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及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

本文由用户“小胖大人99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21 02:14: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轻微及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积极心理视角,探索轻微及中度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中是否存在积极成分,并探讨这种积极自我在不同自我维度上的表现。

在过去的研究中,抑郁个体通常被认为在自我评价上存在负面倾向,自尊水平较低。然而,一些研究也发现,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仍然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自我特征。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特别是在外显和内隐水平上的自尊表现。

通过比较抑郁组和正常组的受试者,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抑郁个体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是否具有积极自我,并且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是否具有稳定自尊。通过探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为抑郁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总之,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积极心理视角,探索轻微及中度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通过研究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抑郁个体的积极自我成分,并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二、研究方法

1. 受试者选取

本研究的受试者选取对象为高中学生,共收集到了131份有效数据。其中,抑郁组包含65人,正常组包含66人。受试者的选取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抑郁症筛查问卷,筛选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然后,根据抑郁症状的轻微及中度程度,将受试者分为抑郁组和正常组。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排除了严重抑郁症状的个体,并确保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等基本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

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自我描述问卷II和改进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测量工具,以考察受试者在多个自我维度上的外显及内隐自尊水平。

自我描述问卷II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含了多个自我维度的描述,如外貌、智力等。被试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自我维度进行评估,以反映外显自尊水平。

改进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隐含的自我评估测量工具,用于测量个体内隐自尊水平。该测验通过测量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自我代表性的联想速度来判断内隐自尊水平。

3. 数据收集过程

为了探索抑郁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自我水平变化,我们在有应激和无应激两个时间点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数据收集。

在有应激情境下,我们采用了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应激任务,如社会评价任务或记忆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有效地引导受试者体验到一定的应激情境,并在此情境下完成自我描述问卷II和改进内隐联想测验。

而在无应激情境下,我们则让受试者在实验室中进行自我描述问卷II和改进内隐联想测验的填写,以获取他们在正常环境下的自我水平。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保证了受试者的隐私和匿名性,并严格按照研究伦理的要求进行操作和处理。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我们能够全面地考察轻微及中度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的水平高低与稳定特性。三、结果分析

1. 外显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

在外显自尊水平方面,我们发现抑郁个体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积极自我。这意味着他们更倾向于在内部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可能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特质和能力。相比之下,正常个体在这一自我维度上的自尊水平较低。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抑郁个体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稳定自尊。这表明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仍然能够通过关注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来维持一定程度的自尊。这种稳定自尊可能是抑郁个体在心理上寻求平衡和稳定的一种方式。

2. 内隐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

在内隐自尊水平方面,我们同样观察到抑郁个体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积极自我。这表明即使在内隐水平上,抑郁个体也倾向于对自己保持积极的评价。

与外显自尊不同的是,我们并未发现抑郁个体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稳定自尊。这可能意味着内隐自尊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更加一致,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外显还是内隐水平上,抑郁个体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积极自我,并且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较高的稳定自尊。这一发现证实了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存在积极成分。

【内容大纲】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受试者选取

2. 测量工具

3. 数据收集过程 1. 外显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

2. 内隐自尊水平的高低与稳定特性

四、讨论

1. 积极自我在抑郁个体中的存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外显还是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于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这与传统观念中抑郁个体自我消极、自我否定的认知模式相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发现,抑郁个体中确实存在积极的自我成分,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抑郁症的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自我维度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抑郁个体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这可能意味着抑郁个体对于自身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能力或者特质的评价相对稳定,而不受抑郁情绪的影响。这一发现提示我们,抑郁个体的自我认知可能存在着差异化的模式,有一些自我维度相对稳定,而其他自我维度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较大。

3. 受应激影响下的自我表达

本研究采用了有/无应激条件下的自我描述问卷和改进内隐联想测验,旨在探讨抑郁个体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自我表达。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未发现应激对于抑郁个体自我表达的影响。这可能说明抑郁个体在自我表达方面相对稳定,无论是否受到应激,他们倾向于在特定的自我维度上表达出积极的自我。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基于积极心理视角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揭示了抑郁个体自我认知中的积极成分。这一发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展机制以及积极心理干预抑郁症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抑郁个体自我认知的机制,以及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五、研究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不论是外显还是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于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这意味着抑郁个体在自我认知中可能更倾向于看到自己的积极特质和优点,而忽视或低估自己的负面特质。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表明积极心理视角在理解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抑郁个体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这意味着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个体对于非核心价值的自我维度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自尊水平。这种稳定自尊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抑郁个体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维持自尊和自信。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存在积极成分的假设。抑郁个体在自我认知中更倾向于看到自己的积极特质,并且在非核心价值的自我维度上保持了稳定的自尊水平。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抑郁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的样本仅限于高中学生,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本研究仅考察了抑郁个体在自我维度上的积极成分,未涉及其他可能的自我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抑郁程度和不同年龄群体中的自我机制,并结合其他心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抑郁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特点。六、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视角,探讨了轻微及中度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的水平高低与稳定特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外显还是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于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并且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抑郁个体的自我机制和心理调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的积极成分的存在。传统上,抑郁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与低自尊和负面自我认知有关。然而,本研究发现抑郁个体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内在特质和能力持有一定的认同和肯定。这一发现对于帮助抑郁个体重建积极自我认知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启示作用。

其次,本研究对于了解自我维度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抑郁个体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这意味着抑郁个体可能在个体内部的自我评价上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而在外部的固定特质上具有相对稳定的自尊水平。对于理解抑郁个体自我认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体内外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本研究对于受应激影响下的自我表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中的被试在有/无应激两个时间点完成了自我描述问卷II和改进内隐联想测验,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的数据,可以初步了解抑郁个体受应激影响下自我表达的变化情况。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抑郁个体在不同应激情境下的自我表达方式,以及应对策略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以上为《轻微及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