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情况的调查报告 (讨论稿)

本文由用户“chenrenfe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12-15 16:40:2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关于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情况的调查报告 (讨论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于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情况的调查报告

(讨论稿)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拥有丰富宝贵的孝德资源,这是孝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和原因,也是孝感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打造“湖北苏州”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初具规模,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日提升。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跨越、加快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校委工作安排和傅校长的指示,我们课题组利用暑期时间,对我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促进孝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孝感发展质量和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固树立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同步推进、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互动并进、传统孝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大思路大布局,组织编制了《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不断增加文化发展投入、加大文化发展力度,着力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孝感文化资源概况

全市共建有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文化馆(群艺馆)和1个美术馆,其中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4个国家二级图书馆,2个国家三级博物馆,2个国家二级文化馆和2个国家三级文化馆。全市119***镇建有一个综合文化站的目标。316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其中达到省级村文化活动室标准的有1391个。

进入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有6项(董永传说、汉川善书、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戏、三节龙某某、孝感楚某某),进入省级的有29项,进入市级的有40项,进入县级的有200多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人(汉川善书的传承人徐忠德、云梦皮影传承人秦礼刚、孝南剪纸传承人管丽芳),省级传承人17人和市级传承人42人。孝感雕花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非遗”保护专辑于2010年出版发行。2014年“孝感楚某某”新增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楚某某展演”活动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我市文物现状,目前,全市共有馆藏文物32924件,文物点总数位列全省第四,全市可移动文物达到32521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应城门板湾遗址、应城陶家湖遗址、大悟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群、大悟中原军区旧址群、孝感叶某某、孝昌草店坊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5处。

2014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7.01亿元,同比增长15.4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7%,占比较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有1700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89家,规模以下文化产业单位1611家。

(二) 主要成效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初步建成了以市、县“三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体,以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为依托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云梦祥山博物馆、应城文化体育公园、安陆李白纪念馆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使用。投资12亿元建设的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十大功能馆为主体的*_**已于2014年4月动工兴建,计划于2017年开馆迎宾。应城市文体公园于去年6月正式开园,总占地面积266亩,总投资1.5亿元,集图书借阅、文化鉴赏、文艺培训、报告讲座、广场演出、体育比赛、健身休闲、文体商贸于一体,是应城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开放式文化体育综合示范区,也是应城标志性城市景观。祥山博物馆已经建成开放,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仿唐建筑风格,是湖北省县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博物馆。汉川图书馆、大悟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了30个基层文化广场标准化建设工作。

2.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曹军庆中篇小说《滴血一剑》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双年),周某某散文集《沽酒与何人》获冰心散文奖,黄明珠的美术作品《雪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徐某某、张文斌的漫画作品在全国第12届美术作品展入展。应城膏雕、汉川中国楚某某之乡·福星获全省“一县一品”创建品牌奖,安陆水墨漫画在省美术馆成功展出,“龙王恨渔文化节”入选全省首批十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三节龙·跳鼓舞”获全国舞龙展演银奖。创作了楚某某《焦裕禄》。以蒋某某为原型的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和以周某某为原型的电影《一粒米》相继播映。今年刚刚揭晓的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奖,我市摄影作品《母亲今年110岁》荣获“屈原文艺奖”摄影奖,我市青年作家周某某荣获“屈原文艺奖”人才奖。市委宣传部荣获湖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大型楚某某《槐荫谣》、《云梦黄某某》、《孝子情》搬上舞台,并荣获全国、全省大奖。一批文学作品如《双峰山的传说》、《孝感麻糖米酒的传说》、《孝感地方传祺故事》、《无敌孝子剑》、《舍身崖》、《与孝同行》、《大汉孝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安陆的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汉川的楹联艺术节、大悟的红色旅游节、云梦黄某某文化节等主题文化节庆活动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各县市区“基础牢、影响大、传得开”的民间特色文化,形成了孝南区楚某某与雕花剪纸、汉川市楹联与善书、云梦县皮影、安陆市水墨漫画、应城市膏都文化、大悟县织锦与红色文化、孝昌县书法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安陆的水墨漫画创作被文化部确定为重点扶持项目,云梦皮影多次代表湖北省进京演出,并多次出国进行文化交流。

3.孝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孝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弘扬孝文化的有效途径。一是建设孝景。在城市景观建设上,尽量融入孝文化因子,建设了一批以孝文化为主题城市雕塑,命名了天仙路、董某某、孝天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厚度。重点挖掘孝南、云梦、孝昌等地孝文化资源,打造主题统一、个性鲜明、功能多元的载体群。二是研究孝义。以在孝两所高校为依托,成立**_*和**_*两大学术团队,先后举办五届国际研讨会,产生了一批代表国内较高水平的孝文化前沿学术成果。举办孝节。与市政协联合举办了“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连续十一届举办中华孝文化旅游节,被评为湖北省有重要影响的宣传文化活动品牌。评选孝子。迄今已开展了七届十大孝子和五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树立全市传承弘扬孝文化楷模。三是繁荣孝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孝文化主题文艺作品搬上舞台,深受群众喜爱。开展了征集体现孝文化特色的市歌、市徽活动,总结形成了“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城市精神。四是弘扬孝德。在政策层面上,出台发放高龄老人特殊津贴等一系列关爱老人的政策文件。在社会层面上,常年组织开展孝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社区“四进”活动。五是践行孝道。将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制定了《弘扬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开展“孝感楷模”月度评选活动,在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孝德、孝廉、孝诚、孝亲”为主题的“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4.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大力发展孝德文化产业。鼓励企业冠孝字名、打孝德牌,开发孝德文化产品。目前,除中华老字号孝感米酒、孝感麻糖等传统产品外,全市以孝命名的企业205家,孝文化产品涉及17大类,注册与孝文化有关的商标284件。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天紫湖中华敬老园、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全国老龄产业科技园等一批孝文化产业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其中服务老年人生活的“全国爱心护理院”已经建成。三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联姻。聚焦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推动创新发展。高水平规划设计了临空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了孝感市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首届公益短片微电影大赛。四是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制定了《孝感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孝感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规范》。建成了双峰山孝文化生态观光体验园、孟宗孝廉文化园等一批孝文化景点,建设了孝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5.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以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按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分开、两手抓、两加强”的原则,加快组建两大传媒集团。孝感日报传媒集团已于7月30日正式挂牌运营,是全省第7个成立的报业***,共注册集***6个。孝感广电传媒集团于10月23日正式挂牌运营,是全省第4个成立的广电***,注册成立了3个集***。二是围绕转变职能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去年11月,*_**、*_**正式合并,组建孝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今年初成立了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领导小组一次会议。实行局台分设,将原*_**管理的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合并,组建成立孝感市广播电视台,为市委宣传部所属副县级事业单位。深化文化行政执法改革,将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执法职能进行合并,成立孝感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整合孝南区文化执法力量,建立了孝南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三是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市7个文艺院团改革基本完成,原孝感楚某某团成功挂牌“湖北省实验楚某某团”。加快推进孝感日报印刷厂、槐荫周刊、演出中心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制定了孝感日报印刷厂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践行。一是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如 “书香孝感”工程稳步推进,连续三年举办孝感“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荐一本好书”读者荐书有奖征文活动。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七个一”实践试点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全市涌现了谭某某、周某某、吴某某、涂红刚、蒋某某、程某某、聂某某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湖北群星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扎实开展了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单位10家,全国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乡镇13个,省级文明社区12个,省级文明村26个。

(三) 基本经验

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奋斗目标的具体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以下一些有益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党委政府是主导,党政主要领导是主帅。必须有“一把手”的恒心、决心、信心,把关定向,亲力亲为。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一目标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一同推进落实。

第二,群众参与是关键。群众特别是文化专业人才是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党委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要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造就一批专业水平突出,创作业绩显著,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文化人才,带动全市文化事业跨越发展。

第三,以人为本是核心。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把利民惠民的原则要求变为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具体举措,把民生服务目标变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方面,打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深化文化跨越工作,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带来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此而迸发出更大的建设热情。

第四,齐抓共管是保障。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内生动力源泉是机制,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依靠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推动工作,更要适应生活方式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延伸工作触角,不断拓展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亲和力、吸引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这四项经验既是过去多年实践的总结凝炼,也为深化全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

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尽管我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等原因,从总体上讲,我市文化建设发展还是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市文化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事业薄弱。总体上看,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均文体基础设施占有量偏低,全市“三馆”只有应城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建和改扩建步伐跟不上人民对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只有30%为自有产权。体育场馆在高峰期锻炼亦人满为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离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送非所需、需不能送”等问题比较突出,群众需求强烈的送楚某某下乡、广场健身文化活动等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农家书屋由于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且经常出现“铁将军”把门现象,真正发挥作用的不足三分之一。

2.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强。从总量上看,我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偏少,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较低。据统计,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4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47%,与《纲要》提出的5%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从规模上看,文化企事业有一定数量,但体量小,多为个体经营户,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从技术上看,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主体基本上是文化娱乐业、互联网服务业、印刷包装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缺少创意型文化产业,缺少跨行业、多领域的经营企业,尤其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休闲、服务产业还未起步。互联网高科技应用十分有限,科技革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消费上看,文化产品档次不高,不能满足人们文化消费方面“高、新、特、精、专”等个性化需求,文化消费动力不足。

3.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和文化产业园支撑。截至2014年,虽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89家,但是没有叫得响、有实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孝文化标志性工程——“中华孝文化产业园”项目和文化产业建设——“华中印刷产业园”项目目前还停留在思路上、纸本上、口头上,须市委市政府领导推动、文化部门和相关部门联合落实。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产业园支撑,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产品开发、经营、推广低效粗放,高端文化品牌打造乏力,品牌效应不高。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孝感孝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特别是品牌的衍生开发不足,未发挥品牌的聚合效应,文化产业品牌不强。

4.中华孝文化名城特色不鲜明、孝文化载体短缺。文化载体既可以是遗址、遗物,也可以是戏曲、音乐、美术等艺术 形式,故事、传说等文学形式,还可以是新建的人造景观、仿古建筑等。虽然我市的“孝文化名城”口号已经叫响,但是缺少依托和载体,孝文化资源无形的多有形的少,有历史没有历史遗迹 ,有文化没有文化景观,价值很高但观赏性很差。如随州的“炎帝文化”,黄陂的“木兰文化”等都有物质表现,我市仅有的孝文化主题公园——董永公园物质表现单薄,内涵外延狭窄。可以说,现在孝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文化载体的缺乏,孝文化载体单一零散。反映孝感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综艺节目、影视剧、城市形象专题片、歌唱孝感专辑等文艺作品不多,在宣传造势上不够。(云梦黄某某文化园以建成)



(二)制约因素分析

1.组织领导不力。对文化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增长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商业经济而轻文化产业发展的倾向,产业活动大多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不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使得部门在产业发展推动和落实上力度不够,缺乏高规格的组织机构来承担此项需要政府大力引导和强力推动的工作。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雕花剪纸、善书皮影等许多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但对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尚处于零星状态,各类文化经营以个体为主,短期行为较为普遍,组织协调不力和资源整合不足。

2.规划实施滞后。虽然制定出台了《孝感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孝感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但规划的实施涉及到地域、部门等方方面面,进一步研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不够;进一步分析孝感经济发展结构,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挖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不够;进一步突出孝文化的品牌,充实品牌核心价值,加强引领项目、标志性项目的策划不够;进一步斟酌形象宣传口号,调整营销策划、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

3.体制机制不活。一是激励机制不全。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制约,我市在扶持文艺人才创作方面工作不够,缺少激励机制。近几年,文艺人才流失或弃文从商,罢笔息艺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投入机制不足。财政资金的投入始终赶不上孝文化发展的需要,虽然财政对孝文化产业投入资金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加,但财政投入资金总体不足的现象仍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2014年仅争取到中央、省项目资金720万元。能够获得财政资金投入的企业极少,且数量不多。二是投融资机制不畅。由于孝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大多以创意、影视、内容产品等非物质化资产,这些非物质化资产与现行的企业抵押担保融资方式不统一,现有的融资手段和政策因素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加上其销售收入和利润不稳定,使得这些企业在融通资金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经营相对较少,资本结构单一,投融资办法不多,仍留在靠政府靠政策吃饭的老投资体制上。四是考核机制不活。由于体制、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的配置并未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导致了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有效的利用。对于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监管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关注的仅仅是前期的项目资金投入环节,而后期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无疑不利于孝文化产业的发展。

4.人才队伍不强。一是文化管理人才匮乏,从事文化企事业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专业性不强;二是专业人才严重紧缺,如京剧团只有牌子而无表演人员,体育人才几乎没有,创作和编导队伍极度缺乏,文艺创作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的态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彬、王某某、章某某等当代全国文化名人,都被邀请到随州研讨、论述炎帝文化,结合媒体宣传,通过名人效应扩大了随州炎帝文化的知名度,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二是深度挖掘炎帝文化的历史底蕴。把史书上关于炎帝文化的各种记载收集整理,全方位立体化进行解读,打造随州厚重的炎帝故里历史烙印,持续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感。

三是全面建设炎帝故里的各种平台。“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获国家认可,办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海内外主要媒体的数百名记者聚焦随州,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随州汇集;“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纳入了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以清代著名画家吴承砚的油画炎帝像为基础的全球最高(31.67米)的炎帝大像立于神农故里风景区,供全球华人谒祖祭拜;在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会同等地竞争“炎帝故里”称号的环境中,通过建设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炎帝的出生地——神农洞、请权威专家论证、祭拜大典入选国家非遗等措施奠定炎帝故里的主导地位。

现阶段,全国也有一些地方在建设孝文化城市,孝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随州打造炎帝文化的经验,尽快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的牌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确立起来。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关于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情况的调查报告 (讨论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