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7声声慢作业学生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声声慢》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词作赏析
品感情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首句直接抒情,细品七组叠词的意味。
“寻寻觅觅”,你觉得作者在寻觅什么?
“冷冷清清”,但诗人找到了吗?
那么,词人最后寻到了什么?
这几句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赏意象
除了直接抒情,李清照还采用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也就是通过意象来抒写愁情。
淡酒 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急风 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内心的冷。
雁 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黄花 衬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以声衬情,“愁”无止尽。
课后巩固:
一、积累与运用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 初秋 B. 深秋 C. 初春 D. 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 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 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一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很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受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运用象征手法,把词人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5.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A. 《乐某某》 B. 《漱玉词》 C. 《花某某》 D. 《稼轩长短句》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要求:符合语境,语意连贯;尽量引用作者的诗文。
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又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________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某某”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某某”,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1.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7声声慢作业学生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