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浅析微课制作中的可视化技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浅析微课制作中的可视化技术
微课以教学内容集中、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被广泛适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目前微课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本文根据课程类型分析了理论课、理实一体课程、实践类课程及实习类课程等类别的课程微课制作中可视化技术。
标签:微课;可视化技术;教学改革
一、讲授型理论课程的微课制作
纯理论课程一般为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先修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纯理论课程地位明确,但在教与学两方面存在很多冲突。首先,“教”的方面,纯理论课程因其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专业性、逻辑性及系统性强等特点,授课老师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其次,“学”的方面,由于课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理论、定律的推导、演算或计算方面,因此这类纯理论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最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最多的课程,即学生眼中“死记硬背”的课程。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挖掘教学内容中可以技术化表达的部分,通过制作Flash,以图、文、声相结合的方式显示,使教学内容丰富、形象。如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软件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需要一定的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能力,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老师通常通过PPT演示的方式讲解程序的结构、数据类型及程序举例,学生感觉课程教学抽象晦涩,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生动有趣且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例子,将每个程序的设计、调试及运行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先通过程序案例来导入相关知识点,学生就会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比如在讲到随机函数时,可以制作一个随机抽奖的案例,通过Flash将程序的运行效果演示出来。通过随机函数编写程序,在全班同学中随机抽取几位同学作为幸运同学,如此让学生有自主参与意识,该课程可视化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获取课程内容且记忆深刻。
二、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课程
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通常有先理论、后实操或边理论、边某某等方式。先理论、后实操的教学方式即讲解演练模式,教师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再提出实践任务、分析任务并通过教学广播软件进行示范操作,最后再由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自主练习。边理论、边某某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实操教学场地,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然后由学生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及时操作,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但是该方式往往会导致学习者所学教学内容前后脱节,且因为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一,导致课程教学进程缓慢。与此同时,一位老师与多名学生的一对多的课堂也很难做到对学生所提问题“有问必答”,老师只能针对共性问题来集中解答。要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可引入微课设计,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理论教学内容重难点制作成动画或视频,对实践操作采取现场录制进行示范,通过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实操观看效果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设计技能。这类课程通常使用录屏的方式来进行微课的设计。
三、纯实践类课程
以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实践类课程主要分为专业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层次。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业综合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不仅仅受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实践课程会更多地受制于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正常开展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除此之外,实践环节还会受到实践教学器具不足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实际操作或反复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限的实习周期了解岗位要求及岗位工作过程。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各部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视化技术的运用为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提供了资源。
参考文献:
[1]吴 迪.论世界一流高校对本科跨学科专业课程的践行——普林斯顿大学的“综合科学”课程计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 66-68.
[2]张某某,李 妍.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工作探析[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9(16).
[3]郑某某.新兴本科专业建设中实施跨专业标杆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浅析微课制作中的可视化技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