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1-基层信访的现状及思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基层信访的现状及思考
群众信访工作被形象地比喻为社会和谐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风向标”和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它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我结合自己在开展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基层信访现状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条分缕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基层群众信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信访数量逐年上升,信访内容日益复杂,信访形式凸显多样,信访难度逐年增加。牵涉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表面现象看,基层信访问题主要围绕反映干部作风问题、村级“三务”问题、违纪违法问题、重大项目赔青补偿问题和个人困难帮扶问题等等,处理信访问题的紧迫性增强,信访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群众片面理解政策
长期以来,人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依靠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法治的信仰可以说还比较淡薄,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当一些群众仍旧存在“信访迷信”的心态,认为不管是法律问题还是非法律问题,找到领导上访就有可能解决问题。还有一些群众采用“无理缠访”的方法,错误认为党政.和府怕“闹事”,认为闹得越厉害,问题解决得越快,甚至采用集体上访以及其他过激方式给国家机关施加压力,试图以此迫使政府解决其问题或者改变司法裁决。许多群众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或者是因为个别人由于个人恩怨,煽动、利用群众上访达到个人目的。这种处于敏感状态的精神心理,只要有人煽动,很快就能聚成一股力量,直接会导致一些本来看似简单的信访案件极易演变为信访事件。
矛头指向三务公开
有的村级由于执行“三务”公开制度不严,长时间不向村民公开党务、政务、财务,即使公开也只是象征性地公开收支总额,不公开明细帐,透明度低;有的在农村低保评定、救灾救济款物分配与发放、项目落实等方面因宣传不到位、执行政策不严格、程序不到位、公开透明度不高,尤其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上,因不断扩大了保障面,有的不该领取的对象享受了,当群众提出质疑时,一些村干部不予说明和解释,甚至压制、打击群众,造成干群情绪对立,群众就采取集体访、甚至越级访的办法,希望上级组织来查明真相。
(三)矛盾纠纷排查不深
矛盾纠纷点排查流于形式、走过场,不深入、不细致,许多村(社区)排查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或者说基本上根本没有开展。信访评估开展不细,大多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应该事前评估却没开展。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不好,个别领导对自己所分包的片区的信访问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对信访工作没有部署、没有安排、没有参与,没有真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齐抓共管局面。信息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信访信息报送不及时。
(四)解决问题措施不力
一是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当前考核机制上片面强调“数字型”责任制考核,只管有无进京上访案例,不管信访人上访事由是否合情合法,甚至对无理上访、缠访等在考核时也不能区别对待。在信访问题“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各级各部门采取“围追堵截”、“花钱买平安”的做法,“重堵疏防”和“急功求稳”的办法,只能表面解决了暂时的问题,遗留后患。二是积案旧案久拖不决。有个别地方和部门,遇到信访问题,不是全力解决,而是推诿应付,导致小事拖大;甚至有少数部门轻问题解决,重拦访、劝访和消化数字,化解信访老户的办法仍然不多,个别信访案件久拖不决,“重复访”问题严重。
(五)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社会稳定预测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干部认为群众的信访问题无足轻重,对部分苗头性信访动态,未及时发现。二是社会稳定整合力量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如针对在重大项目、农村征地用地、赔情补偿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各方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协同处理的力度,也未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三是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坚持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渠道,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倾听呼声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在下一步工作中,应结合基层特点,强化措施,狠下功夫,以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群众信访反映合理诉求的有效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降低群众信访量。
(一)着眼源头控制,狠抓隐患消除
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点排查消解制度,狠抓各村排消情况落实。要做到管理区每月排查两次、村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同时,乡镇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要参加所包村的排消会。严格落实排消台帐备案制,实行台帐管理,确保排查出来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及时化解到位。建立和完善信访事项交办落实机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信访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及时交办相关责任单位落实解决。对排查出来的一些有着牵动力、影响力的重大、重要信访隐患和突出信访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采取领导包某某、带案下访等办法及时予以处置和落实。另一方面,全面落实信访评估机制。要把落实信访评估作为工作重点,抓牢、抓实、抓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项目,必须进行信访评估,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不同意、或者绝大多数群众不同意的项目要暂停实施,重新进行考虑,决不能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制造矛盾。凡是因事前未进行信访评估而引发信访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要实行责任倒查,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将信访评估列入年终考核目标。
(二)着眼矛盾化解,狠抓渠道畅通
一是落实好接访制度。健全和规范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相关领导应做到有访必接,一把手要坚持每周定期公开接访,坚决杜绝领导不接访脱岗现象的发生。坚持并落实好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信访局可不定期地暗访督导“领导接待日”接访情况,确保信访工作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富有成效。二是创新接待工作方式。应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每月下访不少于一次。要通过开展干部下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主动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社情民意,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行阳光接访。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电话、传真等信访渠道,为群众提出诉求提供便利。下大力气抓好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重视初信、初访处理关口,加大初信、初访的办理力度,严把初信、初访办理质量,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信访事项的首问处理到位率和群众满意率。
(三)着眼秩序维护,狠抓教育引导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工作,树立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要受到依法追究的正确宣传舆论导向,规范群众诉求行为,形成无理缠访、闹访“大闹大打击、小闹小打击”的良好工作氛围,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XX利和义务,依法进行信访活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秩序。二是抓好训诫打击。要以法律法规政.和策为依据,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要及时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要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教育到位,对触犯法律的要处置打击到位;完善“三位一体”的非正常上访训诫机制,加大对缠访、闹访人员的训诫教育力度,对一些问题处理、救助已经到位的信访人,如果仍然缠访、闹访,要坚决予以依法处置,及时跟踪督办,做好后续调处工作,防止重复上访,形成长久震慑。
(四)强化担当意识,狠抓责任落实
一是要突出抓好领导责任的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信访工作一项重要制度和规定。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必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对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对信访工作必须直接负责,具体抓好信访工作。同时,要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制,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都能得到较好的贯彻与执行。二是要突出抓好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责任追究制是责任制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信访部门要及时通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查处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对极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敏感、不负责的问题,对一些不断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屡接屡返现象,要实行责任倒查制,查清问题环节,查清责任所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1-基层信访的现状及思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