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
(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3、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词。“和、跟、同、与”这四个词,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兼有两种词性。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或语气。
助词分三类:
⑴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其中“的、地”是偏正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⑵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二)词性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短语结构
(一)知识概述
短语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短语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等类型。
1、?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雄伟壮丽、报纸杂志。
2、?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他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
如: [多么]美好、(教室)里面。
3、?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他后面受他支配的词所组成,受动词支配的词叫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踢?足球、写?文章
4、? 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他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用< > 表示补语。
如:洗得、坐
5、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用====表示主语,用?????? 表示谓语。
如:太阳出来、态度和蔼。
5、?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他的宾语组成,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如: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把他(请来)
被大家(选为班长)
比小张(跑得快)??? 跟你(没关系)? (写)在黑板上?? 对语法(的兴趣)??
6、?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两个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同作一个句子成分。
如:儿童节这一天。
7、? 的字短语:是由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后面加“的”,或由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后面加“的”。“的”字短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
如:今天种树,男的挖树坑,女的运树苗。
句子成分
知识概述
完整的句子,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或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又叫作句子的主干。
1、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谁或什么,多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充当。除了之外,充当主语的还有各种短语。
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这是伟大的奇观。????? 一尺是十寸。
2、谓语是对主语“谁”或“什么”进行陈述|、说明、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此外,充当谓语的还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及一些短语。
例如:杨光当上了三好学生。???? 他的学习非常好。?????? 小明12岁。
3、宾语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多由名词、代词充当。除此之外,充当宾语的还有其他词和各类短语。
例如:孩子们都喜欢张老师。
你想什么?
他家都喜欢他的聪明。
王丹特别爱学习。
4、定语用在名词前面,修饰、限制名词,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此外,充当定语的还有一些短语。有些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要有“的”。
例如:(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
鲁迅先生甘心情愿做(人民大众)的牛。
5、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多由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充当,此外,还有表时间的名词和一些其他短语。有些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地”。
例如:麦苗[痛快] 地喝着雨水。
鲸[每天][都] 要睡觉。
这个小草棚[顿时]变得又拥挤,又热闹。
6、补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补充说明作用,多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此外还有数量词、代词及一些短语,有些补语与中心词之间要用“得”。
例如:这本书写得〈很好〉。 他们要看个〈究竟〉。 你听得 吗?
★句子基本成份和主干
(定语)+主中||[状语]+谓中++(定语)+宾中
(他)的 妈妈|| [只]牵(一头)+小牛
主中=主语中心语? 谓中=谓语中心语? 宾中=宾语中心语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某某,逗号分开心有数。
语法与辨析语病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有些连词在句中放在什么地方最恰当,需要根据内容而定,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关联词语的使用,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边。 例如:
① 武松遇见老虎,不是武松打死老虎,就是被老虎吃掉。? →武松不是打死老虎,就是被老虎吃掉
② 武松遇见老虎,武松不是打死老虎,就是老虎吃了武松。→不是武松打死老虎,就是老虎吃了武松。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搭配不当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据统计,自高考命题以来,考病句每年都会涉及搭配不当的试题,可见弄懂搭配不当,是辨析修改病句的关键。而实际上,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能力来感性认识,其次要仔细琢磨用词是否主谓对应得当。
1、主谓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的选词应当正确。
如果主语和谓语都只有一个词,那么,两个词的选择必须恰当;如果主语、谓语都是短语、那么短语的中心词一定要选用得当。例如:①他的许多作品曾在全国美术家展览会上播出。
(2)主语、谓语如果是并列短语,双方在语义方面必须能全面配合。
并列短语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谓语。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或者有一方是并列短语,或者双方都是并列短语。凡是有并列短语作主语或谓语的,双方就必须能全面搭配,决不能有一个词同另一方搭配不了。否则,就会产生主谓不搭配的问题。例如:“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而紧张。”
(3)主语和谓语不能部分重复,部分重复会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一部分重复,是指主语中提到的事,在谓语中又提到,但不是指主语和谓语中绝对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词。比方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主语谓语中都有“孩子”一词,但主谓并不重复。我们讲的是那些主谓部分重复而造成搭配不当的情况。看下边几个病句:
①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
②历史的发展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愿望而发展的。
③人类的发声,是由空气通过咽喉部的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①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已的业务水平和思想修养。
③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总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5、修饰语和中心语塔配不当。例如:
① 这就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某某。
②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③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④ 想起过去的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只要你认真学习 ,成绩才能上去。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①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②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7、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
①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②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三)成分残缺
1、缺主语。例如:
①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②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2、缺谓语。例如:
例:最近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3、缺宾语。例如:
①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② 当民族危急的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四)重复累赘
1、虚词多余。例如:
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曹禺的剧本《雷雨》而改编的。
②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农民的购买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③教育局已责成了学校处理这个问题。
2、定语堆砌。例如:
①收回香港主权的那一天是我们全民族最为高兴愉快的一天。
②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把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
③来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楼房。
3、状语重复。例如:
① 夜深了,张老师仍然还在伏案读书。
② 听了小刘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某某。
4、其它重复形式。例如:
①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②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③ 在学习中树立革命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您能修改下面句子的语病吗?
①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差,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②北京规模扩大了,外来人口增多了,但是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面。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一般有两种情况:
l、一种情况是将两种表述混杂在一起而造成不伦不类的现象,如:
①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② 水的化学成分是由一个原子的氧和两个原子的氢化合而成。
2、第二种情况是“中途易某某”,即一句话说了一半便撂下去说另一句话。常常是中途变换话题而使前半句话成了游离于句子之外的成分。例如: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下列两句犯了同样的语病,你能修改吗:
①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②附中全体教工,在党委的热情关怀下,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
①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② 教工楼的灯都熄了,唯有张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光。
③ 这个村庄对我是很熟悉的。
④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高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项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歧义句,受时间、场合、停顿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1998年和2003年高考都曾拿出一个小题专门考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表意不明可分为“歧义”和“费解”两类。“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让读者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是作一般的动词。例如:
①楚左尹项某某,项羽季某某,素善留侯张良。—— 善:跟……交好,用作动词。
②山多石,少土。—— 多、少:都用作动词。
3、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春风又绿江某某—— 绿:使[江某某]返绿。(《泊船瓜州》)
②大王必欲急臣? —— 急:使臣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足以荣汝身。? —— 荣:使你荣耀。(《孔雀东南飞》)
4、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如: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师说》)
②且庸人尚羞之。??????????? —— 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数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四:成为四个人。(《唐雎不辱使命》)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二三:解作“使[其德]二三”,即不专一,变化多次。(《诗经·氓》)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