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兴论与中国哲学中感应思想的相通与相异

本文由用户“这里也有人”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23 11:32: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审美感兴论与中国哲学中感应思想的相通与相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感应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源远流长

A. 《周易》中的感应理念

中国哲学中的感应思想可以追溯到《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生成的基本理念。其中,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被视为感应的最基本形式。阴和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B. 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与感应

在《周易》中,阴阳二气被视为宇宙生成的基本要素。阴阳之间的交互运动被认为是感应的表现。阴阳的相互作用和互动,通过感应的方式传递能量和信息,使得万物在宇宙中生成和发展。这种感应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贯穿于宇宙的方方面面。

C. 感应的分类:同类感应与异类感应

感应可以分为同类感应和异类感应。同类感应指的是相同性质或类型的物体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同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同类精神之间的相互感应和共鸣等。异类感应则是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物体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审美经验对物质世界的感应等。

D. 感应的不同层面:物质感应、精神感应和审美感应

感应的范围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物质感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排斥力等。精神感应则是指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思想、情感等的传递和共鸣。审美感应则是指审美经验对人们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和激发,以及艺术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和启发。

综上所述,感应思想在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从《周易》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宇宙生成的基本理念。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被视为感应的最基本形式,感应可以分为同类感应和异类感应,以及物质感应、精神感应和审美感应等不同层面。感应的普遍存在性贯穿于宇宙的方方面面,为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的基本范畴

A. 感兴的起源与发展

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的基本范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赋比兴”之“兴”。在古代文人学士的创作实践中,他们通过对事物的触感、感受和情感的发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感兴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兴逐渐发展成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理论概念。

B. 感兴的本义:触物而起情

感兴的本义是“触物而起情”,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引发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回应。感兴是一种直观的、直接的情感体验,它不依赖于理性的推演和逻辑的思考,而是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冲动。感兴的本质是一种感应,它使作家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美感。

C. 感兴与感应的相通与相异

感兴与感应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然而,感兴和感应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感兴更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冲动,它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而感应更多地涉及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它是宇宙生成论的基本模式。

D. 感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感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感兴是艺术作品的灵感之源,它能够激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创造力。其次,感兴使得作家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感知性。最后,感兴是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对感兴的表现,作家艺术家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切、符合审美的要求。

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的基本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作家艺术家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即感兴。感兴是一种直观的、直接的情感冲动,它使得作家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美感。感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艺术作品的灵感之源,能够激发创作激情和创造力,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感知性。因此,感兴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三、感兴与感应的相通之处

A.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感兴与感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通之处,都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感应作为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是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感应中,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但却能够形成有序的生成关系。同样地,感兴作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感兴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是一种情感的自发涌现。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通过感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但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预设的结果。感兴和感应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不受外在干扰和控制,具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B. 普遍存在性

感兴和感应在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创作中都具有普遍存在性。感应作为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无论是物质层面的感应,如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还是精神层面的感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都是感应的具体表现。同样地,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范畴,也在各个时代和领域中普遍存在。不论是古代的诗词、曲艺,还是现代的小说、电影,都离不开作家艺术家的感兴体验。感兴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一种情感冲动,是他们通过作品向读者观众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感兴和感应都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基本方式,具有普遍存在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感兴与感应在无目的合目的性和普遍存在性方面具有相通之处。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范畴,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并且是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之一。感兴的产生与感应的发生都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外界干预和控制。它们都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感兴和感应在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创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人类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四、感兴的独特之处与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

A.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

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的基本范畴,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感兴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当作家艺术家陷入感兴状态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这种状态使他们能够超越常规的思维和感知,产生灵感和创意。在这个状态下,他们的创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作品中蕴含着他们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B. 艺术杰作中的感兴表现

感兴是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经历感兴状态时,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在文学作品中,感兴体现为文字的生动形象、精确表达和情感共鸣。作家通过感兴状态下的创作,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深刻意义和美感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作品中,感兴也表现为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使观众或听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时所经历的感兴状态,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感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调艺术家在创作时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与感应的相通之处在于,感兴同样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普遍存在性。感兴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表现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不受任何外界目的和限制,完全凭借内心的追求和创造力进行创作。而感兴的普遍存在性则表现为每个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经历感兴状态,不论其个人风格和创作领域如何不同。

总结起来,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的基本范畴,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能够使他们创造出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感兴在艺术杰作中得到充分展现,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传达出作家艺术家创作时所经历的感兴状态。感兴与感应在某种程度上相通,但感兴更加强调个体的体验和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和思想。感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调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并且是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对感兴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和艺术作品的内涵。五、结论:感兴与感应的相通与相异

A. 感兴与感应的相通之处

感兴和感应虽然是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相通之处。首先,它们都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感兴作为艺术家创作时的巅峰体验,不受外界期望和目的的限制,而是自发地由内心的情感和灵感驱动。同样地,感应作为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受人为干预和目的的影响。其次,感兴和感应都具有普遍存在性。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宇宙生成,都离不开感兴和感应的存在。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自然界,都会经历感兴和感应的过程。

B. 感兴与感应的相异之处

尽管感兴和感应有相通之处,但它们在一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感兴是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和灵感的迸发。而感应则是客观存在的宇宙生成的基本规律。其次,感兴是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而感应则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基本模式,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中,也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

C. 感兴与感应在中国哲学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感兴和感应作为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概念,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感应思想在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从《周易》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宇宙生成的基本理念。它不仅为中国哲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宇宙生成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理论和实践。而感兴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范畴,是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巅峰体验,也是艺术杰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创作动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综上所述,感兴和感应在中国哲学与文学艺术创作中存在相通与相异之处。感兴是艺术家创作时的巅峰体验,而感应是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它们都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普遍存在性,但又在一些方面存在区别。感兴和感应在中国哲学与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体验。通过对感兴与感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的精髓,也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宇宙生成的奥秘。

以上为《审美感兴论与中国哲学中感应思想的相通与相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