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驾驶员年龄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驾驶员年龄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我国交通事故数量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表明,大约每 5 分钟就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每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交通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人、车、路、环境和管理多个方面的因素。驾驶员作为车辆的操纵者,道路的使用者,环境条件的感受者,是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的主体,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能动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首要因素。驾驶员年龄与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有极大的关联,对交通运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的影响 驾驶员从少年时期开始到青春时期时,运动机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20-40周岁阶段驾驶员的运动机能处于一个高峰时期,但在40周岁以后一般按一定的比例缓慢下降。而驾驶员精神机能的变化与运动机能明显不同,驾驶员的精神机能从儿童期开始上升,一直到中老年时期才能达到一个高潮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和操作特性,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 年龄对视觉特性的影响 视觉是眼睛对外界事物影像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驾驶员获取信息及识别的主要手段,给驾驶员提供 80%的交通信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交通信息。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要求驾驶员要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并为此进行各种项目的视觉检查。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包括驾驶人的静视力、动视力、暗视力、深视力、立体视力、视野及色感等等。年龄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静视力、动视力以及暗视力上。 静视力是指人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仅有约5%的视觉信息来自于静视力。研究发现,静视力从 46-50 岁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有显着下降和正常衰减两种趋势。 动视力是指人在运动状态下的视力。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车辆不断运行,身边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约95%的视觉信息都来自于动视力。人的动视力主要跟车速有关,车速越快,动视力越差,但年龄也对动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在35岁以前,人的动视1稳,到50岁以后缓慢下降。如图1所示。
/
暗视力是人在黑暗状态下的视力。很多驾驶员夜间行车容易出现“夜间性近视”,约150-200度。人的暗视力在30岁以前就已经发育到最佳,而后逐渐趋于平稳,在45岁以后逐渐下降。如图2所示。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员患眼疾的概率加大,一旦患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将影响驾驶员眼睛的有效移动,不同程度地产生弱视和失视,从而导致视觉机能下降。基于上述理由,对于年龄较大的驾驶员(尤其是职业驾驶员)在驾车时必须要作出合理的限制。
/
(二)年龄对反应特性的影响 反应是指驾驶员感受外界刺激后,经分析判断,开始动作的过程[4].从视觉到听觉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到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与交通事故率成正比,反应时间长的驾驶员会增加车辆制动的距离,易发生车速判断失误及行车间距判断误差,因此存在着较大的事故倾向性。 年龄是影响驾驶员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老化,反应能力会有所下降。30 岁以下的驾驶员反应能力强,反应时间短,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30岁到45 岁这个阶段,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开始缓慢下降,45岁以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0-24 岁间的驾驶员也要高出平均值 53%;年龄在 30-65 岁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低于平均的交通事故率,在30岁以后,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明显降低,到50岁左右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降到最低,随后开始缓慢上升;65 岁以后,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又开始急速上升。如图6所示。
/
四、结 语
随着驾驶员年龄的不断变化,其运动机能和精神机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到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但除了年龄,驾驶员的性别、驾龄、健康、学历、个性、情绪等也会对驾驶员的基本交通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在探究驾驶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更加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驾驶员年龄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