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悉蓓柳”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2-04 09:51:33 举报文档

以下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社会蓝皮书 (2008)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祝华新  胡某某  孙某某'K 用 使 载 摘  要: 2007 年是中国网络舆论非常活跃的一年1wan。gxue下互联网公众对民生、 政府管理、 反腐败、 环保、 社会道德滑坡等网络热所有点, 问题踊跃发表意见, 形 权 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 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 社对版 热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 版 的推动作用。 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反馈与文引献出导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深刻的教 学 训。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社、会科最尖锐的一部分, 但网络舆情还不能 等同于全民立场。 要加强网民的自我管理, 警惕 “网络暴民” 现象。 关键词: 互联网  舆情  社会心态 2007 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 以XX征地拆迁 “ 钉子户” 事件 和山西 “黑砖窑” 事件为代表, 网民对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 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 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 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另一方面, 2007 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工作趋于稳健和有 序的一年。 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 网反映出的社情民意, 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本文将扫描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重大话题, 从中透视本年度中国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演 变趋势, 分析政府处理互联网舆情的得失。 'K 祝华新, 人民日报社**_*总编辑、 主任记者; 胡某某、 孙某某, 人民日 报社**_*编辑。 234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一  互联网舆论形成机制 1. 中国网民呈年轻化特征, 高学历群体互联网普及率高 近几年互联网的出现, 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空间。 据中国互联网络 信息中心 ( CNNIC) 第 20 次中国互联网调查: 截至 2007 年 6 月, 中国网民总人 数达到 1. 62 亿, 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 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 参与人群。 中国青少年的网民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 与互联网用发达国家的网民 使 载 年 可见龄青相少比年, 是中网国民网的民主更力加军年。轻中, 国251岁8 ~以2下4 岁网网民民占互51联. 2网有%,普1w,angx及u3e下0率岁高以达下4占3. 70. 4% 6% 。 ,即 所 每 10 个此年龄段的人, 就有 4 个是网民。 年轻人口版无权 遮拦, 更乐于对社会、 文 社 版 化和经济问题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于这一代献出年轻人的娱乐化倾向, 以及互联 文 网管理方面的原因, 青少年和学生的网络社会科区学 中, 政治话题不占突出地位。 社 中国网民中, 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 4 成还要多, 达到 7121 万人; 大专及 以上学历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超过 90% , 在这一群体中, 中国与发达国家互联 网普及率水平已经持平。 较高的学历成分, 使网民对社会政治关切度高, 参与网 络舆论的热情高, 网上发言的质量也较高。 传统报纸的 “ 群工部” 编辑反映, 网上 BBS 帖见解的深度普遍超过报纸的读者来信。 2. 中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十分发达 网民意见的发表与交流平台, 首先是那些 “ 大众” 网络媒介, 如门户网站 新闻跟帖、 网络社区 ( BBS) 、 聊天室 ( Chat Room) 、 即时通讯 ( 腾讯 QQ 和微 软 MSN 等) 、 聚合新闻 ( RSS) 、 维基 ( WIKI) 。 这些虚拟空间的发达程度, 与 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中国拥有 130 万个 BBS 论坛, 规模为全球第一。 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 BBS 论坛。 在 “ 百度” 网站, 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 设立专门的论坛, 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 片, 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 200 多万个。 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新闻后面都开设 了跟帖, 网民可以随手在新闻后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几十万 条。 而西方国家的网民大多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向编辑部表达对新闻的意见。 在即 时通讯方面, 2007 年第三季度活跃账户数达 3. 88 亿, 为世界之最。 很多中国网 235 社会蓝皮书 (2008) 民人均拥有多个即时通讯账户。 特别是腾讯 QQ, 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 1950 万 个, 成了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的便捷工具。 在***, 互 联网即时通讯与无线的手机短信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 在 “ 小众” 网络媒介方面, 首选博客 ( Blog) 。 据 CNNIC 发布的调查, 2006 年, 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 3375 万个, 博客作者超过 1749 万人 ( 一人可能拥 有 1 个以上博客空间)。 虽然博客在中国呈现出浓厚的娱乐化倾向, 网民建博客 的目的 ( 可复选) , 有 83. 5% 为了 “ 记述自己的心情” , 但同时也有 60. 2% 为了 “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博客已经成为网民上网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阅 读博客的活跃读者有 5471 万人。 “ 新浪” 网各频道中, Page Vie用w 数量第一的就 使 载 是 中博国客 全。部虽网然站个的人21网. 9站%内, 容但比对标互准联模网板舆的论博的客影丰响富力得还多是有,要,1w虽a逊ngxue然下于个博人客网。 站数量占到 所 3. 网络舆论压力十分强大 权 版 社 版 在互联网上, 网民针对那些关系到自身利益献出或者是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 文 务, 包括突发事件、 社会热点问题、 政府决会科策学 、 公众人物言行等, 比在现实世界 社 中会更积极地发言。 互联网超越地域、 阶层、 文化程度的限制, 它的互动性和匿 名性, 都非常适合更多的民众自由表达意见和立场。 互联网一个突出的优势, 是 网民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职业、 地域等因素老死不相往来的 人群, 在网上忽然发现彼此可能拥有如此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 可以进行 如此深入的探讨, 可能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网络舆论关注的公共事务素材, 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如报刊、 电视的报 道; 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原创, 尤其是 BBS 上网友自行发布的新闻和传言。 如果 传统媒体的报道由门户网站转载, 并以专题形式予以突出宣扬; 如果网上传言得 到传统媒体的证实, 网上观点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 那么这种网上网下的交互作 用, 会促使舆情汹涌,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 对当事人特别是负有社会管理责任 的公权力形成压力。 4. 互联网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大众媒介 舆论可以通过口耳相传, 也可以通过信息载体传播。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 报 纸、 广播、 电视等媒体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 例如, 党报系统大都设有 “ 群 众工作部”, 负责处理读者来信, 一部分公开见报 ( 党报普遍开辟 “ 读者来信 版”), 一部分作为内参呈报上级党政部门, 一部分由报社转给读者所在单位提 236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请关注解决。 “文革” 结束后, 《 人民日报》 还开设 “ 今日谈” 栏目, 刊登读者 的小言论, 贴近生活, 一事一议。 但仅靠读者来信、 来论反馈舆情, 规模和数量 非常有限, 特别是缺少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 难以形成强大的舆论态 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中国已经锻造出一个新的舆论形成机制。 如果说 20 世 纪 80 年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主要是依托于官方纸媒, 由 《 光明日报》 、 《 人民 日报》 加上新华社大力推动, 那么今天牵动全国的舆情不少是以互联网为发端, 至少也是经过互联网得以快速传播的。 20 世纪 80 ~ 90 年代, 有全国影响的批评 报道往往出自 《 人民日报》 ( 如报告文学 《 人妖之间》 ) 和中央用电视台 ( 如 “ 焦 使 载 点访谈” 披露后, )在; 互几联年网前上, 引大起学轩生然孙大志波刚,在广广大州网因民为和被法不律当专收有家,容1w强angx而ue烈下 致关死注事, 件, 经报纸 最终促使政 所 府废止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制度。 即使是同一家版权新闻单位, 如 《 人民日报》 社 版 及其主管的人民网, 在**_*角色也有献出分工。 报纸驻广西站记者发来的 文 稿件, 首先和主要在人民网发表, 揭露黑心会科学矿主和地方政府瞒报, 激起网民公 社 愤, 强国论坛骂声一片, 中央领导做出严厉批示; 此后, 《 人民日报》 跟进报 道。 这次以互联网为主的舆论监督, 不仅重惩了有关责任人, 而且促进了立法进 程, 半年之后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 很多条款吸取了XX 矿难的教训。 可以不夸张地说, 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社会舆论的新型大众媒介。 衡量互联 网对舆论聚合功效的指标包括: 网站 Page View、 新闻跟帖数; BBS 注册用户、 同时在线用户、 发帖数、 浏览数、 跟帖数、 网上文章转载率、 博客点击量等。 互联网的普及, 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 公共空间的拓展具有开拓性、 创 造性的作用。 当然, 互联网由于其匿名性和快速传播的特征, 也往往成为流言和 传闻的扩散平台, 对于社会稳定、 社会和谐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  2007 年互联网舆情揭示的社会心理 1. 网络议论极为庞杂, 但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点非常集中, 网民的价值 取向也经常呈现出惊人的相似 网民是一个极为庞杂的社群, 网上的议论从最正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到 237 社会蓝皮书 (2008) 最前卫的个人感情和性交往的私密感受, 七嘴八舌, 五彩缤纷。 面对如此纷繁的 网上声音, 我们的做法是三个集中: 一是集中于那些网民普遍关注的 BBS 论坛, 二是在特定 BBS 论坛中集中于那些网民普遍关注的事件 / 话题, 三是在特定事 件 / 话题中集中于那些浏览数和跟帖数较多的帖子。 下面抽取 “ 强国论坛”、 “ 凯 迪社区” 、 “ 天涯社区” 3 家有代表性的 BBS 作为样本, 重点分析从 2007 年 1 月 1 日 ~ 11 月 20 日的网络舆论关注热点。 “ 强国论坛” 是国内最早的中文论坛, 由其所属的 “ 人民网” 创办于 1999 年 5 月 9 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的第二天———原名 “ 抗议北约暴行 BBS 论坛” , 40 天后更改为现名。 作为 《 人民日报》 背景的网站, 经用常邀请嘉宾解读 使 载 时 一事大,批反关映注党时政.和政的府民政间策网精友神。 的保主守旋和律激,进同观时点作在为“民强间国有论,论1w坛angx坛ue,下 ”又争在论国不内休外,吸它引了 被 所 称为中国舆情的晴雨表之一。 权 版 社 版 “凯迪社区” 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论坛, 关献注出 时政、 文化等严肃问题, 思想前 文 卫, 观点尖锐泼辣, 最高日发帖超过 3 万。 “会猫科眼学 看人” 为 “凯迪社区” 主打板块。 社 “天涯社区” 关注的话题非常广泛, 从诗词、 散文、 书画、 对联到体育、 娱 乐八卦、 饮食、 旅游、 数码、 摄影, 从职场、 创业、 管理、 法律到股市、 房产、 汽车, 从情感、 女性、 亲子到绿色文化、 国际观察, 是新生代的时尚虚拟社区。 忠诚用户数百万, 同时在线数 8 万。 “ 天涯杂谈” 和 “ 关天茶舍” 是 “ 天涯社 区” 主要时事板块, 跟帖数量很多。 截至 2007 年 11 月 20 日, 对 2007 年最受网民关注的 20 个事件在这 3 家论坛 的发帖量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 1 所示。 这说明, 互联网舆情有较大的传染性, 3 家 BBS 虽然受众和定位有较大区 隔, 但网友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点、 价值取向呈现惊人的相似和趋同。 在某种 程度上, 上述事件 / 话题反映了 2007 年网民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印象和情绪感受, 折射出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社会评价。 2. 民众维权意识空前增强, 同时需要警惕民粹心理 随着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与商家、 商贩与城管、 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产生了 一系列矛盾, 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延伸到改革过程中出 现的贫富差距扩大、 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深层次背景。 特别是城建中 的暴力拆迁、 不公平补偿等现象让民众深恶痛绝。 238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表 1  2007 年最受网民关注 ( 发帖量最多) 的 20 个事件 单位: 个 事件 / 话题 天涯社区发帖 凯迪社区发帖 强国论坛发帖 合  计 1 华南虎真伪事件 1750 728 598 3076 2 “5·30” 股灾 826 923 641 2390 3 山西黑砖窑 404 634 974 2012 4 XX最牛钉子户 278 698 403 1379 5 超女唐笑怒踢武警战士 1040 113 213 1366 6 XX彭某某 691 317 212 1220 7 猪肉涨价 8 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案 9 汽油价格上涨 10 嫦娥一号卫星奔月工程 11 人民币升值 12 五一长假取消利弊之争 13 XX蓝藻 14 中国选秀末年 15 XX纸包子事件 429 338 294 183 196 6使6用9 载 214 153 210 172 1wangxue下 , 482 475 有 125 236 所 权 327 版 178 1版68社 203 153 文献出181 198 152 学 科 245 122 会 125 社 171 161 1061 1048 906 800 688 549 532 519 457 16 XX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 132 64 53 249 17 手机单向收费 72 82 93 247 18 新世界七大奇迹 84 92 66 242 19 牙防组 45 53 96 194 20 “ 晒工资” 风行网络 57 76 48 181     说明: 1) 以上数字均为 BBS 原某某, 不含跟帖。 2) 天涯论坛数据除 “ ‘5·30’ 股灾” 来自 “ 股 市论坛”, 其余全部来源于 “天涯杂谈” 和 “关天茶舍” 两个板块; 凯迪网络数据全部来自 “ 猫眼看 人” 板块。 3) 此数据为每个话题在三个 BBS 上 2007 年的发帖量, 通过设置多个话题关键字多途径搜 索得出统计结果, 不同的关键字搜索会有较小的出入。 此数据为所有搜索到后去掉重复帖子的数量。 4) 以上数字不包含已被社区管理员删除的帖子。 2007 年 2 月 26 日, 网上出现一张图片, 很快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 一个被 挖成 10 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 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 犹如大海中 的一叶孤舟。 XXXX区居民杨武和吴苹夫妇因拒绝开发商的拆XX置方案誓 死留守。 “ 新华网” 论坛率先发难, 新华网友给此图片取名为 “ 史上最牛钉子 户”, 随后各论坛和门户网站新闻跟帖都有网友的激烈讨论。 3 月 19 日, XX区法院做出 “ 强制拆迁” 的裁决, 女主人吴苹和丈夫 觉得判决不公, 遂决定以行动拒绝执行这项最终裁决, 事情至此发展到高潮, 239 社会蓝皮书 (2008) 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先后有 100 多家主要网站论坛以专题、 图 文、 视频等形式报道, 相关评论文章近千家。 截至 3 月 26 日, 网民点击超过 2000 万某某, 相关新闻跟帖达十几万条, 成为一场网民群情激昂的 “ 舆论嘉年 华” 。 吴苹夫妇的抗争, 成了互联网上抨击社会不公的宣泄口。 网上议论铺天盖地 而来, 基本上向 “钉子户” 一边倒, 而纷纷指责开发商与当地政府。 “ 新浪网” 报道 “ 最牛钉子户” 事件后, 48 小时内有 828 条留言, 其中支持开发商的留言 仅有 4 条。 截至目前, 全部留言达 69208 条。 “ XX之窗” 在 8528 票的网民投票 中, 有 5967 票选择支持房主抵抗开发商的行为, 占总票数的 69.用97% 。 一些网友 使 载 用 “给“人挺安某某”钉、 子“ 坚户守一阵词地本”身等就词显语得,很对霸户道主, 表私示人支财持产。神一圣有,些不1wan网g可xue下友侵则犯留” 言( 表“ 新示华感网慨”: 所 的 “ 发展论坛” ) ; “ 总有一些时代的先驱者, 虽然有版权点像唐吉某某, 但内心佩服 社 版 他!” ( “天涯” 的 “天涯杂谈”)。 出 献 文 不少传统媒体发表专访和评论, 与网会络科学舆论相呼应, 为 “ 钉子户” 撑腰。 社 社会评论家们也纷纷在博客和纸媒上发表看法, 杂文家鄢XX认为户主保卫自身 合法利益与中国人保卫钓鱼岛具有同样的正义性。 网民的意见显然影响着事件的 进展。 在 3 月 22 日最后拆迁期限当天, 有网民赶赴现场, 将照片、 录音和自己 采写的消息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 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 当天房子并没有被拆 除, 到 4 月 2 日, 在多方努力下, 吴苹夫妇接受法院协调, 与开发商XX智润置 业***就拆XX置达成了协议, 选择实物商品房安置, 并获得 90 万元营业 损失补偿。 纵观事件全过程的网络反响, 一方面是通过XX一个戏剧性的事件, 为全国 人大同一时期审议通过的 《 物权法》 知识做了一次生动的普及。 因为制定 《 物 权法》 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护城镇住房拆迁户、 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 《 物权 法》 明确规定: “ 征收单位、 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 偿, 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征收个人住宅的, 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 件。” 过去在拆迁环节, 一些地方政府总是站在开发商一边, 拆迁户是政府与开 发商交易过程中多余的负担, 其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证。 XX “ 钉子户” 事 件成为 《物权法》 通过前后 “一个标志性事件”, 因为它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相关 法律法规的检视与思考, 同时成了人们探讨如何界定 “公共利益”、 个人物权以 240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及如何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诉求这类一般性问题的鲜活案例。 但是, 事件的另外一面同样值得关注。 不由分说支持户主 “ 坚守阵地” 的 网络民意汹涌澎湃, 一发而不可收, 而理性、 客观的声音十分微弱, 使户主夫妇 几乎没有妥协转圜的余地。 其实, 从开发商***在事件中的反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g corrup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cline of有s,ocial ethics, etc. The scale 所 and strength of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elped to 版p权romote the solution of those 社 issues. The government has experiences as well as 出le版ssons of feedback and guiding of 献 public sentiment in internet which is part of so科ci学a文l public opinion in general. So, self- 会 regulation among netizens is necessary and in社ternet rioters should be prevented. Key Words: Internet; Public Sentiment; Social Mentality 253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2.8黄店初中疫情舆情处置应对预案
  2. 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 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防护要求
  4. 实体企业的“增长黑客”——互联网女皇报告的“商业***>
  5. 培训心得体会(组工宣传)
  6. 疫情背景下 “互联网 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调查报告
  7. 中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舆情应对方案
  8. 中国信通院:2019年互联网法律白皮书
  9. (完整PPT)互联网医院整体方案介绍
  10. 2020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报告
  11. 培训机构疫情防控舆情应急预案
  12.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 ”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
  13. 互联网+大赛线上宣讲会观后感
  14. 幼儿园舆情危机预防方案
  15.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复工承诺书
  16. 中学网络线上专题教育教案
  17. 【试卷】XX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理科数学
  18. 1_生活财经频道10.28
  19. 人工智能技术情报2019年第10期
  20. 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 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教研实施方案》的通知

以上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