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双减”中的父母教育焦虑:表征、原因及其应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父母教育焦虑的新特征
在“双减”政策实施初期,父母的教育焦虑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层面的焦虑转变、实践性层面的焦虑变化以及价值性层面的焦虑并存。
主体性层面的焦虑转变是指父母在面对“双减”政策时,焦虑的主体从普遍转变为特殊。以往,父母普遍担忧孩子的学业压力过大,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业负担得到缓解,父母普遍的焦虑也有所减轻。然而,一些特殊群体的父母却因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不佳而产生焦虑,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担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受到影响。
实践性层面的焦虑变化是指父母的经济焦虑减少,而教养焦虑增加。在过去,父母普遍担心培训班的费用高昂,为了孩子的学业发展不得不花费大量金钱。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负担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减少。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教养焦虑却增加了。他们担心孩子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机会,担心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位置。
价值性层面的焦虑并存则是指应试焦虑与成长焦虑同时存在。应试焦虑是指父母担心孩子在应试考试中无法取得好成绩,影响升学和未来发展。成长焦虑是指父母担心孩子在全面发展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担心孩子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双减”政策下,虽然作业负担减轻,但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并没有减少,这导致了应试焦虑和成长焦虑并存。
总的来说,父母教育焦虑在“双减”政策实施初期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主体性层面的焦虑转变、实践性层面的焦虑变化以及价值性层面的焦虑并存。这些特征既与教育政策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也与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转型和家长教育观念内在张力作用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主导,落实政策配套与实践衔接;加强学校引导,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社会倡导,推动教育观念的整体变迁。二、产生新变化的原因
1. 教育政策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双减”政策实施初期,由于之前长期以来的教育政策较为严格,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较大,父母普遍存在教育焦虑。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原本严格的教育政策发生了变化,对于父母来说,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他们不知道新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对孩子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呈现出新的特征。
2. 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转型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转型。协同育人模式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这种转型需要时间和适应过程,父母在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调整,这增加了他们的教育焦虑。
3. 家长教育观念内在张力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观念是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是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价值观的体现。然而,由于社会环境、教育政策和教育方式的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可能存在内在的张力。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因此会存在应试焦虑。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因此会存在成长焦虑。这两种焦虑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同时存在,导致了父母的教育焦虑的新特征。
总而言之,父母教育焦虑的新特征主要是由教育政策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转型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内在张力的作用共同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三管齐下”的解决方案,加强政府主导,落实政策配套与实践衔接;加强学校引导,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社会倡导,推动教育观念的整体变迁。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才能有效缓解父母的教育焦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解决父母教育焦虑的“三管齐下”
为了解决“双减”政策实施初期父母教育焦虑的新特征,需要采取“三管齐下”的综合措施。这包括加强政府主导,落实政策配套与实践衔接;加强学校引导,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社会倡导,推动教育观念的整体变迁。
首先,加强政府主导,落实政策配套与实践衔接。政府在制定“双减”政策时,应从整体和长远的教育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政府需要加大对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帮助学校合理安排作业和课程,确保作业负担的减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使“双减”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其次,加强学校引导,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教育场所,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教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需求。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培训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加强社会倡导,推动教育观念的整体变迁。教育观念的变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长、媒体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媒体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的教育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社会还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初期父母教育焦虑的新特征需要采取“三管齐下”的综合措施来解决。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府主导、提升学校引导和加强社会倡导,推动教育观念的整体变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减轻父母教育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为《“双减”中的父母教育焦虑:表征、原因及其应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