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读《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读《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有感
这本书是“中国语文教育丛书”之一,系统科学地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研究了当代阅读理论的缘起、体系建构、系统形成等;下篇研究了当代阅读教学的历史回顾、视点演变、趋向前瞻等。读了韩某某写的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全书理论深刻,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尽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他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使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呢?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我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几年来语文教学的实践,对于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浅谈如下:
一、推荐读物,提供素材
我们平时欣赏优秀诗文,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思想,以及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感化我们的心灵。那么,如何向孩子们推荐优秀读物,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必修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有趣”、“广泛”和“合适”三个方面做文章:
首先,推荐的读物要有趣。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那些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有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
其次,推荐的读物要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多种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选择课外读物要合适,必须注意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蘑菇”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鲁宾逊漂流记》、《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诸如《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利用故事,引发阅读兴趣。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个个精神抖擞,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谈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通过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者倾听作者的倾诉,由外而内地提取和接受意义,而且是读者由内而外的支付经验和兑换价值。”R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说阅读是经验的汇兑,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一方面将作者的情感思想渗透到自己的理解中,又一方面会带着自我经验来观照文本,这就是支付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最后,韩某某教授还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期待和反思。”她认为在阅读之前对读物应抱有一定的期待心理,这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期待作品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世界和视角。同时,结束阅读之后要进行一定的阅读反思,回归现实来反思文本,观照自我。这样必要的思考加上阅读期待也是构成个性化阅读的一大要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