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阅读材料写作》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自建党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精神代表。
1921年:“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
1950年:“敢于斗争、不畏艰苦、忠诚祖国”的抗美援朝精神;
2020年:“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登山精神;“追逐梦想、敢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2021年又诞生了“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坚守信念,传承精神,击鼓催征,追逐梦想,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学校团委准备举行“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的主题活动,请你代表学校团委给全校学生写一篇倡议书。
(2)共青团某市委召开“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神”座谈会,请你以高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
青春如火,初心似炬
“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我们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一百年前,一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攻艰克难,从筚路蓝缕的昨天,走到了花团锦簇的今天。
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先烈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在近半个中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上甘某某、长津湖畔,战士们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做到了以战止战、以武某某,用胜利赢得了和平与尊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祖先们豪气干云的诗句,在那一刻化作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凭着勤劳与智慧实现了祖国的富强,靠着奋斗与拼搏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四十年辉煌历程的背后,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深圳精神。
放眼当今之中国,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嫦娥五号揽月归来,高铁走向世界,5G领跑全球,天宫、天眼、神舟、蛟龙一大批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步跨越,而支撑每一步伟大跨越的,正是各个时期伟大的“中国精神”。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大到贸易小到芯片,没有硝烟的战斗依然无处不在。面对日益撕裂的国际环境,我们的态度是——“中国从来无意挑战谁,但谁的挑战也不怕。”朝鲜战场上,中国人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人能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只要“中国精神”还在,谁又能阻止大国的航船行稳致远,一路前行?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如今,“中国精神”的接力棒就要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最近,校团委准备举办“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主题活动,现在邀请大家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青春如火,初心似炬。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勇敢挑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拥抱新时代,携手再出发!
校团委
2021年3月27日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精神在哪儿?
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
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
中国精神永传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
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某某“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更要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创精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来吧,让我们秉承这悠悠中华魂,自豪地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万寿无疆!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某某“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佳作
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
推荐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备受欺辱。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计其数,割地赔款也成了“家常便饭”。危难关头,周总理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他化笔为刀,于此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某某,俄人噬我;马关之约,日人凌某某;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他呐喊:“事急矣!时某某!”“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于某某,“多难固邦国”警醒了民族,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民心;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
“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中国是团结凝聚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民族。古某某刘某某“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有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古某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有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古某某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之于天下矣”;今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心齐,泰山移,《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中命运共同的民族凝聚观值得一读。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时势造英雄,因为只有在黑夜的呼吸中,明亮才格外珍贵,呼喊才格外警醒。中国的强大,是靠困苦中奋进的民族脊梁支撑而起的,砥砺前行才会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才能愈加茁壮。
“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诚如基辛某某《论中国》中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03年非典如此,20年的新冠亦然。从史康曦放弃婚假的个体爱国心,到援鄂医护队的群体报国心;从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逆行的爱国仁心,到清明各族人民的哀悼的尊重之心,无不诠释中华民族对脚下土地,对所处富强之国的赤子拳拳之心。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会使中华大地上的人民气馁,只会让生命的火种愈发耀目。百年前,周总理于《或多难以固邦国》中呼唤觉醒;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将以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携中国精神奔向兴盛未来。
主题一:中国精神
押题指数:??????????
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之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让我们的祖国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写作素材
中国精神①:梦想起航的地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遭到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红船上继续进行,并完成大会全部议程,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05年6月21日,时任**_*央主要领导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正如中央主要领导-所说:"**_*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和*_**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带给人们无穷的前进动力,也激励着他们不断锐意进取。
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建出"两弹一星"的辉煌伟业;塞罕坝三代人用"白头"换绿洲,历时50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无数改革者,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擘画出市场化改革的壮丽画卷。为什么汶川地震千里驰援不眠不休的战士;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的大国脊梁;夙夜为公只为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他们的故事总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他们身上闪耀出的中国精神,动人心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啃硬骨头、涉险滩,将当代中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位。无论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还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无论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还是确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不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时至今日,从雄安、海南到上海临港,再到接连落地的自贸试验区,一幅幅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蓝图,无不见证着新时代的首创精神。
正如中流击水,前方有无限风光,脚下亦有激流暗礁。改革离不开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加压的韧性,锐意创新的闯劲,而中国精神,构筑起了我们脚下坚固的基石和内心澎湃的基因。
中国精神②:星火燎原的革命自信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正是这段坚苦卓绝的斗争,孕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面对敌强我弱和不断出现的艰难曲折,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强大的自信,不仅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军民心中的迷雾,而且指出了中国革命,从小块红色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发展到“取得全国政权的燎原之势”的历史必然,极大地坚定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成为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如今,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正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深化提升,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网络。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在这一点上,重温井冈山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中国精神③:伟大转折在这里孕育
黔北重镇遵义,84年前,共产党人在这里作出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摆脱"低谷",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她所孕育出的遵义会议精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启了漫漫长征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出发仅仅3个多月,队伍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陷入濒临全军覆没的险境。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
红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如今,老区遵义,又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经过保护性开发,*_**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成了红色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亿元。
勇于担当,遵义正努力实现脱贫摘帽。敢于创新,遵义正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某某。除了发展红色旅游外,遵义还以融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一头融入重庆,一头连接上海,不断加强沪遵合作,努力让遵义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块"飞地"。
不畏艰难,无惧挑战的背后,是遵义这片深植了红色基因的土地,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她感召和激励的,不仅仅是遵义人,而是所有在民族复兴路上前行的人们。
中国精神④: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坚守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84年前,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这里。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13个春秋,中共中央以*_**,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把*_**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个成体系的观念和作风的集合,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时期,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屯垦在南泥湾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战时作战,闲时种地,硬是把不毛之地变为"陕北的江南",实现自给自足之外,还源源不断向群众和其他部队提供了物资支援。
"三五九旅来的时候,他们吃的是沙某某,吃的都是树叶子,反正地上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吃盐的话就是地上哪一块地最脏,挖上一筐子土,放在这儿一泠,这就是盐水。"翻出陈旧的老照片,今年74岁的侯秀珍,动情地向女儿讲着刘某某老人,当年自愿留守南泥湾垦荒种地的感人事迹。刘某某是侯秀珍的公公,当年是三五九旅的一名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回城工作,自愿留守,一辈子都没有离开那片充满深情厚谊的土地。刘某某老人一生都在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革命传统,也是朴素的家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11月,中央主要领导在陕西考察时说,伟大的*_**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2015年春节前夕,中央主要领导再次来到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延安,红色寻根之旅蔚然成风。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热切寻觅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初心。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中,留下红色革命遗址445处,其中延安市城区就有168处。红色革命遗址已经成为青年干部培训的优质教育资源。每年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的全国各地党员干部超过30万人次,其中青年干部超过半数。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奋进、清廉、简朴的风气,令人感佩。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闻名中外。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如今,全面从严治党仍在继续从*_**汲取力量。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无论是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轻车简从"、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减少交通管制",还是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都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延安清廉之风的再传承,体现出延安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生命力。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包括狠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除"四风"等一项项改进作风的"硬招",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作风建设,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保证。2015年5月4日,中共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在内的大大小小24场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今年9月12日,中央主要领导-来到香山,重温共产党人的赶考"初心"。-说,"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人民群众是阅卷人,能不能答好卷,关键要看老百姓有没有获得感。今年6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党组)统筹抓好联动整改,各行业系统也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
今天,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但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大调整、科技革命酝酿新突破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西柏坡精神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就更显得弥足珍贵,鞭策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以坚强的战略定力,以"赶考"的姿态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阅读材料写作》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