、学科技能)——以哪里为起点(学生学情、教学策略)——明确如何确认学生到达目的地(评价目标、评价任务)。
“教—学—评一体化”本质上属于“逆向设计”,强调“以终为始”,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当习得什么素养”(学);其次是“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并通过“全过程的、有预设的、可测量的反馈”(评)检验学生“学的程度”与教师“教的效果”,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让教师“教得安心”,学生“学得开心”,当然还要“考得放心”。可见,“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与评价设计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从时间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即“教”、“学”、“评”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从内容角度,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过程中的“评”三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发挥着活动组织者和“导学”的作用,形成“师促生学”、“多元评价”的互动模式。
那么,什么是“教—学—评的一致性”呢?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崔某某教授提出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理念,“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从构成要素来说,包含“学—教”“学—评”“教—评”三组关系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至少包含三个核心要点:一是目标是教学评一致的核心。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后续所有的课堂环节都要以它为中心。“教—学—评一致性”体现为三者的目标保持一致;二是持续性评价是“教—学—评一致”的关键。课堂学习进程中,围绕学生达到什么水平,离目标有多远,教师需要发挥“质量监测员”的作用,根据目标设计真实的评价任务,使用各种方法收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从而了解教与学的效度,为下一步的教和学提供调整和改进的依据;三是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保障。目标达成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需要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围绕目标,逐步理解、掌握、内化知识,促进学习迁移。“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方式间的相互融合与补充,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性等。
讨论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题解的结构、将题解进行演绎讨论、对题解进行概括、从题解中发现新的规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反思经验教训。
“新作业”要求聚焦思维进阶,结合布鲁姆的目标分析,各学科作业可以设计分层进阶模板,例如将数学单元习题框架分为三个板块:理解与应用、迁移与综合、探究与创新。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把握住改革的整体方向,由知识传授转向素养育人,在核心概念的统领下,优化课程资源,开展大单元教学,落实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推进育人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附“教—学—评一体化”操作模型
【模型1】
/
【模型2】
/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如何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