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之流变

本文由用户“xhcxhcxhc”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12 00:13: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论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之流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对创伤的研究和哲学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战争中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创伤,以及这些创伤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探讨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流变,并将其与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相联系。

在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并未得到充分关注。一战之前,英国战争文学往往着重描述战争的英勇和荣誉,将战争理解为一种光荣的事业。在这些叙事中,个体的主体性和创伤往往被忽略,战争被理解为一种集体的壮举,个体在其中几乎被抹去。

然而,随着一战的结束以及人们对主体性问题的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创伤在英国战争文学中开始得到表征,成为叙事的核心。一战后,众多英国作家开始关注战争对个体的精神和身体造成的伤害,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这些创伤。例如,威尔弗雷德·欧文的《远离前线》和塞蒙·费尔罗的《战争中的男人》等作品,揭示了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和心灵的创伤。

然而,在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解构,英国战争文学开始逐渐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个体的主体性被置于次要地位,战争的创伤被转化为客观的物的存在。通过描写物品的状态和变化,作家试图表达战争对个体的创伤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伊恩·麦克尤恩的《战争中的狗》和帕特·巴克的《战争中的树木》等作品,通过描绘动物和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战争对个体和环境的创伤。

因此,本文将从一战前的缺位到一战后的兴起,再到20世纪后期至今的物叙事趋势,探讨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的流变。同时,本文将与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相联系,以探讨创伤表征的变化与人的主体性问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表征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战争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意义。二、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缺乏创伤表征

A. 描述一战前英国战争文学中的叙事特点

在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这一时期的战争文学叙事主要以英勇、荣誉和胜利为主题,强调英国士兵的英雄行为和国家的伟大。例如,阿尔弗雷德·劳顿的《克赖斯卫兵》和亨利·纳尔逊的《提尔皮茨跳远比赛》等作品,都以战争中的英雄行为为中心,强调了战争的荣誉和英勇。

B. 分析一战前英国战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表征的缺位原因

一战前英国战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表征缺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战争宣传的需要: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往往是为了宣传战争的正义性和英国士兵的英勇行为而存在的。因此,将战争中的创伤和人的主体性问题置于次要位置,以强调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形象。

2. 社会观念的影响:一战前的英国社会普遍认为,男性应该表现出坚强和无畏的形象,而对于弱点和创伤的表现则被视为软弱和不光彩。这种观念使得战争文学中对于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缺乏关注。

3. 文化传统的影响:英国文学长期以来倾向于强调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这一传统影响了一战前英国战争文学中对于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文学作品往往以英雄的形象为主角,而较少关注战争对个人身心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兴起

A. 介绍一战后英国社会对主体性问题的关注

一战后,英国社会对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开始关注。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和死亡使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主体性的思考。众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探讨人的主体性问题,试图理解战争中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受到的伤害以及其对主体性的影响。

B. 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创伤在英国战争文学中的表征

在一战后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中,创伤的表征开始显现。作家们开始关注战争对个体身心造成的伤害,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这些创伤和痛苦。例如,塞夫·威斯特的小说《战地医生》中,主人公史沃索普的经历以及他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战争对个体主体性的冲击。这种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叙事方式成为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表征的重要手段。

C. 讨论创伤叙事成为英国战争文学叙事核心的原因

创伤叙事成为英国战争文学叙事的核心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一战带来的巨大伤害和死亡使人们开始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创伤叙事成为了表达这种思考的重要方式。其次,个人经历的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对个体主体性的冲击,进一步引起共鸣和反思。此外,创伤叙事也有助于唤起社会对战争后遗症的关注,促使社会采取措施来帮助受创伤者恢复和重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一战后的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叙事的核心。这种变化与一战后英国社会对主体性问题的关注和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确立密切相关。创伤叙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战争对个体主体性的冲击的途径,同时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和价值的深度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流变也随之发生,这是人的主体性消解与解构的结果。在当代,物叙事逐渐成为英国战争文学中呈现创伤的趋势,体现出人的主体性消解与解构在文学表达中的影响。这种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四、20世纪后期至今的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流变

A. 探讨人的主体性消解与解构对英国战争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后期至今的英国战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逐渐消解与解构,对创伤的表征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主体性的消解使得个体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受变得模糊不清,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战争中的混乱和破坏使得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身份,个体在战争中被消失和抹杀。这种消解使得创伤无法被明确地呈现和表达,从而给创伤的表征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主体性的解构也使得个体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受变得多元化和多样化。战争对不同个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伤体验。这种多元性使得创伤无法被简单地归类和定义,给创伤的表征带来了挑战。个体的主体性被解构后,创伤的表征变得模糊和含糊不清,无法用传统的方式来呈现和理解。

B. 分析英国战争文学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的趋势

面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和解构,英国战争文学逐渐采用物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创伤。物叙事是一种将非人物化的事物或物体赋予象征意义的叙事方式。通过物叙事,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含义来间接地表达个体的创伤经历和感受。在英国战争文学中,物叙事被广泛运用于描述战场上的景象和物体,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暗示来表达个体的创伤体验。

物叙事的运用使得创伤的表征更加隐晦和含蓄,读者需要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解读来理解个体的创伤经历。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读者的思考和参与,也使得创伤的表征更加深入和丰富。通过物叙事,英国战争文学在呈现创伤的同时,也探索了人的主体性的解构和消解对个体经历和感受的影响。

C. 讨论这种趋势的原因和意义

这种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的趋势在英国战争文学中的兴起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首先,物叙事能够更好地体现个体在战争中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经历。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暗示,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个体的创伤体验,增加了与作品的情感共鸣。

其次,物叙事的运用使得创伤的表征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不同的物体代表着不同的创伤经历和感受,读者可以通过对物体的解读来理解个体的创伤体验。这种多样性使得创伤的表征更加丰富和复杂,突破了传统的创伤表征方式的限制。

最后,物叙事的运用使得创伤的表征变得更加深入和细致。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暗示,作者可以更加精确地呈现个体的创伤经历和感受。这种深入和细致的表征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创伤的现实意义和人性内核。

五、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英国战争文学中创伤的表征流变,并将其与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相联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在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这可以归因于当时社会对主体性问题的缺乏关注以及对战争创伤的认识不足。战争被视为一种英勇的行为,而人的主体性和创伤被忽视。

然而,随着一战的结束以及人们对主体性问题的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创伤在英国战争文学中开始得到表征,并成为叙事的核心。人们开始关注战争对个体的伤害和心理创伤,创伤叙事成为表达战争后遗症的重要方式。这一转变反映了社会对人的主体性和心理状态的更深入理解。

然而,随着20世纪后期至今,人的主体性逐渐消解与解构,英国战争文学开始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挑战,也是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重新思考。物叙事将创伤从主体性的角度转向客观的角度,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和体验战争所带来的创伤。

以上为《论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之流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