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由用户“q585825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7-29 02:02: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1、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位移和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3、速度: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4、加速度(矢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公式:(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5、运动的图线:

位移一时间图像(s—t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一t图)

s—t: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l时刻物体位移为s1

v一t: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在O~t1时间内的位移)

图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横轴上方是正位移,在横轴下方是负位移

6、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位移公式:,速度公式:vt=gt,vt2=2gh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非常重要的公式:平均速度:(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中间位置的速度:>中间时刻速度:

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有一个公式(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可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8、逐差法:Δs=aT2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一个定值

如果有6组数据,则

如果有4组数据,则

9、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 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是一种精确地表示方法,能显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简略方法,只大致表示出力的方向。(课本57页)

10、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K由弹簧的材料决定)

11、摩擦力:滑动摩擦力XX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注意: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

滑动摩擦力:一定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才能用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实际上稍大于滑动摩擦力)

△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如匀速圆周运动) b、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大小千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来某某,一般可通过受力分析得到。

12、力的合成: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 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F、的合力公式:(为F1、F2的夹角)

合力范围:,合力可能大于分力,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

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个分力相等,且=120°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F,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当小于120°,合力大于分力。

13、共点力平衡: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动态平衡分析:就是平衡的一个扩展,通过受力分析得到平衡。然后改变条件,问什么力怎么变。

(1)作图法: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受到三个力平衡情况,通过受力分析,三个力平衡可以得到一个矢量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及变化量。进行分析就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小方向都确定),另外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问随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其他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

(2)计算法:同样是受力分析,假设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本身就有角度)。把几个力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一般就是重力),改变之后,角度变化引起那几个力的变化。

14、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原则:一重,二弹,三摩擦(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3)正交分解,列方程。

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

(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关于整体法、隔离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的时候,用整体法很方便。

△总结:1、运动学一定要画草图,并把已知量标上去。力学受力分析,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分析错了,就基本没戏了。一般可以自己在旁边另外画一个草图分析,没必要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上反而有时候不好表示。把所有的力的箭尾都画在重心,否则自己会混淆,画完之后标上符号比如G、F。

2、不管是运动学还是力学,列方程时,一定要列表达式,不要列一堆的数值方程。同时如果有几个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区分开来。比如:v1、v2、a1、a2、F1、F2等等。不要都用v、a、F。

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就是围绕一个加速度展开的,具体是分析力求得加速度,用到运动;或通过运动得到加速度,分析力。

15、

16、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a(或分加速度); 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a(或分加速度)

力学单位制: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

必修一实验总结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 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 相连。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 V。)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周期是0.02S。 (2)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4)选取纸带时,应选前两个点间距约为2mm 的纸带。(由公式S=1/2gt2算得)

(5)一般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若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方某某,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某某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七、注意事项: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某某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

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

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

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

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将长木某某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某某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砝码和盘子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可近似认为绳子的拉力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推导:实际上m/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三、加速度的测量: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逐差法求加速度。

实验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⑵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某某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⑶在长木某某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⑷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此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某某平行。

⑸将小车放于靠近打点记时器处,在小桶内放上砝码(5g),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得到一打好点的纸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打好的纸带要标明条件m=? m/=?)点拨:要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m);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

⑹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砝码的质量(10g、15g、20g、25g),再做几次实验

⑺在每条纸带上都要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

⑻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一内,作用力的大小认为等于小桶和砝码的重力 [m/g=( m0/ + mX/)g],做出 a与F的图像

⑼保持小桶内砝码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放钩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分别加50g、100g、150g、200g),重复上面的实验。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二内,做出a与1/m图像

△点拨:1、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 实际上“a与m成反比”就是“a与成正比”,如果以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是不是与质量m成反比.当然,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

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F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所示.

图(a)是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太小;

图(b)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大所致.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匀变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即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 如平抛运动;

(2)变加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是变力,加速度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特点: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曲线运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速度方向。

③曲线运动的轨迹向合力所指一方弯曲,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④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 运动,a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如图。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竖直下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着竖直方向向下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公式:Vt =V0-gt S=V0 t-1/2gt2

两种处理方法:(1)分步处理 (2)整体处理 (最好不要使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增加)多少,动能就增加(减少)多少。

③ , ,系统中A部分增加(减少)多少,B部分就减少(增加)多少。

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 ②进行受力分析;

③分析各力做功的情况,明确守恒条件; ④选择零势能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必须用同一零势能计算势能);

⑤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

3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

解题思路:①转化:同一系统中,A增必定存在B减,且增减量相等;

②转移:两个物体A、B,只要A的某种能量增加,B的某种能量一定减少,且增减量相等。

功和能的关系:①合外力做的功(所有外力做的功)动能变化量;

②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变化量;

③弹簧弹力做的功弹性势能变化量; ④外力(除重力、弹簧弹力)做的功机械能变化量:

⑤弹簧弹力、重力做的功不引起机械能的变化;

⑥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内能变化量;系统增加的内能。(s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位移)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1.3.1《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学设计
  2.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3. 物理习题1及答案
  4.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
  5. 物理碎片1选择题
  6. 物理碎片2选择题
  7. 《直线运动》单元检测卷
  8. 1_最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知识点)-c4e23af88c9951e79b***d
  9. 《2. 运动的快慢》教案1
  10.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习题课答案
  11.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习题(答案版)
  12. 《平抛》教学设计
  13. 物理②必修5.1《曲线运动》教案
  14. 高某某 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

以上为《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