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本文由用户“canlansjq”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5-03 15:38:5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引言

过去二十年来,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是这门学科近代史上最重要、最激动人心、最有争议的发展之一。公认的智慧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文化”和“经济”是自我决定的实体;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立的制度、理性和生存条件;事实上,每个人都被另一个人所没有的东西所定义:“经济”是不可简化的工具性的、物欲的、庸俗的、有形的和缺乏道德的;“文化”是非工具性的、内在的、审美的、规范性的和无形的(见杰克逊,2002)。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济地理学家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一系列更加流动和混合的“经济”概念,强调其相互构成,因此与“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可分割性(例如,见李,1989;《节俭与老年》,1996年;Barnett,1998;P. Crang,1997年;李和威尔斯,1997;Massey,1997;李某某,1997年;Sayer,1997)。在“文化经济”的旗帜下,地理学家一方面研究了资本、生产、交换、估价和消费等“传统”经济问题是如何在社会文化习俗、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的空间可变集合中运作并对其产生影响的,而经济决策和实践是在这些社会文化习俗、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的空间可变集合中进行的;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范畴本身是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论述以及物质构建、实践和表现的。在这样做的时候,学者们试图回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中去,而这种分析本不应该被拿出来(见阿明和节俭,2004,第十四页)。

这种文化“转向”提出了新的观点,扩大和丰富了理论和概念上的辩论,促进了新方法的发展,并扩大了经济地理学的经验范围。其结果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非正统和多元化的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派克,2005)。为了庆祝这些激动人心的发展,这本书汇集了文化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些关键论文,这些论文为这一激动人心和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的智力进步做出了贡献,这些论文特别引人入胜,具有煽动性,并说明了重要的(正在进行的)辩论。显然,这绝不是一个详尽的收集,但尽管如此,本文强调了学者们寻求理论化、分析和经验探索的多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经济”本身不可避免地是“文化”的,这种方式使这些关系比我们以前可能准备接受的要复杂得多。论文涵盖的实质性主题分为四个(尽管高度重叠)主题部分,题为:“晚期工业资本主义的文化”和“经济”;经济实践的文化构成;文化经济的行动者网络;和新文化产业的地理位置。本章介绍了这些论文的背景,探讨了文化转向的各种驱动因素,文化转向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对经济地理学的智力贡献,以及文化转向的一些主要支持者的工作。

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形成

“文化转向”不仅涉及经济地理学家实质性实证研究关注的一系列转变,还涉及一系列相关的方法论、理论和概念转变,这些转变本身与最深层的本体论转变密不可分,在这种本体论转变中,地理学家对“经济”本身的本质提出了质疑。虽然经济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主要是过去十年的现象,但哈德逊(2004,第467页)已经确定了经济地理学文献的早期线索,这些文献预示了对文化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更普遍的关注,包括李(1989)、哈维(1973,第195-284页)和布坎南(1935)。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许多相互关联的驱动因素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趣。

在一个层面上,“文化转向”是对新经济现实的直接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经济现实伴随着向后工业化、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经济成功(和失败)的社会文化基础在从国家尺度到多种空间尺度上变得越来越明显(如惠特利,1999年);区域范围(例如,Sayer和Walker,1992年);和企业规模(如Schoenberger,1997)。特别是,学者们探索了互动学习和创新过程在支持企业、城市、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借鉴了公约理论来解释组织和协调特定学习行为的社会文化公约、守则和规范(如Lundvall,1992年;Storper,1992年;Storper and Salais,1997)。与此同时,当代服务工作的性质,加上女性化的“情感劳动”和“亲密关系商业化”(Hochschild,1983,2003)的兴起,也迫使学者们质疑以前的“文化”/“经济”二元概念:从根本上说,因为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工人的文化身份、个性、外表、体现的个性和社会特征成为消费产品的一部分(例如,见McDowell,1997)。我们还见证了新的文化产业的显著崛起,这些产业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文化或象征意义——包括电影、音乐录制和时装——并且伴随而来的地理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兴趣(例如,普拉特,2000,也是这一卷;Scott,2000)。针对这些不同的新文化经济现实(加上继承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处理这些现实的能力有限),地理学家认为,“只有当我们走出通常被认为是经济调查的“正常”领域时,现代经济的全部复杂性才会变得明显”(节俭和奥兹,1996年,第311页)。

在第二个层面上,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代表了对经济变化的结构决定论的认识论批判,特别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管制理论、灵活专业化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这些观点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该学科中占据着不同的主导地位,其中“经济”的单一概念总是在预先定义的认知意义层次上压倒“文化”。学者们还批评了以前政治经济学方法中固有的抽象倾向,认为它强化了部分解释,这些解释未能充分说明经济变化的复杂社会文化地理。理查德·李某某使用了以下挑衅性的比喻来说明这一批评: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纯粹的“经济”关系系统,它在一个名为“经济乐园”的独立领域展开,这是一个简朴的迪士尼世界,卡通人物装扮成毛利先生和边际成本女士,庄严地走来走去,握手,通常假装度过了一段非常糟糕的时光。经济不仅在内部相互作用,而且与广泛的社会文化力量相互作用。(李某某,1997年,第45页)

因此,经济地理学家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谓的“背景”因素上(布洛克,1990),经济行为的“软”社会文化、关系和背景方面以前被忽视了(或者被忽视了!)但不可避免地塑造和制约了空间经济的运行。其结果是对“经济”的一种更加流动和混合的解释,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受到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批评的推动,这些批评在过去十年中更普遍地在人文地理学中发展。因此,例如,学者们发展了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账户,扩大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局限性。最突出的是,吉布森-格雷厄姆(1996)借鉴了女权主义经济理论家和非正规部门理论家,阐述了一种替代的后结构主义重读“经济”,试图破坏学术和流行经济话语的“资本中心主义”,而是将非正规、国内、公共和黑市经济纳入一个扩大的文化经济地理研究议程。采用这些主题,后来的学者开始探索资本主义之外的文化经济实践的所谓“替代”空间的多样性(例如,史密斯,2002;Stenning,2005)。总之,经济地理学家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范围,而且首先对什么叫做“经济”提出了质疑,这引起了该分支学科许多部分的不安反应(例如,见罗德里格斯-皮斯,2001)。

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也代表了对一系列内部政治(小p)压力的回应,因为该学科的主要人物不同程度地呼吁振和.兴拓宽经济地理学,以保持其作为一个令人兴奋的、与政策相关的学术学科(以及吸引、激励和留住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科)的可行性。特别是,一些学者呼吁经济地理学重新评估其与主流经济学的长期关系,转而与非正统的政治经济方法建立桥梁(例如,见阿明和节俭,2000年,第8页)。因此,文化经济地理学家积极借鉴和改造了主流经济学边缘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新经济社会学、女性经济学、进化和制度经济学、经济人类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组织研究。在此过程中,文化经济地理学家重新审视了一组精选的“名人学者”的先前工作,并从中寻找灵感,包括卡尔·波兰尼关于嵌入性的工作(例如,波兰尼,1944);迈克尔·波拉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著作(如波兰尼,1967);索尔斯泰因·凡勃伦对制度的研究(如凡勃伦,1919);约瑟夫·熊彼特在创和.新创造性破坏(如熊彼特,1934);米歇尔·卡隆和布鲁诺·拉图尔在演员网络上的工作(例如,卡隆和拉图尔,1981年),仅举几例!

出于这样的动机,学者们寻求对经济及其地理形成更强有力、更细致入微的理解。其目的当然不是拒绝以前对资源生产、分配和分配的关切;而是揭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文化”和“经济”实践相互交织和相互构成的方式的多样性。这样,文化经济政.和治经济应该最恰当地被视为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视角(哈德森,2004),或者如李R妓?

问题不在于是重新发现经济学还是顺应文化,而是如何同时做到这两者,承认这些交叉的政治意义,并为主流经济进程提供一个关键的购买点(李,2002,第355页)。

阿明和斯福特(2004)强调了最初,许多经济地理学家是如何简单地采用“加法模型”的,在该模型中,“文化亲缘”被添加到传统的经济解释中。相比之下,后来的工作采用了更复杂的“综合模型”,其中文化和经济成为合作伙伴,这是目前经济地理中的主导地位。文化转向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摆脱了以前将文化简化为仅仅反映物质环境的做法(雷和塞尔,1999年)。随着学者们关注新的主题和分析尺度,该学科也受益匪浅;赋予以前被忽视和从属的玩家角色;鼓励多样化的分析框架;并将经济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大争论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学者们引用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反身的写作和写作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明确拒绝了以前对可数、可建模和可预测的强调,而是承认了动态现实的偶然性、开放性和情境性,这些动态现实巩固了我们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人员不可避免的地位和他们知识主张的情境性(例如,Schoenberger,1991;克拉克,1998;巴恩斯,2001)。因此,这本书通过展示学者们在认识论、理论、经验和方法论上与文化经济地理学打交道的一些不同方式,庆祝了通过文化转向取得的进步。

晚期工业资本主义的“文化”和“经济”

尽管存在广泛的学科共识,即经济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意义和规范体系而独立进行,但这绝不等同于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单一版本(见巴尼特,1998年)。更确切地说,文化经济地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表现为一系列重叠——实际上常常是相互竞争——的研究项目。在这种联系的核心,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概念化文化/经济关系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已经被证明是特别有争议的。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我们正在目睹一种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化”,其基础是“文化在经济关系中变得更加重要,这一过程通常被认为是好的,因为没有人反对更多的文化”(Warde,2002,第185-186页,也是这一卷;例如,见Lash和Urry,1994年;lead bit,1999年;Castells,2000)。另一方面,其他学者主张“文化的经济化”,其中“文化”被认为越来越受制于经济需要,这一点很明显——例如,企业经理越来越拒绝理性主义的官僚管理风格,因为他们转而采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手段,重组员工在追求改善组织绩效时创造性地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例如,见Salaman,1997;旧货,1999b,也是本卷)。更进一步,其他人英勇地宣称文化和经济现在是一回事(例如,见霍尔,1988年;詹姆逊,1990;Lash,1990;阿明和节俭,2004)。在这场混乱中的其他地方,其他学者认为,虽然我们承认经济和文化(不对称)在实践中结合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经济的区别本身在分析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主要是关于行动的逻辑和目的,而不是关于日常生活的不同领域(雷和塞尔,1999;Sayer 1999,也是本卷)。

我们在这里的目的不是为这些正在进行的辩论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事实上,我们怀疑这样一项决议是可能的,也确实是可取的)。相反,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地理学家探索“文化”和“经济”在晚期工业资本主义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相互构成关系的空间意义和后果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因此,他们如何提供了一套对经济及其地理更细致、开放和不那么重要的理解。因此,在一个层面上,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eric Jameson)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重要论文(1984)中获得的灵感,围绕政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异质性之间的地理紧张关系,围绕地理对以前的不均衡空间发展模式的批判(基于现有的多重核心边缘、移民理论、贸易平衡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这些早期的模型被认为未能对日益成为全球文化经济特征的复杂分离、不确定性和空间差异进行理论化、分析和恰当解释。因此,根据Arjun Appadurai的说法:

这种新的全球分裂的文化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条简单的单行道,在这条单行道上,全球文化政治的条件完全由国际技术、劳动力和金融流动的变迁决定,或者完全局限于此,只需要对现有的不均衡发展和国家形成的新马克思主义模式进行微小的修改。还有更深层次的变化……文化的全球化并不等同于它的同质化(Appadurai,1990,第3067页;也是这卷)。

在第二个层面上,学者们还探索了二十世纪后期“市场”和“场所”之间的联系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和变化的,这是正在进行的创造性破坏和工业重组的文化经济过程及其所有痛苦的社会成本的产物。最值得注意的是,莎伦·祖金(1991年,也是本卷)使用了“景观”的概念来展示市场(“经济空间”)和场所(“生活空间”)是如何在象征意义和物质上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这项工作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展示了资本积累的过程(以及构成它们的文化理解和社会结构)是如何基于资本相对于社区的空间流动性,在地方之间和地方内部产生令人惊讶的地理差异的。

经济实践的文化构成

在过去20年向全球化后福特主义知识经济转变的背景下,文化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个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区域文化经济和创业的地方决定因素发展。基于对集聚经济和“贸易”投入产出联系的早期兴趣(如斯科特,1986,1988;斯托尔珀和沃克,1989),学者们扩大了他们的分析,以检查“未受约束的”社会文化,制度和区域产业集聚的关系特征如何促进和支持有利于知识创造,发明,信息传播和学习的条件(如卡马尼,1991;Maillat,1995年;Malecki,1995年;Lawso和Lorenz,1999年;Storper and Salais,1997)。这样做,这部作品更和.新重新规定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原始(1890年)“工业氛围”的概念,以当代文化经济条件。在这种背景下,AnnaLee Saxenian在20世纪80年代对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的不同区域经济轨迹的研究被广泛引用,这是第一个明确证明外部经济和生产者的成本价格利益如何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高科技区域经济保持竞争力,而另一些则没有。对工业部门、产品、历史时期、商业周期状况、政治事件和民族国家的控制,萨克斯尼安反而强调了工业适应的地方文化决定因素的重要性:即“统一一个社区并定义从劳动力市场行为到风险承担态度的一切的共同理解和实践”(见萨克斯尼安,1994年,第8页;也是这卷)。在硅谷,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其特征是愿意接受风险,对超越***的技术的忠诚,支撑着一个基于区域网络的工业系统,该系统基于模糊的企业间边界和复杂相关产品制造商之间的灵活调整。相比之下,128号公路上传统保守的XX岸商业文化被认为保持了相对一体***、较少的互动和较低的经济增长率。随后的工作以萨克斯尼安的见解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空间可变的文化习俗、规范、价值观和信仰如何塑***的创新绩效,以及区域“文化嵌入”通过其表现、执行和(非)有意(再)产生的因果机制、实践和过程(例如,见格特勒,2004年;詹姆斯,2005,也是本卷)。默里克·格特勒的工作特别重要,通过对国家制度机构(和文化差异)在塑造企业间合作互动中的作用的研究,使分析摆脱了以前“过度地域化”的文化嵌入概念,这种概念忽视了在“地方”之外和跨越“地方”边界运作的制度行为者的作用(见格特勒1995,也是这一卷)。

商品消费提供了另一个有价值的窗口,通过它来探索文化/经济实践的结构性纠缠和复杂交织(李和威尔斯,1997),文化经济地理学家特别热衷于将消费从马克思主义地理中经常受到的轻蔑和负面待遇中拯救出来(雷和塞尔,1999),在马克思主义地理中,消费被过于狭隘地定义为仅仅是一种短暂的购买行为。相比之下,地理学家已经拓宽了他们的分析范围,以考察从最初购买到最终废弃,或者整合到新的使用周期中,在物质产品上执行的多种占有和转化行为;以及不同地方的不同社会群体对物质产品的占有是如何不同的(例如参见麦克罗比,1989;威利斯,1990;杰克逊,1993年,也是本卷)。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地理学家也对零售业的文化经济空间本身是如何被配置来诱导消费产生了特别的研究兴趣,通过对以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工业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渠道关系结构;零售业内部重新配置的劳动实践和“生产”的社会关系;和购物中心等商业环境的生活体验(例如,参见Dowling,1993;Blomley,1996;劳和箭牌,1996年,也是这一卷)。关键是,在展示产品和服务如何越来越多地体现文化符号、生活方式标记和象征意义(“我们就是我们消费的东西”)的过程中,文化经济地理学家展示了现代零售和消费经济地理如何像关注“硬”商品一样关注标志、符号和身份。

文化经济的行动者网络

与上述研究议程密切相关的是,过去十年也见证了广阔的地理文献的出现,这些文献与网络理论的文献一起探索混合文化经济网络在促进和限制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当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主导了该学科的知识性讨论时,网络在经济地理学中不再被广泛使用(史密斯,2003)。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快速的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在塑造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已将网络牢牢地重新提上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议程。在一个层面上,基于网络作为市场关系“管道”的“结构”概念,学者们研究了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的网络联系模式如何引导和引导信息和资源的直接流动,进而形成他们的资源和知识存量的积累(例如,见Grabher和Powell,2004)。在第二个层面上,其他工作集中于行动者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不太关注网络关系的结构属性,而更倾向于网络启动、协调、监控、重组、终止和治理的制度机制。相比之下,第三部作品借鉴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文献中受后结构主义启发的(尤其是福柯、德勒兹和瓜塔里的作品)行动者网络理论(如卡隆,1991;布劳霍夫,1994年;劳和哈萨德,1999)探索了人类和非人类行为者之间的异质相互作用、翻译、关联和中介,通过这些行为者,经济网络被(重新)构建。

第三种方法在文化经济地理学中尤其明显,因为学者们已经探索了构成文化经济关联网络的异质材料、人、表演和实践的多样性。因此,例如,奈杰尔·斯奇德关于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经济成功的社会文化决定因素的工作就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斯奇德,1999年a,也是这一卷)。根据各种各样的非正统文献(国际政治经济学、社会嵌入、文化研究、反身现代化、作为话语的经济学),节俭认为,尽管大量的通信技术促进了远距离交易,但商业成功仍然关键取决于员工在持续的个人交往中对自我的展示、谈判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术简化论概念(如大前研一,1990;Cairncross,1998;Coyle,1998;夸,2002):新的通信技术仍然不足以捕捉新的文化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创造性表达的全部范围。

然而,虽然学者们强调了文化产业中地方集聚趋势的重要性,但国际联系也至关重要。例如,格诺特·格雷勃的工作分析了全球广告代理网络中的创造力和知识管理生态(见格雷勃,2001,也是这一卷)。Grabher用“异质结构”来解释这些网络的组织逻辑,这可以理解为拥有高度多样性的所有权、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和实践的丰富的组织生态。企业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被认为是通过组织间的竞争和短期项目的合作得到积极加强的,在这些项目中,不同的模式、组织哲学和世界观在全球不同的节点之间进行“交易”(例如,见Coe和Bunnell,2003,也是这一卷)。因此,关键是全球文化产业的地理演变是一把双刃剑剑,加强了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远距离的***的局部聚集之间的更大联系成为可能(也参见Leamer和Storper 2001,也是这一卷)。因此,在这些全球企业网络中展示的创造性和流动性组织形式的相关性远远超出了文化产业。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戏曲文化进校园总结
  2. 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补充资料
  3. 第六周读书笔记推荐阅读内容
  4.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5. 关于我市股份合作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6. 红色相传,精益求精活动方案
  7. 谈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文1000字左右
  8. 习近平甘肃之行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9. 某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10.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1 号
  11. 《珠水舞韵—花城发发发》教学设计
  12. “戏曲、书法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13. 《概论》实践教学计划表
  14. 高三语文周测八 答案
  15.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具体要在哪里建设?现状如何?
  16. 《XX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
  17. 打赢经济抗疫战须定向发力精准施策(疫情防控专题报告之一)-中国经济信息社-2020.2-22页
  18. 校长培训校园文化发言
  19. 形式与政策材料
  20. “***” 项目策划方案

以上为《文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