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由用户“windtker”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20 14:15:17 举报文档

以下为《《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

院 系: 法 学 院

专 业: 法 学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0二一年十月七日

《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法学班级: 作者: 指导老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与网络的普及化,网民数量在近些年得到了井喷式发展。网络的便利性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全新的改变。但是“网络暴力”这一新型暴力方式随之而来,一句胡乱编造的谎言,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甚至一句毫无根据的指责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网络谣言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人身攻击存在于每个角落,道德绑架更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进行一个思考,那就是如何使用法律法规来对目前的网络环境进行治理。

2009年7月份,因为“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开审,“网络暴力”正式走进大众视线。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对于“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有了清楚的认识,且对于“网络暴力”有了足够的重视。而因为“网络暴力”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危害,国内的学者们也开始重视这个新的暴力行为方式,并进一步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关于网络暴力的研究文献并不是很全面。而就国内外对于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研究来讲,大都处于表层领域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关于国内外对于网络暴力的立法实践来看,国外一些国家对于网络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例如韩国已经实施了网络实名制的法律规则。国内对于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基本都是建议制定专门的立法,但是对于其中漏洞该如何解决,并未给出具体的方式方法。例如近些年我们大力推行网络实名制,而在实现了网络实名制的普及以后,个人隐私存在着从非官方渠道被泄露的风险,我们该如何去把控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研究现状

网络暴力是指部分网民在网络虚拟平台上所实施的攻击他人的行为,是一种现实社会暴力在网络世界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社会中拳脚相加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利用语言文字等对他人进行伤害。一般是指由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侮辱性或是污蔑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而这些语言、文字等则会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权益、精神以及财产造成损害。

网络的普及造就了全员上网的时代,网络用户群体十分庞大,任何人只要连接网络便就是网络的一员。

网络成员的身份跨度十分之大,不论是谁打开手机,大家就同属于“网民"这一群体。网络以其极强的包容性吸引着每一个人。网络世界像一个无边的宇宙,没有人知道网络究竟有多大,而我们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小陨石,不论是谁都可以进入网络世界,换言之,不论是谁,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侵权主体。

网络暴力往往是多数人的暴力,正如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说“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网络暴力侵权主体的广泛性往往造成了追责的困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国我网民规模截止2019年6月已经达到了8.54亿,网络普及率近七成。由此数据可得知网络已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程某某.网络暴力的治理困境及法律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9(10).

[5]姚某某. 网络暴力的治理困境及法律对策[D].XX经贸大学,2019.

[6]董某某. 互联网暴力的法律应对[D].中共中央党校,2018.

[7]谢某某. “网络暴力”侵权规制研究[D].中国青年***,2017.

[8]齐某某.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

[9]邹某某. 网络实名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XX大学,2017.

[10]杨某某. 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有赖于法律防线[N]. 中国青年报,2017-03-22.

[11]韩某某. 论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D].山东大学,2010.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