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案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本班部分学生数学思维一般,所以本节课在夯实基础抓双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知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长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视图的方法.在上一节课刚刚学习了投影,对于本节课三视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认识.
3.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所以还欠缺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对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对于上节课刚刚学习的投影,还存在着一些认知困难.综上,在理解正三棱柱的侧视图时可能存在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会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台某某、球)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2.在具体操作确认的过程中,经历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理解三视图的概念、画法,初步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
3.通过具体问题的处理,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三视图来源于生活,加强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三棱柱的侧视图。
四、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问题1:正投影的含义?
问题2: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视图,那么三视图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3:点、线、面在在正方体中各个投影面上的正投影。
复习正投影和三视图的定义,承前启后,为后面突破难点做铺垫.
探究新知
三视图的形成、画法、规则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制教具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得到长方体(长为5,宽为4,高某某3)的三视图及其画法.
教师规范作图,注意每一处的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投影的相关知识,教师给出投影系(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平面).
问题4:三幅视图分别体现了长方体的那些基本要素?
问题5:三视图的规律?(长对正、XX齐、宽相等)
想一想:①通过上述作图过程,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实线、虚线的区别;局部也要满足长对正、XX齐、宽相等的原则)
②所有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本质是什么?
①重视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演示的综合使用.多媒体演示虽然直观形象,但学生理解的并不持续和深入,所以结合自制教具,这样得到的经验更加持久、深入.
②学生加深对三视图规律的认识;注意实、虚线的区别.
③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数学作风.
知识应用
例题1:画出正三棱柱(底面三角形边长为2,高某某3)的三视图.
让一个侧面正对着学生,学生独立完成三视图,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进行总结.(再让一条侧棱正对着学生)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出示预案,进行总结,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自制教具和多媒体的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问题6:侧视图和棱柱的侧面一样吗?
注意:同一个几何体,由于观察视角选择不同,三视图可能不同.
想一想:小结对本题的心得.
练习1、(2011年江某某)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题2: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练习2:通过下列三视图,还原对应的几何体.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虚线.
思想方法:三视图是统一的,是一个整体,切忌片面下结论.
作业:
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1) (2) (3) (4)
2、根据下列三视图,想象对应的几何体:
(1) (2) (3)
学生培养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本节课所学,应用提高.
板书设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案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