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发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学生的引导者,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学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开展,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决定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面对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不断拉大差距的社会分配体制和日益松动的人事管理体制,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知识体系的快速更和.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学校管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涉及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日趋激烈的公开竞争,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质要求。时常能听到老师的抱怨:小考评,大考比,中考高考更要比,老师的评优晋级、奖金发放都与学生成绩挂钩,各种考核指标更像一道道绳索一样勒得人喘不过气。特别是毕业班老师和班主任,长期处于备战的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教师行业因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的选择。
其次,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教师地位依然太低,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而且,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教师无法适应教育,身心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说到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已经很难驾驭课堂,引导学生。
最后,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为人师表的角色,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本来也是一名普通的人,而不是机器,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升学率,在无形的压力中焦虑不安。据报载,***教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受到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的高度关心和支持。让教师的精神世界能充满理解、关心和温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发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