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了解学情
1.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55-30 24-5 84-30 19-4 73-40 43-7
2.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3.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很顺利地解决了一些加法问题。这节课老师还有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出示教科书P11例2主题图)
(1)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算式(不计算)。
(3)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4.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问题和算式。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里的每个数是什么含义?
5.揭示课题。
师:这些都是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基本学情,设置口算算理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计算过程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对比算式,优化算法
1.自主计算。
师:前面两道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自己尝试着算一算。
2.集体展示。
(1)探究65-54的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的?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预设2:先算60-50=10,再算5-4=1,最后算10+1=11。
预设3: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会有以上几种算法。特别是第三种,学生已有竖式计算两位某某、减两位数的基础,更容易选择从个位减起的做法。此时可直接记录学生的不同算法,在交流完后再进行对比,实现算法最优化,让每个学生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展示过程中,适时板书,并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二、三分三步计算比较麻烦,且计算过程有减又有加,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探索。鼓励方法多样化,重在理解。最后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三种方法哪种最好教师可引导,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探究65-48的计算方法。
师: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对比,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有自主独立计算的经验,不难发现第二个算式需要借位。
师:请用自己的方式口算出这一题。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65-40=25,再算25-8=17。
预设2:先算15-8=7,再算50-40=10,最后算7+10=17。
预设3:把48估成50,65-50=15,15+2=17。
在个位上写7,结果为27。如出现这种情况,可追问“15”是哪里来的,让学生发现十位上的错误,感受退位减口算的易错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条理地板书,以便学生对比。
3.对比分析,归纳算法。
师:说一说两位数的口算减法与笔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师:比较65-54=11和65-48=17两个算式,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怎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退位减法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放手,让学生走到前面,而教师紧随其后,及时指明方向。除了总结算法、优化算法外,一切让学生自悟(利用了正迁移)。教授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呈现错误(利用了负迁移),然后再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体会优化算法,同时也不忘对加法的巩固,使学生不会形成思维定式,不会学什么就只会用什么。?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某某”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6第三、五题。
三、滚雪球比赛。(算一算)
五、成成每天坚持写42个大字。他今天已经写了25个,还要写几个大字?
参考答案
三、69 81 26 44 81 42 89 20
五、42-25=17(个)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