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育社会学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育社会学》试题
姓名: 汤某某
学号: ***
学院: 教师教育
专业: 全科182
上课时间:(9周—16周) 周四、第7、8节
结合我国社会当前实际,试论我国教育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及其解决对策。
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较为重视教育的国家,却仍存在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首先是区域和省市间的不平衡。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由东向西越来越低的状态,因此总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机会也是如此。就拿高校来说吧,无论是名校的数量,还是办学规模,东部地区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另外一些特别的省市存在天然的发展优势,比如说XX、XX等地,它们因为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有着如同首都、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它们学校的数量质量都名列前茅,因此教育机会也由于其他省市。
在同一省市中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教育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一样,都会在城市优先投入。即使我们说把有限的资源(教学设备等)投入到适合发展的地区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发现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也是如此。难道说是我们的优秀教师没有扎根乡村的崇高品质吗?事实上,优秀的教师在更好的平台上更能发挥自己的本领,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因此农村家庭想要孩子获得到好的教育机会,往往选择进城务工
即***,也存在着学校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就以我知道的一所初中为例吧:***,懂事长在建校前便和当地教育局和当地的初中名师做好沟通,***老师都被这所学校招揽。学校也只录取全县在各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所以这所学校在各个领域的成绩对于其他公立初中都是压倒性的存在。在初中升高中时,当地最好的高中有一个提前批制度,而入选提前批的名额几乎全被那所私立初中的学生包揽。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想获得一个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就变得非常困难。
我们发现,即使国家已经在努力扶贫,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已经越来越好,但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将一直存在,社会也肯定一直是分层的。因此我认为不要过分追求教育机会的公平,佛系地来说,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嘛。即使可以给一个孩子很好的受教育机会,他也可能因为智力等其他先天条件而不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也许,确实有很多“天才”因为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被埋没,但是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并不缺“天才”,我们的社会也并不要求所有人在受到教育后都要达到一个多少高的水准,一个稳定的社会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每个阶层都要有足够的人来支撑。而且越是底层,所需的劳动力越多,地基才够稳。没办法,这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嘛。
真的很抱歉,我并没有就我认为的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感叹见识浅薄呀,这种不平衡、“不公平”我感觉很难找出解决办法。
论述人的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的关系。
毋庸置疑: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个体社会化是社会化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将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内化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个体特征,以适应和改造社会,并发展自身的过程。而一个人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从何而来?毋庸置疑,教育。
在这里,教育指的不是狭义的在学校里上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分割的了。当然了,文化也会影响、制约教育。每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千差万别,与他们的文化思想有着很大关系。就拿我们国家和美国做个对比吧,美国因为宣扬民主的成分比较多,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开放性就会比我们国家强。另外,从反方面讲,教育是一个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动的文化要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将得到延续并且不断创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全面地认识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教育的文化特征。这有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克服对教育这一复杂社会文化活动的认识的简单化,从而客观地比较与鉴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吸取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教育社会学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