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学习活动设计
摘? 要: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路径,学习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在解析体育学习活动内涵、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论述体育学习活动设计需遵循的原则、策略及各个要素设计要点,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活动;体育与健康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它的提出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课堂教学作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采取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呢?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提到“从做中学”,也即是“从活动中学”,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始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1]。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已成为教学设计领域的新趋势和新转向,这种设计范式的转变意味着从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设计转向学生“学”的活动设计。通过创设和借助各种贴近生活的多元情境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通过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问题而获得相应的能力发展,实现从知识内容到知识素养、从知识形式到能力素养、从知识旨趣到情感素养的转化[2],最终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一、认识体育学习活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养,都需要对当前所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思维 [5]。体育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既不是对静态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是某项运动技术的简单“处方”的掌握,而是探寻思考、解决和评价体育学科问题的复杂、有效方法的思维方式或模式,是形成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的必经之路。 3.适宜的运动负荷 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运动能力中的体能素质及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及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负荷之后才能有效地掌握和发展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指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运动密度保持在75%以上,每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在140~160次/分[6]。因此,氃育教学中,应从“传授具体的知识点教学”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改变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边讲边某某,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确保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达成。 4.强烈的情感体验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不仅仅是“认知”参与,而且需要情感、价值渗透[7],而人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体育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伴随体育活动内容和条件的变化,学习者在活动或比赛中的情感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将学生的情意发展(如情绪、态度、理想、价值)同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等方面培养人良好的情感品质,实现情品双育。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