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某某》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解某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某某。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某某。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某某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某某
教学难点:
解某某的方法。
突破方法:
???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某某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 ):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某某。(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某某。(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某某,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同与方程;这个式子又是一个比例,但含有一个未知项。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因为与以前学过的简易方程不一样,所以需要探寻新的解决方法。虽然含有一个未知项,但还是一个比例?,所以具备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为下一步教学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某某埋下伏笔。
教学例3时,因为有前面的铺垫,所以学生能够找准内项和外项,准确地列出了方程,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在对课本进行梳理之后,我还安排了综合性的巩固练习。练习分出了梯度,以适用不同水平的学生。最后对本课进行了总结,点明了解某某的意义和方法,布置了适量的作业。整节课下来,学生能按设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效果很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某某》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