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且将提”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04 19:49:0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线上课程录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导入新课1.猜耳朵游戏。

讲解“耷”和“竖”的音形义。

读准音:“竖”是翘舌音。“耷拉”读轻声。

辨清形,理解义:“耷”是“大耳朵”的意思。(师边演示教具边引导):大耳朵太沉了,竖不起来啊,只好向下垂,所以“耷拉”是“向下垂”的意思。“竖”的部首是“立”,是“直立”的意思。

导入新课:大象这双耷拉着的大耳朵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9 课《大象的耳朵》。

二、目标导学

认读“耷、咦”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痛、遇、

慢、根”这 5 个字,正确读写“耳朵、扇子”等 7 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在读中体会大象的想法为什么会改变。

三、核心知识教学

(一)整体感知:1.请用“ ”画出大象说的话。

1. 初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3.识字游戏。4.生活识字。5.默读课文, 画出大象说的话。6.理清文章思路:耷拉→竖起来→耷拉。

(二)认识大象的耳朵。(学习第 1 自然段)

学习多音字“扇、似”。

指导朗读: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重读:大、耷拉)

(三)读好问句,演绎故事。(学习 2-9 自然段)

学习 3—5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习课文第 9-13 自然段。

学习第 9—10 段。

(1)画出大象让耳朵竖起来的办法。(2)指导朗读。

学习第 11 段。

画出“大象把耳朵竖起来的后果”。

读准“耳朵眼儿”,随文识记“舞、痛、烦”。

体会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的心情。

学习第 12—13 段。

画出大象的第二次改变,以及改变后的后果。

体会大象第二次改变后的心情。

(二)根据提示讲故事。1.朗读课文,填写表格。

大象的耳朵



大象的话

怎样改变?

结果

感觉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不改变(耷拉着)

都要说他耳朵

不安



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

起来。



撑起来(竖着)



有小虫子飞进去跳 舞 吵



又头痛又心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放下来(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去

一扇 赶跑

快乐

舒服



2.根据表格讲故事。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三)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结合故事情境理解。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四)课堂总结四、指导写字

1.读准生字,并会组词。2.引导观察。3.观看范写视频。4.强调双姿要求。5.提出评价要求。6.练某某。

五、作业拓展

课后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和他们探讨“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听听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