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等腰三角形(公开课大赛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3.3等腰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认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1的过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的证明;
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几何直观;
2.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运用等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当∠C=40° ,则∠A的度数为
(2)当∠A=50°,则∠C的度数为
(3)当∠A=90° 时,则∠C的度数为
变式训练: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活动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的困惑……
1、一个定理:
2、两个思想:
分层作业:
A组:
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求其它的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6cm,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B组:
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D=AE,AB=AC
求证:BD=CE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等腰三角形(公开课大赛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